年份 贫困线 贫困发生率 贫困规模 (元/人) (%) (万人) 1978 100 30.7 25000 1984 200 15.1 12800 1985 206 14.8 12500 1986 213 15.5 13100 1987 227 14.3 12200 1988 236 11.1 9600 1989 259 11.6 10200 1990 300 9.6 8500 1992 317 8.8 8000 1994 440 7.7 7000 1995 530 7.1 6540 1997 640 5.4 4962 1998 635 4.6 4210 1999 625 3.7 3412 2000 625 3.4 3209 注: 贫困线的确定:首先,确定食物贫困线。根据当年中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分户资料计算低收入组的食品消费清单,根据营养学家建议的每人每天2100大卡必需的营养标准调整食品消费量,再乘以对应的价格并求和,即可得到食物贫困线。 其次,确定非食物贫困线。1995年以前,主要根据非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来计算非食物贫困线。但这种方法被认为有缺陷,因为在这里非食品消费项目选择和所谓“合理的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是经验的、主观的和武断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从1995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实际上采纳了世界银行的建议,根据食品消费支出函数回归模型来客观计算低收入群的非食物消费支出。在实际计算时, 同时考虑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家庭结构、生产结构等因素对居民的消费支出、特别是食品支出产生的影响。最后,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之和就是贫困线。 贫困发生率:也叫贫困人口比重指数,是指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