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6/03/20 16:36

|

Aa

字体:
|

“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

  “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邮电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年来,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万亿元;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双双突破3亿户,年均新增电话用户1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均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一、“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成就辉煌

  “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面完成其“十五”计划发展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传统业务稳步发展 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邮政业是传统的行业,在“十五”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了邮政事业向良性循环迈进。“十五”时期,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长7.9%。其中,2005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23.6亿元,比2000年增长46.4%。在邮政业务中,2005年完成国内函件731758.9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函件4002.1万件、国内包裹9369.8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包裹156.7万件、国内汇票16045.7万笔、国际汇票178529张;特快专递业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5.7%。其中,2005年业务量达到22878.7万件,比2000年翻一番;在“十五”期末,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13577.1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2倍。

  “十五”时期,电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发展迅猛,成为电信业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9.8%。期末全国电话用户达7.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比2000年增加2倍多,年均新增电话1亿户。在电话用户中,固定电话用户达35043.3万户,比2000年增加1.4倍,移动电话用户达39342.8万户,比2000年增加近4倍,年均增长36%。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27部/百人和30.3部/百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14.6部、23.5部;互联网用户发展迅猛,到2005年,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1亿,比2000年增长近4倍,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宽带上网用户高速增长,达6430万人,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数;上网计算机数达4950万台,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突破百万,IP地址总数达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装备继续改善

  “十五”时期,邮政通信网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到2004年底,全国邮路总数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1003条、铁路邮路164条、汽车邮路1.4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达333.6万公里,比2000年增加26.3万公里。为使农村邮件迅速投递,“十五”时期,国家加长了农村投递路线。到2004年底,农村投递路线加长了16.6万公里,总长度(单程)达353万公里。同时,城市投递段道也增加了6千多条,段道总数达4.5万条。

  “十五”时期,电信网络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信第二张IP网CN2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网通在江苏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NGN本地网并开通放号,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的软交换汇接网,中国联通CDMA三期工程也全面完成。固定通信NGN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移动通信网优化和升级引人注目,宽带接入网容量迅速提高,本地传输和接入光纤化进程加快。

  到“十五”期末,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05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71.9万公里,比2000年末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2%;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338.8万路端,比2000年末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9%;局用交换机容量达4.7亿门,比2000年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4%;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8亿户,比2000年末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1%。随着光纤的广泛应用和各种宽带组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十五”期末,我国数据通信网宽带化进程日趋明显,宽带网建设投入加大,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4835.9万个。

  (三)服务内容多样化 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邮政业以传统业务为主线,积极推行个性化营销服务,不断满足并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到2004年,平均每一邮政局所、网点服务人口为1.9万人,服务面积为142.4平方公里,全国邮政局所6.6万处,比2000年末增长13.6%。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代办点4.8万处;设有邮政局、所的乡(镇)比重达82.4%,比2000年末增加近四个百分点。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97.7%,比“十五”初期增加三个百分点。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局所3.7万处,电子化局所2万处,分别比2000年末增长20.2%、30.5%。

  “十五”时期,国家邮政局对近千种邮发报刊发行全面提速,发达地区省内发行、分印的畅销报刊地市局当日见报率达100%,县局达90%。中国邮政还将诚信经营的理念引入跨境速递服务,相继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美国邮政间开始全面启动邮政特快专递承诺服务(即“EMS承诺服务”)。

  “十五”期末,全国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97.1%,比2000年提高十四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邮电“十五”规划中的95%以上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到2004年底,移动电话(GSM)网络覆盖县(市)5649个,比2000年末增长59.6%,移动电话(CDMA)网络覆盖县(市)2861个,比“十五”初期的2002年增长42.2%,移动电话漫游国家和地区297个,比2000年末增长2倍多。

  中国联通开发了“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互联网、视频会议等综合业务。中国电信启动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工作和中国移动建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等,不断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的信息通信需求。在网络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应用日益丰富,网上资源和网络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其他国家和地区用户所享受的互联网服务,中国的用户几乎都能够同步享受。

  二、对“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的展望

  在“十五”时期,我国邮电通信业在建设与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为“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要抓住历史的发展契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邮政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十一五”时期的我国邮电通信业,在经过连续两个五年规划的高速发展后,中国邮电通信业对世界邮电通信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仅就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而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通信大国。在“十一五”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邮电通信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尽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为此,应着重解决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加大对邮政业的改革,拓展邮政新领域

  邮政业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切实落实政企分开;在进一步发挥邮政网路优势、提高邮政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二)进一步合理利用电信资源,提升产出效益

  目前我国电信业全行业的效益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不足高收入国家效益水平的1/3。此外,电信网络资源,特别是光缆传输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科学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还必须通过深化制度和机制的变革,推动电信业尽快迈向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产出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进一步规范电信市场行为,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在“十五”时期,虽然我国的电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但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信业的法制建设及其配套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思路和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受地区经济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对于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较弱,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用户规模、普及率等各项指标均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以推动西部地区和农村通信发展,促进邮电通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执笔: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栾尽晖)

“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

  “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邮电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年来,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万亿元;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双双突破3亿户,年均新增电话用户1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均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一、“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成就辉煌

  “十五”时期,邮电通信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面完成其“十五”计划发展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传统业务稳步发展 新兴业务快速增长

  邮政业是传统的行业,在“十五”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了邮政事业向良性循环迈进。“十五”时期,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长7.9%。其中,2005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23.6亿元,比2000年增长46.4%。在邮政业务中,2005年完成国内函件731758.9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函件4002.1万件、国内包裹9369.8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包裹156.7万件、国内汇票16045.7万笔、国际汇票178529张;特快专递业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5.7%。其中,2005年业务量达到22878.7万件,比2000年翻一番;在“十五”期末,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13577.1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2倍。

  “十五”时期,电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发展迅猛,成为电信业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9.8%。期末全国电话用户达7.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比2000年增加2倍多,年均新增电话1亿户。在电话用户中,固定电话用户达35043.3万户,比2000年增加1.4倍,移动电话用户达39342.8万户,比2000年增加近4倍,年均增长36%。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27部/百人和30.3部/百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14.6部、23.5部;互联网用户发展迅猛,到2005年,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1亿,比2000年增长近4倍,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宽带上网用户高速增长,达6430万人,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数;上网计算机数达4950万台,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突破百万,IP地址总数达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网络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装备继续改善

  “十五”时期,邮政通信网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到2004年底,全国邮路总数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1003条、铁路邮路164条、汽车邮路1.4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达333.6万公里,比2000年增加26.3万公里。为使农村邮件迅速投递,“十五”时期,国家加长了农村投递路线。到2004年底,农村投递路线加长了16.6万公里,总长度(单程)达353万公里。同时,城市投递段道也增加了6千多条,段道总数达4.5万条。

  “十五”时期,电信网络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信第二张IP网CN2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网通在江苏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NGN本地网并开通放号,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的软交换汇接网,中国联通CDMA三期工程也全面完成。固定通信NGN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移动通信网优化和升级引人注目,宽带接入网容量迅速提高,本地传输和接入光纤化进程加快。

  到“十五”期末,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05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71.9万公里,比2000年末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2%;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338.8万路端,比2000年末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9%;局用交换机容量达4.7亿门,比2000年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4%;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8亿户,比2000年末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1%。随着光纤的广泛应用和各种宽带组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十五”期末,我国数据通信网宽带化进程日趋明显,宽带网建设投入加大,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4835.9万个。

  (三)服务内容多样化 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邮政业以传统业务为主线,积极推行个性化营销服务,不断满足并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到2004年,平均每一邮政局所、网点服务人口为1.9万人,服务面积为142.4平方公里,全国邮政局所6.6万处,比2000年末增长13.6%。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代办点4.8万处;设有邮政局、所的乡(镇)比重达82.4%,比2000年末增加近四个百分点。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97.7%,比“十五”初期增加三个百分点。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局所3.7万处,电子化局所2万处,分别比2000年末增长20.2%、30.5%。

  “十五”时期,国家邮政局对近千种邮发报刊发行全面提速,发达地区省内发行、分印的畅销报刊地市局当日见报率达100%,县局达90%。中国邮政还将诚信经营的理念引入跨境速递服务,相继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美国邮政间开始全面启动邮政特快专递承诺服务(即“EMS承诺服务”)。

  “十五”期末,全国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97.1%,比2000年提高十四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邮电“十五”规划中的95%以上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到2004年底,移动电话(GSM)网络覆盖县(市)5649个,比2000年末增长59.6%,移动电话(CDMA)网络覆盖县(市)2861个,比“十五”初期的2002年增长42.2%,移动电话漫游国家和地区297个,比2000年末增长2倍多。

  中国联通开发了“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互联网、视频会议等综合业务。中国电信启动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工作和中国移动建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等,不断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的信息通信需求。在网络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应用日益丰富,网上资源和网络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其他国家和地区用户所享受的互联网服务,中国的用户几乎都能够同步享受。

  二、对“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的展望

  在“十五”时期,我国邮电通信业在建设与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为“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要抓住历史的发展契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邮政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十一五”时期的我国邮电通信业,在经过连续两个五年规划的高速发展后,中国邮电通信业对世界邮电通信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仅就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而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通信大国。在“十一五”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邮电通信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尽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为此,应着重解决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加大对邮政业的改革,拓展邮政新领域

  邮政业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切实落实政企分开;在进一步发挥邮政网路优势、提高邮政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二)进一步合理利用电信资源,提升产出效益

  目前我国电信业全行业的效益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不足高收入国家效益水平的1/3。此外,电信网络资源,特别是光缆传输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科学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还必须通过深化制度和机制的变革,推动电信业尽快迈向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产出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进一步规范电信市场行为,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在“十五”时期,虽然我国的电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但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信业的法制建设及其配套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思路和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受地区经济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对于邮电通信服务的需求较弱,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用户规模、普及率等各项指标均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十一五”时期,邮电通信业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以推动西部地区和农村通信发展,促进邮电通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执笔: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栾尽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