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 经费基础数据来源

2025/01/22 10:00

|

Aa

字体:
|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R&D经费基础数据的调查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企事业单位等。

二、调查方法

根据R&D经费“条块结合”的统计框架,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不同类型调查对象分别由统计部门、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等按照相关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组织实施,均为年度调查。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政府属独立法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等单位)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高等学校及附属医院采用全面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推算;科研育种相关企业和未在科技、教育部门统计范围内的三级甲等医院采用重点调查;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使用往期资料推算等方法。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教育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对本部门所辖范围内的调查单位进行报表布置和培训,并完成R&D经费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汇总等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R&D经费统计调查体系及流程

三、企业基础数据来源和数据生产流程

按照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企业R&D经费基础数据填报依据为企业财务账研究开发会计科目或向税务部门提供的研究开发辅助账,以及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书、任务书、合同书等。企业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依法如实填报相关基础数据,并配合统计部门开展数据审核查询工作。

企业R&D经费基础数据调查在统计系统内部实行联网直报、由下至上、层层审核、逐级验收的方式,年度数据采集周期大约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在此期间,整个调查工作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国家统计局根据调查任务修订相应统计制度,逐级布置报表填报工作,对本系统机构和调查对象进行统计制度及数据采集程序培训。

二是调查对象进行报表录入和上报。企业通过一套表方式,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使用全国统一的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并最晚应于3月底前完成上年数据的填报。

三是统计部门对数据进行审核、评估和验收。省、市、县各级统计局在完成本级审核评估工作后,要逐级对调查单位基层数据进行验收,直至国家统计局完成对全国企业R&D经费的审核评估和核算汇总工作。

四是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在完成全国数据审核评估汇总后,向省级统计局反馈数据结果并对社会公开发布。

四、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贯穿统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为提高企业源头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企业研发数据审核评估办法》《企业源头数据质量核查办法》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各部门也根据本系统特点制定了数据质量控制实施办法,从方案制定、业务培训、填报登记、审核评估等多个环节加强全流程数据质量管控。

作为数据质量控制流程的一部分,国家统计局在完成全社会R&D经费的综合汇总时,除组织统计系统对R&D经费等主要指标进行联审外,还要组织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宏观管理部门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R&D经费基础数据的调查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企事业单位等。

二、调查方法

根据R&D经费“条块结合”的统计框架,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不同类型调查对象分别由统计部门、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等按照相关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组织实施,均为年度调查。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政府属独立法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等单位)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高等学校及附属医院采用全面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推算;科研育种相关企业和未在科技、教育部门统计范围内的三级甲等医院采用重点调查;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使用往期资料推算等方法。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教育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对本部门所辖范围内的调查单位进行报表布置和培训,并完成R&D经费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汇总等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R&D经费统计调查体系及流程

三、企业基础数据来源和数据生产流程

按照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企业R&D经费基础数据填报依据为企业财务账研究开发会计科目或向税务部门提供的研究开发辅助账,以及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书、任务书、合同书等。企业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依法如实填报相关基础数据,并配合统计部门开展数据审核查询工作。

企业R&D经费基础数据调查在统计系统内部实行联网直报、由下至上、层层审核、逐级验收的方式,年度数据采集周期大约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在此期间,整个调查工作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国家统计局根据调查任务修订相应统计制度,逐级布置报表填报工作,对本系统机构和调查对象进行统计制度及数据采集程序培训。

二是调查对象进行报表录入和上报。企业通过一套表方式,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使用全国统一的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并最晚应于3月底前完成上年数据的填报。

三是统计部门对数据进行审核、评估和验收。省、市、县各级统计局在完成本级审核评估工作后,要逐级对调查单位基层数据进行验收,直至国家统计局完成对全国企业R&D经费的审核评估和核算汇总工作。

四是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在完成全国数据审核评估汇总后,向省级统计局反馈数据结果并对社会公开发布。

四、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贯穿统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为提高企业源头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企业研发数据审核评估办法》《企业源头数据质量核查办法》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各部门也根据本系统特点制定了数据质量控制实施办法,从方案制定、业务培训、填报登记、审核评估等多个环节加强全流程数据质量管控。

作为数据质量控制流程的一部分,国家统计局在完成全社会R&D经费的综合汇总时,除组织统计系统对R&D经费等主要指标进行联审外,还要组织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宏观管理部门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