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4/09/13 10:00

|

Aa

字体:
|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本定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该指标所涉及的商品包括售给个人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也包括售给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的商品。其中,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等。

需要注意的是,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商品金额不包括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用于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所使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其他消耗品的价值量,也不包括居民用于购买商品房的支出和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费用。另外,由于餐饮服务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销售形式,因此,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也被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主要用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它是从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入手,观察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销售变化情况。其用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映国内消费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为分析判断国内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状况、地域特点、商品类别供给及未来市场走势提供参考,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二是反映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对实物商品消费需求的总量和变化趋势,可用于分析判断消费需求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

三是反映经济景气状况,作为判断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零售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零售市场的变化最直接也最灵敏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变化。发达国家通常把零售市场的统计指标作为判断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局限性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只能大体反映实物商品消费,不能全面反映最终消费支出情况,与最终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都有很大不同。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包括通过商品流通最终环节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实物商品销售情况,不包括最终消费支出中未经交易取得商品的消费,也不包括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只能大体地反映消费需求的变化状况,而不能等同于最终消费支出指标使用。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主要反映消费品市场的总体变化情况,不能很好反映实物商品消费的结构变化。消费品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等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使用的消费品,其需求弹性比较大;非耐用消费品包括食品、燃料、服装等一次性或使用时间较短的消费品,其需求弹性较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和社会集团对两类消费品的需求不尽一致,消费品零售额也会因价格变动等因素而表现各异。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指标,单纯应用这一指标不能很好反映消费品的结构特征和变化情况,还需要结合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本定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该指标所涉及的商品包括售给个人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也包括售给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的商品。其中,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等。

需要注意的是,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商品金额不包括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用于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所使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其他消耗品的价值量,也不包括居民用于购买商品房的支出和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费用。另外,由于餐饮服务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销售形式,因此,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也被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主要用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它是从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入手,观察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销售变化情况。其用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映国内消费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为分析判断国内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状况、地域特点、商品类别供给及未来市场走势提供参考,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二是反映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对实物商品消费需求的总量和变化趋势,可用于分析判断消费需求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

三是反映经济景气状况,作为判断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零售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零售市场的变化最直接也最灵敏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变化。发达国家通常把零售市场的统计指标作为判断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局限性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只能大体反映实物商品消费,不能全面反映最终消费支出情况,与最终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都有很大不同。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包括通过商品流通最终环节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实物商品销售情况,不包括最终消费支出中未经交易取得商品的消费,也不包括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只能大体地反映消费需求的变化状况,而不能等同于最终消费支出指标使用。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主要反映消费品市场的总体变化情况,不能很好反映实物商品消费的结构变化。消费品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等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使用的消费品,其需求弹性比较大;非耐用消费品包括食品、燃料、服装等一次性或使用时间较短的消费品,其需求弹性较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和社会集团对两类消费品的需求不尽一致,消费品零售额也会因价格变动等因素而表现各异。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指标,单纯应用这一指标不能很好反映消费品的结构特征和变化情况,还需要结合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