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24/09/13 10:00

|

Aa

字体:
|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定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全国固定资产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要准确理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了解以下基本概念。

(一)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或管理而持有,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作为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有些是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起着把劳动者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作用,如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等;有些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如运输工具等;有些则作为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而存在,如房屋、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固定资产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或管理而持有。企业单位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二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不同,它能多次参加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部分地以折旧形式计入产品成本,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而转化为货币资金,并脱离其实物形态。三是固定资产原则上为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条件。从事固定资产活动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以及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反映的是运用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或与之相匹配的财务支出额。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主要用途

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之一,是提升国民经济物质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投资也是改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投资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增加投资可以促进就业增长,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投资中的住房投资与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反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判断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依据

投资既构成当期需求,拉动当期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形成未来的供给能力,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积极作用,投资是连接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关键变量,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也是判断经济发展周期的重要依据,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为社会公众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扩大再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支出法GDP的重要内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关数据,为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局限性

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概念上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反映的是已经建成或购置的固定资产,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全部费用支出,不仅包括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原价,还包括尚未形成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建设用地费等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开办费等递延资产。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反映投资效益的内容较少,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定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全国固定资产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要准确理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了解以下基本概念。

(一)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或管理而持有,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作为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有些是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起着把劳动者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作用,如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等;有些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如运输工具等;有些则作为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而存在,如房屋、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固定资产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或管理而持有。企业单位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二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不同,它能多次参加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部分地以折旧形式计入产品成本,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而转化为货币资金,并脱离其实物形态。三是固定资产原则上为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条件。从事固定资产活动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以及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反映的是运用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或与之相匹配的财务支出额。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主要用途

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之一,是提升国民经济物质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投资也是改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投资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增加投资可以促进就业增长,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投资中的住房投资与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反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判断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依据

投资既构成当期需求,拉动当期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形成未来的供给能力,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积极作用,投资是连接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关键变量,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也是判断经济发展周期的重要依据,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为社会公众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扩大再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支出法GDP的重要内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关数据,为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局限性

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概念上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原价反映的是已经建成或购置的固定资产,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全部费用支出,不仅包括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原价,还包括尚未形成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建设用地费等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开办费等递延资产。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反映投资效益的内容较少,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