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的基础数据来源

2024/12/30 10:00

|

Aa

字体:
|

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制度》,包括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方法、统计报告方法,以及基层调查表、统计单位汇总表、粮食统计调查指标解释等。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数据,就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制度规定,以统一的操作规范收集的。

目前,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全国共抽选2万多个样本村,6万多个样方,其中包括省级国家调查样本村近1万个,省级国家调查样方近3万个。省级粮食单产抽样调查在国家调查县(区、市)抽取的面积调查地块中进行,全国共抽取5000多个样本村、近3万个自然地块样本。

一、数据采集

(一)播种面积基础数据的采集

根据《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在每个调查季,调查员使用装载了调查任务包的手持智能移动终端(PDA)到实地开展调查,或者操作无人机拍摄后解译航拍影像,取得样方内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

调查前做好准备工作(培训辅助调查员、准备无人机、PDA),调查时按照农作物调查时点,利用PDA现场踏查记录每块地的作物品种、面积信息,并对地块边界进行核实。按种植季节依次完成实地调查样方内地物信息的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分析评估等环节。有条件的,可使用无人机调查。数据采集的原则是“人到现场、一手调查、细致准确”。

(二)单位面积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

在抽中的单产实测样本村(网格)全部面积样方中,按自然地块顺序编号并开展踏田估产,然后按估产水平降序排队,在播种面积累计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抽取不少于5个自然地块,不足5个的全部抽选,之后进行实割实测。实割实测工作是农产量抽样调查的中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实割实测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九点:

(1)做好标记。提前联系,防止样本粮被破坏或收割。

(2)检查收割工具。准备好标准工具,制订好计划。

(3)保持联系。一般在实测作物大面积收割前1—2天进行,要做到“三勤三不怕”,即勤与村干部和调查地块所在户联系,不怕麻烦;勤到地块去检查、观看,不怕跑腿;勤收割,熟一块,收一块,不怕费事。同一调查地块内因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同,可以熟一块收一块,熟一个样本收一个样本。

(4)样本割取。严格按测规和测框的界线,收割测规或测框内的全部作物,做到测规或测框外的不多割,测规内的不少割。圆形样本测规轴应插直在样本中心点,旋转应平衡,弯钩应钩在离作物根部2~3寸,不能钩穗头,长形样本要杆(绳)直、紧。确保做到“10平方尺内,一粒不少;10平方尺外,一穗不收”。对于不同的实测作物要采取不同的收割方法:小麦、水稻、谷子、大豆要齐根收割;玉米掰棒;红薯刨块。

(5)样本晾晒。样本收割后,要有专人负责,分地块保管。样本袋的粮食要分开晾晒,避免混装;晾晒时注意驱赶鸡、鸭、鹅、鸟等,避免样本粮被吃掉。

(6)样本脱粒。机械或手工脱粒,要做到脱粒干净,全部收取过秤。

(7)样本称重。为避免计算的单产水平趋同,称重时至少精确到0.01公斤。称重必须使用标准秤,有两名调查人员参加看秤、核对,结果要记入原始记录。

(8)测水杂。称重后,应即刻使用测水仪化验样本含水率。一般测量3次,用3次的平均水分率作为样本含水率。一般含水率加1%的杂质即为样本的实测水杂。测水杂时,样本粮不应太干或太湿。

(9)确定割拉打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在收割的地块中用测量框随机放置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收割时平均每亩的割、拉、打损失量。同时,对运输和脱粒过程中的损失量进行估计。上述损失量的综合,就是平均每亩的扣损量。

为确保认真执行实割实测工作流程,割样本时应保留照片或影像资料,并保存好样本粮以备检查。

二、数据审核和上报

(一)辅调员初审

辅助调查员自审,包括与上年、上季数据对比,实地情况与PDA上的数据信息对比等。按照合情合理和符合农业生产形势的原则,逐块、逐户进行地块类型、种植作物、作物亩产等数据的比对。对变化比较大的,记录好相关原因。实地情况与PDA上的数据信息对比:辅助调查员应对PDA录入数据与实际情况,逐一进行核对,确保PDA录入地块数据和种植的实际情况一致。所有的审核工作要求在调查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在数据加工处理之前完成。

(二)各级统计机构复审

辅助调查员审核上报调查数据后,由各级统计机构逐级复审,对数据完整性、数据可靠性、数据趋势性再次进行审核。调查数据评估论证,应贯穿全部调查活动始终,包括数据采集、审核整理、汇总推算等各个环节。

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制度》,包括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方法、统计报告方法,以及基层调查表、统计单位汇总表、粮食统计调查指标解释等。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数据,就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制度规定,以统一的操作规范收集的。

目前,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全国共抽选2万多个样本村,6万多个样方,其中包括省级国家调查样本村近1万个,省级国家调查样方近3万个。省级粮食单产抽样调查在国家调查县(区、市)抽取的面积调查地块中进行,全国共抽取5000多个样本村、近3万个自然地块样本。

一、数据采集

(一)播种面积基础数据的采集

根据《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在每个调查季,调查员使用装载了调查任务包的手持智能移动终端(PDA)到实地开展调查,或者操作无人机拍摄后解译航拍影像,取得样方内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

调查前做好准备工作(培训辅助调查员、准备无人机、PDA),调查时按照农作物调查时点,利用PDA现场踏查记录每块地的作物品种、面积信息,并对地块边界进行核实。按种植季节依次完成实地调查样方内地物信息的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分析评估等环节。有条件的,可使用无人机调查。数据采集的原则是“人到现场、一手调查、细致准确”。

(二)单位面积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

在抽中的单产实测样本村(网格)全部面积样方中,按自然地块顺序编号并开展踏田估产,然后按估产水平降序排队,在播种面积累计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抽取不少于5个自然地块,不足5个的全部抽选,之后进行实割实测。实割实测工作是农产量抽样调查的中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实割实测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九点:

(1)做好标记。提前联系,防止样本粮被破坏或收割。

(2)检查收割工具。准备好标准工具,制订好计划。

(3)保持联系。一般在实测作物大面积收割前1—2天进行,要做到“三勤三不怕”,即勤与村干部和调查地块所在户联系,不怕麻烦;勤到地块去检查、观看,不怕跑腿;勤收割,熟一块,收一块,不怕费事。同一调查地块内因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同,可以熟一块收一块,熟一个样本收一个样本。

(4)样本割取。严格按测规和测框的界线,收割测规或测框内的全部作物,做到测规或测框外的不多割,测规内的不少割。圆形样本测规轴应插直在样本中心点,旋转应平衡,弯钩应钩在离作物根部2~3寸,不能钩穗头,长形样本要杆(绳)直、紧。确保做到“10平方尺内,一粒不少;10平方尺外,一穗不收”。对于不同的实测作物要采取不同的收割方法:小麦、水稻、谷子、大豆要齐根收割;玉米掰棒;红薯刨块。

(5)样本晾晒。样本收割后,要有专人负责,分地块保管。样本袋的粮食要分开晾晒,避免混装;晾晒时注意驱赶鸡、鸭、鹅、鸟等,避免样本粮被吃掉。

(6)样本脱粒。机械或手工脱粒,要做到脱粒干净,全部收取过秤。

(7)样本称重。为避免计算的单产水平趋同,称重时至少精确到0.01公斤。称重必须使用标准秤,有两名调查人员参加看秤、核对,结果要记入原始记录。

(8)测水杂。称重后,应即刻使用测水仪化验样本含水率。一般测量3次,用3次的平均水分率作为样本含水率。一般含水率加1%的杂质即为样本的实测水杂。测水杂时,样本粮不应太干或太湿。

(9)确定割拉打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在收割的地块中用测量框随机放置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收割时平均每亩的割、拉、打损失量。同时,对运输和脱粒过程中的损失量进行估计。上述损失量的综合,就是平均每亩的扣损量。

为确保认真执行实割实测工作流程,割样本时应保留照片或影像资料,并保存好样本粮以备检查。

二、数据审核和上报

(一)辅调员初审

辅助调查员自审,包括与上年、上季数据对比,实地情况与PDA上的数据信息对比等。按照合情合理和符合农业生产形势的原则,逐块、逐户进行地块类型、种植作物、作物亩产等数据的比对。对变化比较大的,记录好相关原因。实地情况与PDA上的数据信息对比:辅助调查员应对PDA录入数据与实际情况,逐一进行核对,确保PDA录入地块数据和种植的实际情况一致。所有的审核工作要求在调查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在数据加工处理之前完成。

(二)各级统计机构复审

辅助调查员审核上报调查数据后,由各级统计机构逐级复审,对数据完整性、数据可靠性、数据趋势性再次进行审核。调查数据评估论证,应贯穿全部调查活动始终,包括数据采集、审核整理、汇总推算等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