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法 GDP 的核算方法

2024/12/30 10:00

|

Aa

字体:
|

一、核算方法

我国支出法GDP核算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目前,季度支出法GDP核算还处于研究试算阶段,支出法GDP数据发布以年度数据为主。以下主要对支出法年度GDP核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支出法GDP核算采用产品分类,以《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为基础。最终消费支出按照支出主体划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根据支出目的不同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十大类。同时,也可根据城乡属性划分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资产类型分类,分为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含武器系统)、知识产权产品和其他共五大类。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为货物出口、服务出口、货物进口、服务进口四类。支出法GDP核算即按照上述分类分别核算,然后汇总得到GDP。

(一)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为了直接满足生活需要在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和使用货物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既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后者称为虚拟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的用于自身消费的货物(如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以及纳入生产核算范围并用于自身消费的服务(如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银行和保险机构提供的间接计算的金融服务。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居民消费支出按照支出项目十大类分别进行核算。

(二)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发生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免费或无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个人消费的货物或服务,不存在或者很难找到对应的价格,因此一般采用成本法间接核算政府消费支出,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财政部门的财政收支数据。

(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获得减处置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源、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的价值获得减处置和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等。其中,知识产权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仅限于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根据相关指标按照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含武器系统)、知识产权产品和其他分别进行核算。

(四)存货变动

存货包括处于生产环节待用的各种材料及用品、尚未完成的在制品、已完成的制成品以及处于流通环节待出售的货物。存货变动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但不包括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货变动等于期末存货减去期初存货减去存货持有收益。存货变动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增加了,负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减少了。

(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出口是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是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价值都按离岸价格计算,服务出口和进口价值按交易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在实际核算过程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当期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经常账户下货物和服务的差额。

二、基础资料来源

核算支出法GDP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国家统计调查获得的统计资料、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

国家统计调查资料主要包括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调查资料,人口统计资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资料,主要畜禽生产情况调查资料,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房地产开发统计资料,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等行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资料,自然资源部的地质勘查情况统计资料,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收入统计资料等,金融监管总局的保险公司业务统计资料,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统计资料,国家电影局的电影票房统计资料等。

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的全国财政收入与支出资料,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等。

支出法GDP具体的资料来源见表1。

表1 支出法GDP的资料来源

一、核算方法

我国支出法GDP核算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目前,季度支出法GDP核算还处于研究试算阶段,支出法GDP数据发布以年度数据为主。以下主要对支出法年度GDP核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支出法GDP核算采用产品分类,以《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为基础。最终消费支出按照支出主体划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根据支出目的不同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十大类。同时,也可根据城乡属性划分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资产类型分类,分为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含武器系统)、知识产权产品和其他共五大类。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为货物出口、服务出口、货物进口、服务进口四类。支出法GDP核算即按照上述分类分别核算,然后汇总得到GDP。

(一)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为了直接满足生活需要在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和使用货物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既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后者称为虚拟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的用于自身消费的货物(如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以及纳入生产核算范围并用于自身消费的服务(如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银行和保险机构提供的间接计算的金融服务。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居民消费支出按照支出项目十大类分别进行核算。

(二)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发生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免费或无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个人消费的货物或服务,不存在或者很难找到对应的价格,因此一般采用成本法间接核算政府消费支出,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财政部门的财政收支数据。

(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获得减处置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源、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的价值获得减处置和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等。其中,知识产权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仅限于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根据相关指标按照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含武器系统)、知识产权产品和其他分别进行核算。

(四)存货变动

存货包括处于生产环节待用的各种材料及用品、尚未完成的在制品、已完成的制成品以及处于流通环节待出售的货物。存货变动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但不包括核算期内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货变动等于期末存货减去期初存货减去存货持有收益。存货变动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增加了,负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减少了。

(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出口是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是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价值都按离岸价格计算,服务出口和进口价值按交易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在实际核算过程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当期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经常账户下货物和服务的差额。

二、基础资料来源

核算支出法GDP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国家统计调查获得的统计资料、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

国家统计调查资料主要包括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调查资料,人口统计资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资料,主要畜禽生产情况调查资料,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房地产开发统计资料,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等行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资料,自然资源部的地质勘查情况统计资料,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收入统计资料等,金融监管总局的保险公司业务统计资料,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统计资料,国家电影局的电影票房统计资料等。

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的全国财政收入与支出资料,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等。

支出法GDP具体的资料来源见表1。

表1 支出法GDP的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