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收支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税收收入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占85%左右,非税收入占15%左右。按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税收收入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其中,中央固定收入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企业所得税(中国工商银行等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中央固定收入,不纳入共享范围)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地方固定收入包括环境保护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部分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中央固定收入)、土地增值税、资源税(不含海洋石油资源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其中,中央收入包括中央农网还贷资金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发展基金收入、旅游发展基金收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收入、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收入、中央特别国债经营基金财务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中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收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收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入、彩票发行和销售机构业务费收入、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收入等。地方收入包括地方农网还贷资金收入、海南省高等级公路车辆通行附加费收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收入、地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车辆通行费收入、彩票发行和销售机构业务费收入、污水处理费收入、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等。
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包括:利润收入、股利和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以及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其中,利润收入是指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应当上缴国家的利润;股利、股息是指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上缴的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是指转让国有产权、股权(股份)获得的收入;清算收入是指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
4.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从性质上看,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集体补助收入、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等。社会保险费收入指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或其他资金(含财政资金)代参保对象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指财政给予基金的补助、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对参保对象的待遇支出补助。集体补助收入指村(社区)等集体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的补助。利息收入是指社会保险基金在收入户、财政专户及支出户中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或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指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国家授权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所取得的净收益或发生的净损失。转移收入指参保对象跨统筹地区或跨制度流动而划入的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指下级接收上级拨付的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指上级接收下级上解的基金收入。其他收入指滞纳金、违约金,跨年度退回或追回的社会保险待遇,及公益慈善等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捐助,以及其他经统筹地区财政部门核准的收入。分项来看,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和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二)财政支出分类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从功能分类[1]看,根据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包括27个类级科目,“类”下设“款”级和“项”级科目(“类”“款”级科目详见表1)。
表1 中国2023年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表
从经济分类[2]看,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作的一种分类。按照中国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国政府支出经济分为15类,“类”下设“款”级和“项”级科目(“类”“款”级科目详见表2)。
表2 中国2023年政府支出经济分类表
2.政府性基金支出
按照基金用途,政府性基金支出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农网还贷资金、海南省高等级公路车辆通行附加费、车辆通行费等安排的支出。二是用于水利建设,包括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安排的支出、中央和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三是用于城市维护建设,包括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四是用于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包括旅游发展基金以及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彩票公益金等安排的支出。五是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等安排的支出。六是用于其他方面,包括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抗疫特别国债财务基金支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等和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通常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统筹安排确定。从性质上看,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其中,资本性支出是指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的支出;费用性支出是指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方面的支出。从具体科目上看,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分为社会保障和就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等三类,主要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
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从性质上看,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包括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社会保险待遇支出指按规定支付给社会保险对象的待遇支出,包括为特定人群缴纳社会保险费形成的支出。转移支出指参保对象跨统筹地区或跨制度流动转出的基金支出。补助下级支出指上级拨付下级的支出。上解上级支出指下级上解上级的支出。其他支出指经国务院批准或国务院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支的其他非社会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从分项来看,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二、财政收支计算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中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部编制年度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预算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预决算草案并组织预算执行,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人大以及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财政部定期汇总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统计并公布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定期汇总本级和下级财政收支情况,统计并公布本地区财政收支情况。
(一)财政收入计算方法
1.财政收入数据确认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金库报表和总会计账务信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同级人民银行国库提供的国家金库收入报表和总会计账务信息列报的各项收入数确认本级的财政收入。财政部编制全国财政收入报表时,分别按照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全国财政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数据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账目,各地社会保险收入户存款、国库存款、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暂存其他账户存款必须在每年12月31日前划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完成全部对账工作后编制决算报告。
2.财政收入的计算
全国财政收入由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财政收入。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地方上解收入
从2009年起,为简化和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关系,将地方上解收入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为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其中,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中央固定收入 + 中央分享收入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
从2019年起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与固定数额补助合并成为“税收返还及固定补助”,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其中,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地方固定收入 + 地方分享收入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汇总计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由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 = 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 地方上解收入
其中,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 中央固定收入 + 中央分享收入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 = 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收入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汇总计算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即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 = 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 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由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地方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 利润 + 股利、股息 + 产权转让收入 + 清算收入 + 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 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 地方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4)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由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 社会保险费收入 + 利息收入 + 财政补贴收入 + 转移收入 + 上级补助收入 + 下级上解收入 + 其他收入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 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 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二)财政支出计算方法
1.财政支出数据确认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数据来源于总会计账务信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财政总会计账列报的各项支出数确认财政支出。财政部编制全国财政支出报表时,分别按照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全国财政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数据与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数据确认方式一致。
2.财政支出的计算
全国财政支出由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和地方本级财政支出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财政支出,反映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的范围、方向和重点。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政府性基金支出。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由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政府性基金支出。
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 = 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 = 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 + 上解中央支出
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 = 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 + 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由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和地方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国有资本经营支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计算方法一致,公式如下: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 资本性支出 + 费用性支出 + 其他支出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 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 地方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由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和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组成,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内实现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 社会保险待遇支出 + 转移支出 + 补助下级支出 + 上解上级支出 + 其他支出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 中央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 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项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不一致,而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按统筹地区编制,在汇总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数据时,省本级和省级以下地区的上解下拨收支均可能不平衡,但各省(区、市)的上解下拨收支必须平衡,即“上级补助收入=补助下级支出,下级上解收入=上解上级支出”。
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平衡关系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即形成财政结余;二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即出现财政赤字;三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持平,即财政收支平衡。
在同一预算年度内,预算编制环节形成的财政收入预算数与预算执行后形成的财政收入决算数有些差异,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为财政超收,前者大于后者的差额为财政短收。为加强中央预算管理,2006年设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即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超收收入,用于弥补短收年度预算执行收支缺口或视预算平衡情况在编制以后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的专用基金。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设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一般公共预算结余或财政赤字的计算公式为: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结余或赤字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全国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根据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和编制,不列赤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遵循自求平衡的原则,坚持收支平衡,适当留有结余,原则上不列赤字。
注:
[1]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指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2007年中国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建立了一套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有利于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作的一种分类。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是支付了人员工资、会议费还是购买了办公设备等。
[3]目前,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汇总范围包括北京、天津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山东、湖北等16个省区市的124个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