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经济产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需求即最终消费支出(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经济产出的增量等于这三种需求增量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这三者形象地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一、指标含义
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等于居民消费支出加上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等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加上存货变动;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反映外部需求,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
二、示例
考察“三驾马车”的影响,通常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来衡量。其中,最终消费率(即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资本形成率(即投资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图1 1978—2022年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
从图1中,可以看到1978—2022年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2000年,消费率大致稳定在60%左右,投资率在40%左右,消费率明显高于投资率;第二阶段为2001—2010年,消费率呈下降走势,投资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消费率为49.3%,投资率为47%;第三阶段为2011年以来,消费率总体稳中有升,投资率有所下降。2019年,消费率升至55.8%,投资率降至43.1%。2020年以来,由于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相比于2019年消费率有所下降,投资率略有上升。2022年消费率为53.5%,投资率为43.2%。
二是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采用贡献率和拉动点数来分析“三驾马车”中某因素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各最终需求的不变价增量占当期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增量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是指各最终需求拉动当期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可通过最终需求贡献率乘以当期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增速得到。
图2 1978—2022年“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从图2可以看到,1978—2022年“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第二阶段为1986—1995年,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第三阶段为1996—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波动上升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较为稳定,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第四阶段为2010—201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下降,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上升,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的特征明显;第五阶段为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加大,净出口贡献率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