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工业质量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2025/03/20 10:00

|

Aa

字体:
|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经营效率、风险水平等情况,为观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提供重要视角,为研判经济形势、制定宏观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业企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利润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等。

一、利润总额

(一)基本概念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也称税前利润,缴纳所得税后成为净利润。

(二)主要作用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指标,在分析评价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利润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意义重大。利润较快增长,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观察利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健康状况、发展活力,监测分析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二是企业利润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企业持续盈利,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意愿,促进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意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升稳就业保民生政策效果。利润还是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四项构成之一,对工业生产增长乃至GDP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观察利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工业生产走势和研判宏观经济形势。

(三)示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4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4861亿元,比上年下降2.9%;股份制企业45445亿元,增长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234亿元,增长7.0%;私营企业20262亿元,增长3.1%。”

2.在2022年4月19日《经济日报》上刊登的《工业能否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文指出:“1月份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0%,增速较2021年1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在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31.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减亏,其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

3.近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

二、营业收入

(一)基本概念

营业收入,有时也称销售收入,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营业收入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是企业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分析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的重要参考依据。一是获得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企业投入的各类资金不断发生消耗和转移,要保证企业持续运行和再生产顺利开展,这些耗费必须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营业收入就是补偿耗费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获得收入是企业盈利的前提。利润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只有取得收入,才能在补偿耗费的基础上获得利润,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三是营业收入是企业现金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收入平稳运行,有助于获得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入,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工业经济运行来看,企业收入平稳增长,反映产品销售顺畅、产销衔接较好、市场供需平衡,有利于企业加快库存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收入也用于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统计上通过综合运用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数进行大、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划分。

(三)示例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

2.国家统计局在解读2021年1—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生产销售较快增长为企业效益改善奠定良好基础。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营业收入增长38.7%,生产销售均实现高速增长,有力推动企业利润扩张,是企业盈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营业收入利润率

(一)基本概念

营业收入利润率,指企业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利润率属于盈利能力指标,可用于评估企业经营效率,评价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在营业收入相同条件下,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强,效率越高;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过低的利润率将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三)示例

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1%,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2.在2020年7月20日《经济日报》刊登的《工业生产明显回升重点行业持续发力》一文指出:“5月份,在成本压力缓解、价格变动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2%,为今年首次同比提高。”

四、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一)基本概念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用来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本费用=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该指标可分解为两个指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

(二)主要作用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成本费用水平,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高。一般来说,该指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呈相反关系,该指标越低,营业收入利润率越高。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指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任务关系密切,监测分析该指标变化情况有助于掌握降成本成效、推进降成本工作。

(三)示例

国家统计局在解读2021年1—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10月份,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工业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有所缓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45元,同比减少0.39元,较上月减少0.58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22元,同比减少0.51元,较上月减少0.29元。”

五、资产负债率

(一)基本概念

资产负债率,指企业负债合计占资产总计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二)主要作用

资产负债率能够揭示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债权人向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债务水平越高,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100%,说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

在有利且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一般倾向于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获取更多利润。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如果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率也用于反映企业杠杆水平,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任务关系密切,监测分析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有助于推进去杠杆工作。

(三)示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2.国家统计局在解读2021年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自202年11月份以来连续保持同比下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前面介绍了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这些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收入是利润的基础,营业收入增长加快一般会带动利润总额增长加快。需要注意的是,利润的总量相对较小,一般仅为收入的6%左右,增速波动相对较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营业收入增速较小幅度波动也可能导致利润总额增速较大幅度波动。

会计中存在“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的数量关系,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和成本费用此消彼长,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之间也是此种关系。继续深入推进降成本工作将为提高工业企业利润率,进而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过多的有息负债将增大企业的财务费用负担,进而侵蚀企业利润。

以上介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年度数据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发布,月度数据可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定期发布的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及国家统计数据库中查阅。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经营效率、风险水平等情况,为观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提供重要视角,为研判经济形势、制定宏观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业企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利润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等。

一、利润总额

(一)基本概念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也称税前利润,缴纳所得税后成为净利润。

(二)主要作用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指标,在分析评价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利润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意义重大。利润较快增长,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观察利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健康状况、发展活力,监测分析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二是企业利润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企业持续盈利,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意愿,促进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意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升稳就业保民生政策效果。利润还是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四项构成之一,对工业生产增长乃至GDP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观察利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工业生产走势和研判宏观经济形势。

(三)示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4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4861亿元,比上年下降2.9%;股份制企业45445亿元,增长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234亿元,增长7.0%;私营企业20262亿元,增长3.1%。”

2.在2022年4月19日《经济日报》上刊登的《工业能否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文指出:“1月份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0%,增速较2021年12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在2021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31.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减亏,其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

3.近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

二、营业收入

(一)基本概念

营业收入,有时也称销售收入,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营业收入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是企业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分析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的重要参考依据。一是获得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企业投入的各类资金不断发生消耗和转移,要保证企业持续运行和再生产顺利开展,这些耗费必须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营业收入就是补偿耗费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获得收入是企业盈利的前提。利润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只有取得收入,才能在补偿耗费的基础上获得利润,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三是营业收入是企业现金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收入平稳运行,有助于获得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入,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工业经济运行来看,企业收入平稳增长,反映产品销售顺畅、产销衔接较好、市场供需平衡,有利于企业加快库存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收入也用于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统计上通过综合运用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数进行大、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划分。

(三)示例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

2.国家统计局在解读2021年1—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生产销售较快增长为企业效益改善奠定良好基础。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营业收入增长38.7%,生产销售均实现高速增长,有力推动企业利润扩张,是企业盈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营业收入利润率

(一)基本概念

营业收入利润率,指企业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利润率属于盈利能力指标,可用于评估企业经营效率,评价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在营业收入相同条件下,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强,效率越高;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过低的利润率将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三)示例

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1%,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2.在2020年7月20日《经济日报》刊登的《工业生产明显回升重点行业持续发力》一文指出:“5月份,在成本压力缓解、价格变动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同比增长6.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2%,为今年首次同比提高。”

四、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一)基本概念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用来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本费用=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该指标可分解为两个指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

(二)主要作用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成本费用水平,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高。一般来说,该指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呈相反关系,该指标越低,营业收入利润率越高。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指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任务关系密切,监测分析该指标变化情况有助于掌握降成本成效、推进降成本工作。

(三)示例

国家统计局在解读2021年1—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10月份,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工业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有所缓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45元,同比减少0.39元,较上月减少0.58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22元,同比减少0.51元,较上月减少0.29元。”

五、资产负债率

(一)基本概念

资产负债率,指企业负债合计占资产总计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二)主要作用

资产负债率能够揭示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债权人向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债务水平越高,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100%,说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

在有利且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一般倾向于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获取更多利润。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如果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率也用于反映企业杠杆水平,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任务关系密切,监测分析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有助于推进去杠杆工作。

(三)示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2.国家统计局在解读2021年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自202年11月份以来连续保持同比下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前面介绍了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这些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收入是利润的基础,营业收入增长加快一般会带动利润总额增长加快。需要注意的是,利润的总量相对较小,一般仅为收入的6%左右,增速波动相对较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营业收入增速较小幅度波动也可能导致利润总额增速较大幅度波动。

会计中存在“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的数量关系,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和成本费用此消彼长,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之间也是此种关系。继续深入推进降成本工作将为提高工业企业利润率,进而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过多的有息负债将增大企业的财务费用负担,进而侵蚀企业利润。

以上介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年度数据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发布,月度数据可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定期发布的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及国家统计数据库中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