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如何编制的

2023/01/01 08:15

|

Aa

字体: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CPI 能够反映全国各地消费价格变动的基本情况,其数据的高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PI 编制的基础工作是开展居民消费价格调查,通过一套系统的流程生产出价格指数。


        一、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 CPI),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城乡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CPI 报告期为月度。


        二、CPI 的主要作用


        CPI 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以下主要作用 :


        (一)反映通货膨胀 ( 紧缩 ) 的程度。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测定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紧缩)程度有不同的方法,但应用最普遍的就是通过物价指数(CPI 或PPI),即以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即物价指数减去基数 100% 的结果)作为通货膨胀率。严格地说,CPI 或 PPI 并不等于通货膨胀率,因为 CPI、PPI 都只反映了它们调查对象的价格变化,而不能代表全社会所有商品的价格变化,但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价格变动的大趋势。一般将 1%—3% 的年度 CPI 上涨率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将 3%—6% 的年度 CPI 上涨率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超过10% 的物价上涨率应引起重视。我国从 1985 年开始统计全国的 CPI, 从 1985 年至2019 年的数据来看,CPI 最高涨幅出现在 1994 年,年度涨幅为 24.1%。下图是2000 年至 2019 年共二十年的 CPI 年度走势,除了 2002 年、2009 年 CPI 分别比上年下降 0.8% 和 0.7%,其他年份 CPI 涨幅从 0.4%—5.9% 不等。


        2000 年至 2019 年 CPI 年度变动走势图:


 


        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减少,居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 影响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反现象。在经济实践中,观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且物价是否全面持续下降,来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


        (二)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 GDP 核算中,通常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分类指数,对相关现价总量指标进行缩减,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实现不同时期经济指标之间的可比,从而计算不变价增长速度。


        (三)可用于计算货币购买力。CPI 的倒数通常被视为货币购买力指数,即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与 CPI 的变化成反比关系。


        三、CPI 的编制方法


        全国的 CPI 由国家统计局编制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CPI 由国家统计局认定反馈,各调查总队公开。


        (一)确定调查目录。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首先确定将要调查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与国际上做法一样,我国统计部门抽选一组居民经常消费的、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有代表性的、固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这一组固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商品篮子”。确定“商品篮子”时,参照了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支出分类标准 (COICOP)》, 结合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 , 确定“篮子”中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务类别。目前,CPI 价格调查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共8 个大类,262 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基本分类是将一些功能、性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产品集合起来,也是指数计算和权数设置的最小分类。


        (二)调查的范围。


        CPI 价格调查在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抽取 500 个市县开展,在这些市县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价格调查网点。目前,全国有8.8 万余家价格调查网点, 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由于人口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差距,500 个调查市县各自抽选的价格调查网点在数量上有差别, 大中城市要明显多一些,小城市和县相对少些。


        (三)调查的商品。


        在每个价格调查网点,选择确定要调查的商品,即“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是每个基本分类下设的,用来反映某个基本分类价格变化的具有特定产地、规格、等级、牌号、花色等特征的一组商品。选取代表规格品遵循以下原则:


        1.消费数量较大,供应相对稳定,生产和销售前景较好。


        2.选中的工业消费品必须是合格产品,产品包装上应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


        3.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即选中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特征与未选中规格品之间价格变动的相关性愈高愈好。例如某市选中“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作为“食用植物油”这一基本分类的代表规格品,未选“福临门牌食用调和油”,是由于市场上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是联动的,因此只选一种就能反映食用植物油的价格变动情况。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消费习惯不尽相同,各市县根据当地情况抽选的代表规格品有部分差异。例如 , 粮食制品这一基本分类下,北京选择的是馒头、火烧和大饼等代表规格品,贵阳选择的是米粉、卷粉等代表规格品。


        (四)价格调查方法。


        通过手持数据采集器,采用定人、定点、定时的方法直接调查。在保证价格准确的前提下,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各地可利用被调查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辅助采价,也可从互联网采集特定商品和服务价格。为准确反映当月的价格变动情况, 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每 5 天调查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服务)每月调查 2 次价格;部分服务项目每月调查 3 次价格;由国家或地方统一定价的商品(服务)或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服务),每月调查一次价格。


        以大米为例 ,“大米”是小类“粮食”下的一个基本分类 , 为了计算其价格指数 , 某调查市选取了“七河源牌 5 公斤袋装米”作为大米的 3 个代表规格品之一 , 抽选了甲乙丙三个价格调查点,在采价日,采价员前往各个价格调查网点采集价格。全国各地采价员使用手持数据采集器,登录统一的电子平台,即时数据全部及时传送至国家统计局服务器中,各省市县工作人员可以同时审核原始价格。


        (五)关于权数的设置。


        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家庭在一些商品上消费支出较多,在另一些商品上的支出相对较少,因此,在计算价格指数时,引入“权数”,权数显示出“篮子”中每一类商品或服务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通过权数能够计算某类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上一级指数变动的影响程度。


        在编制全国 CPI 时,权数资料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资料计算,并辅以其他部门的行政资料、部分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资料加以补充。


        (六)价格指数对比基期。


        从 2000 年开始,CPI 计算由每月变动对比基期改为固定对比基期,居民消费价格首轮对比基期定为 2000 年,即以 2000 年平均价格为基期价格。考虑到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为更准确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物价的实际变动,规定每 5 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CPI 基期轮换包括调查商品“篮子”、调查网点、代表规格品和权数等的调整。从 2016 年开始到 2020 年的五年,使用 2015 年作为对比基期,调查商品和权数以 2015 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确定。


CPI 编制工作流程图


 

        四、CPI 的计算


        实践中,各国统计部门认为拉氏价格指数是一种较好的指数编制计算方法, 并广泛使用该公式编制重要价格指数。拉氏公式是将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基期,来衡量报告期价格综合变动水平,我国CPI 也采用拉氏价格指数进行编制。


        CPI 计算的价格指数包括:环比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月以上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月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平均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期平均价格水平以上年同期平均价格水平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是指对比基期固定不变的价格指数。


        下面以 CPI 计算过程为例,对价格指数的计算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基本分类以下的价格指数计算,首先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先计算规格品在一个调查点的平均价格,再根据各个调查点的价格算出月度平均价,即两次简单平均计算出规格品月度平均价格;然后将各代表规格品的报告期平均价格除以上期平均价格,得到每个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再根据各基本分类所属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的月环比价格指数。


        然后通过链式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基本分类以上各类及总的定基指数通过逐级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其中,L 为定基指数,W 为权重,P 为价格,t 为报告期,t- 1 为报告期的上一期(基期),为本期环比指数。


        各类指数,通过当月的定基指数推导换算:



        五、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与 CPI 数据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个体与总体的差异。


        CPI 是一个综合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平均数,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不针对具体的商品,所调查的商品既包含价格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价格下跌的品种。因此,要了解某种具体商品(个体)或服务价格变动情况,要对号入座、研究具体分类指数。例如,想了解自来水的价格涨了多少 , 就要具体看“水”这一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同时,居民更容易对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涨价感受强烈,比如蔬菜、水果以及肉类等刚需商品,人们对这些商品价格上涨比较敏感,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消费频率低,消费者一般对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不是很敏感,但这些商品价格近年来保持稳中有降态势,因此, 综合计算 CPI“篮子”内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不会很大。


        (二)对比基期的差异。


        CPI 主要公布的是环比、同比指数,对比基期分别为上月和上年同月。短期内,CPI 指数变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而人们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可能是 3、5 年前,甚至 10 年前。如果把居民消费价格放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观察,价格变动幅度比较明显。


        (三)价格指数与绝对价格的差异。


        价格指数是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指数涨幅高并不意味绝对价格也高。例如,成都的猪肉价格由每斤 10 元涨至 20 元,涨幅是 100%;北京的猪肉价格由每斤 15 元涨至 20 元,涨幅是 33.3%。虽然成都的猪肉价格涨幅远高于北京,但绝对价格是一样的。


        (撰稿:刘建伟 韩淑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CPI 能够反映全国各地消费价格变动的基本情况,其数据的高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PI 编制的基础工作是开展居民消费价格调查,通过一套系统的流程生产出价格指数。


        一、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 CPI),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城乡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CPI 报告期为月度。


        二、CPI 的主要作用


        CPI 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以下主要作用 :


        (一)反映通货膨胀 ( 紧缩 ) 的程度。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测定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紧缩)程度有不同的方法,但应用最普遍的就是通过物价指数(CPI 或PPI),即以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即物价指数减去基数 100% 的结果)作为通货膨胀率。严格地说,CPI 或 PPI 并不等于通货膨胀率,因为 CPI、PPI 都只反映了它们调查对象的价格变化,而不能代表全社会所有商品的价格变化,但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价格变动的大趋势。一般将 1%—3% 的年度 CPI 上涨率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将 3%—6% 的年度 CPI 上涨率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超过10% 的物价上涨率应引起重视。我国从 1985 年开始统计全国的 CPI, 从 1985 年至2019 年的数据来看,CPI 最高涨幅出现在 1994 年,年度涨幅为 24.1%。下图是2000 年至 2019 年共二十年的 CPI 年度走势,除了 2002 年、2009 年 CPI 分别比上年下降 0.8% 和 0.7%,其他年份 CPI 涨幅从 0.4%—5.9% 不等。


        2000 年至 2019 年 CPI 年度变动走势图:


 


        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减少,居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 影响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反现象。在经济实践中,观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且物价是否全面持续下降,来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


        (二)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 GDP 核算中,通常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分类指数,对相关现价总量指标进行缩减,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实现不同时期经济指标之间的可比,从而计算不变价增长速度。


        (三)可用于计算货币购买力。CPI 的倒数通常被视为货币购买力指数,即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与 CPI 的变化成反比关系。


        三、CPI 的编制方法


        全国的 CPI 由国家统计局编制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CPI 由国家统计局认定反馈,各调查总队公开。


        (一)确定调查目录。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首先确定将要调查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与国际上做法一样,我国统计部门抽选一组居民经常消费的、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有代表性的、固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这一组固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商品篮子”。确定“商品篮子”时,参照了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支出分类标准 (COICOP)》, 结合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 , 确定“篮子”中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务类别。目前,CPI 价格调查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共8 个大类,262 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基本分类是将一些功能、性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产品集合起来,也是指数计算和权数设置的最小分类。


        (二)调查的范围。


        CPI 价格调查在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抽取 500 个市县开展,在这些市县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价格调查网点。目前,全国有8.8 万余家价格调查网点, 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由于人口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差距,500 个调查市县各自抽选的价格调查网点在数量上有差别, 大中城市要明显多一些,小城市和县相对少些。


        (三)调查的商品。


        在每个价格调查网点,选择确定要调查的商品,即“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是每个基本分类下设的,用来反映某个基本分类价格变化的具有特定产地、规格、等级、牌号、花色等特征的一组商品。选取代表规格品遵循以下原则:


        1.消费数量较大,供应相对稳定,生产和销售前景较好。


        2.选中的工业消费品必须是合格产品,产品包装上应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


        3.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即选中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特征与未选中规格品之间价格变动的相关性愈高愈好。例如某市选中“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作为“食用植物油”这一基本分类的代表规格品,未选“福临门牌食用调和油”,是由于市场上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是联动的,因此只选一种就能反映食用植物油的价格变动情况。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消费习惯不尽相同,各市县根据当地情况抽选的代表规格品有部分差异。例如 , 粮食制品这一基本分类下,北京选择的是馒头、火烧和大饼等代表规格品,贵阳选择的是米粉、卷粉等代表规格品。


        (四)价格调查方法。


        通过手持数据采集器,采用定人、定点、定时的方法直接调查。在保证价格准确的前提下,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各地可利用被调查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辅助采价,也可从互联网采集特定商品和服务价格。为准确反映当月的价格变动情况, 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每 5 天调查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服务)每月调查 2 次价格;部分服务项目每月调查 3 次价格;由国家或地方统一定价的商品(服务)或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服务),每月调查一次价格。


        以大米为例 ,“大米”是小类“粮食”下的一个基本分类 , 为了计算其价格指数 , 某调查市选取了“七河源牌 5 公斤袋装米”作为大米的 3 个代表规格品之一 , 抽选了甲乙丙三个价格调查点,在采价日,采价员前往各个价格调查网点采集价格。全国各地采价员使用手持数据采集器,登录统一的电子平台,即时数据全部及时传送至国家统计局服务器中,各省市县工作人员可以同时审核原始价格。


        (五)关于权数的设置。


        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家庭在一些商品上消费支出较多,在另一些商品上的支出相对较少,因此,在计算价格指数时,引入“权数”,权数显示出“篮子”中每一类商品或服务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通过权数能够计算某类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上一级指数变动的影响程度。


        在编制全国 CPI 时,权数资料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资料计算,并辅以其他部门的行政资料、部分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资料加以补充。


        (六)价格指数对比基期。


        从 2000 年开始,CPI 计算由每月变动对比基期改为固定对比基期,居民消费价格首轮对比基期定为 2000 年,即以 2000 年平均价格为基期价格。考虑到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为更准确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物价的实际变动,规定每 5 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CPI 基期轮换包括调查商品“篮子”、调查网点、代表规格品和权数等的调整。从 2016 年开始到 2020 年的五年,使用 2015 年作为对比基期,调查商品和权数以 2015 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确定。


CPI 编制工作流程图


 

        四、CPI 的计算


        实践中,各国统计部门认为拉氏价格指数是一种较好的指数编制计算方法, 并广泛使用该公式编制重要价格指数。拉氏公式是将同度量因素(权数)固定在基期,来衡量报告期价格综合变动水平,我国CPI 也采用拉氏价格指数进行编制。


        CPI 计算的价格指数包括:环比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月以上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月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对比基期的月度价格指数;平均价格指数,是指报告期平均价格水平以上年同期平均价格水平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是指对比基期固定不变的价格指数。


        下面以 CPI 计算过程为例,对价格指数的计算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基本分类以下的价格指数计算,首先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先计算规格品在一个调查点的平均价格,再根据各个调查点的价格算出月度平均价,即两次简单平均计算出规格品月度平均价格;然后将各代表规格品的报告期平均价格除以上期平均价格,得到每个规格品价格变动相对数;再根据各基本分类所属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的月环比价格指数。


        然后通过链式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基本分类以上各类及总的定基指数通过逐级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其中,L 为定基指数,W 为权重,P 为价格,t 为报告期,t- 1 为报告期的上一期(基期),为本期环比指数。


        各类指数,通过当月的定基指数推导换算:



        五、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与 CPI 数据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个体与总体的差异。


        CPI 是一个综合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平均数,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不针对具体的商品,所调查的商品既包含价格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价格下跌的品种。因此,要了解某种具体商品(个体)或服务价格变动情况,要对号入座、研究具体分类指数。例如,想了解自来水的价格涨了多少 , 就要具体看“水”这一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同时,居民更容易对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涨价感受强烈,比如蔬菜、水果以及肉类等刚需商品,人们对这些商品价格上涨比较敏感,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消费频率低,消费者一般对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动不是很敏感,但这些商品价格近年来保持稳中有降态势,因此, 综合计算 CPI“篮子”内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不会很大。


        (二)对比基期的差异。


        CPI 主要公布的是环比、同比指数,对比基期分别为上月和上年同月。短期内,CPI 指数变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而人们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可能是 3、5 年前,甚至 10 年前。如果把居民消费价格放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观察,价格变动幅度比较明显。


        (三)价格指数与绝对价格的差异。


        价格指数是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指数涨幅高并不意味绝对价格也高。例如,成都的猪肉价格由每斤 10 元涨至 20 元,涨幅是 100%;北京的猪肉价格由每斤 15 元涨至 20 元,涨幅是 33.3%。虽然成都的猪肉价格涨幅远高于北京,但绝对价格是一样的。


        (撰稿:刘建伟 韩淑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