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是如何做的

2025/05/22 10:00

|

Aa

字体:
|

如何通过测量方法搞清楚一亩地的粮食产量有多少?要准确、及时地搞清楚全省、全国平均每亩产多少粮食,那就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算全省、全国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就是一种调查手段。

一、基本情况

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是在粮食作物产量抽样调查中,对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现场调查、推算总体过程的通称。实割实测“割取”的是样本,“测量”的是样本数据,“推算”的是总体,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测产方法的主要特征。

目前,全国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开展了粮食产量实割实测工作。测产主题农作物是指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占省内播种面积80%以上的作物,是测产的重点。

二、主要作用

在粮食产量抽样调查中,“实割实测”起到的是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具有决定意义。它的优点表现在方法科学、客观性强、操作简便、经济可行、全流程可控等方面,是确保粮食产量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国际上公认并普遍使用的测产方法。

1962年抽样调查方法首次从印度借鉴到我国的粮食产量统计工作中,开启了抽样调查方法在新中国粮食产量统计中应用的先河。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抽样调查中的“实割实测”调查手段得到了全面贯彻,方法不断完善,操作过程更加规范。

三、基本流程

(一)省级实测村(网格)样本抽选。确定省级实测调查作物品种,以全部有该实测作物种植的面积调查样本村(网格)为实测村(网格)抽样框;按抽样框内的村(网格)摸底(预计)的实测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小到大排序,并对其播种面积按扩展权数加权计算出扩展面积;以抽样框的村(网格)数量1/2的比例为目标样本量,以扩展面积的累计值除以目标样本量为距离,随机起点,扩展面积累计,等距抽出实测村(网格)样本。依次计算一致性差异系数和抽样误差系数,检测标准均为2%;如果不符合标准,则需要适当调整样本量,直到满足标准要求为止。

(二)省级实测地块和小样本的抽选。在抽中的单产实测样本村(网格)全部面积样方中,按自然地块顺序编号并开展踏田估产(样方内无目标作物的自然地块编号顺延;但如果是因为受灾而绝收的,则依然要纳入估产序列),然后按估产水平降序排队,在播种面积累计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抽取不少于5个自然地块,不足5个的全部抽选。在抽中的实测地块样本中,如果调查作物连片种植的,直接在抽中自然地块内按直线法、品字法、垄测法等随机、均匀放置3个小样本(10平方尺);如果调查作物交叉、分块种植的,则先确定种植该作物的地块,然后均匀放置3个小样本。

(三)现场调查。调查员或辅调员直接进入调查地块,在收获季节对小样本内的当季调查作物收割保存,待全部收获后将收割的样本晾晒、烘干、脱粒,测定水杂率、计算亩扣损量,推算全省主要作物平均单产水平(如图1)。

图1 农作物单产实割实测过程图解

粮食大县的样本村、实测地块和实测小样本的抽选方法,以及测产方法与省级一致。在抽样调查实施过程中,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并按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实割实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评估,严密控制非抽样误差。

四、调查手段的改革

人工实割实测对辅调员的操作规范性要求较高,此外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作物收获时间缩短,调查的时效性、适应性面临严峻挑战,调查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主要的方向是利用机械化整收整测或应用传感器与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方法区域测产,以及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方法精确测产。

如何通过测量方法搞清楚一亩地的粮食产量有多少?要准确、及时地搞清楚全省、全国平均每亩产多少粮食,那就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算全省、全国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就是一种调查手段。

一、基本情况

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是在粮食作物产量抽样调查中,对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现场调查、推算总体过程的通称。实割实测“割取”的是样本,“测量”的是样本数据,“推算”的是总体,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测产方法的主要特征。

目前,全国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开展了粮食产量实割实测工作。测产主题农作物是指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占省内播种面积80%以上的作物,是测产的重点。

二、主要作用

在粮食产量抽样调查中,“实割实测”起到的是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具有决定意义。它的优点表现在方法科学、客观性强、操作简便、经济可行、全流程可控等方面,是确保粮食产量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国际上公认并普遍使用的测产方法。

1962年抽样调查方法首次从印度借鉴到我国的粮食产量统计工作中,开启了抽样调查方法在新中国粮食产量统计中应用的先河。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抽样调查中的“实割实测”调查手段得到了全面贯彻,方法不断完善,操作过程更加规范。

三、基本流程

(一)省级实测村(网格)样本抽选。确定省级实测调查作物品种,以全部有该实测作物种植的面积调查样本村(网格)为实测村(网格)抽样框;按抽样框内的村(网格)摸底(预计)的实测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小到大排序,并对其播种面积按扩展权数加权计算出扩展面积;以抽样框的村(网格)数量1/2的比例为目标样本量,以扩展面积的累计值除以目标样本量为距离,随机起点,扩展面积累计,等距抽出实测村(网格)样本。依次计算一致性差异系数和抽样误差系数,检测标准均为2%;如果不符合标准,则需要适当调整样本量,直到满足标准要求为止。

(二)省级实测地块和小样本的抽选。在抽中的单产实测样本村(网格)全部面积样方中,按自然地块顺序编号并开展踏田估产(样方内无目标作物的自然地块编号顺延;但如果是因为受灾而绝收的,则依然要纳入估产序列),然后按估产水平降序排队,在播种面积累计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抽取不少于5个自然地块,不足5个的全部抽选。在抽中的实测地块样本中,如果调查作物连片种植的,直接在抽中自然地块内按直线法、品字法、垄测法等随机、均匀放置3个小样本(10平方尺);如果调查作物交叉、分块种植的,则先确定种植该作物的地块,然后均匀放置3个小样本。

(三)现场调查。调查员或辅调员直接进入调查地块,在收获季节对小样本内的当季调查作物收割保存,待全部收获后将收割的样本晾晒、烘干、脱粒,测定水杂率、计算亩扣损量,推算全省主要作物平均单产水平(如图1)。

图1 农作物单产实割实测过程图解

粮食大县的样本村、实测地块和实测小样本的抽选方法,以及测产方法与省级一致。在抽样调查实施过程中,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并按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实割实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评估,严密控制非抽样误差。

四、调查手段的改革

人工实割实测对辅调员的操作规范性要求较高,此外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作物收获时间缩短,调查的时效性、适应性面临严峻挑战,调查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主要的方向是利用机械化整收整测或应用传感器与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方法区域测产,以及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方法精确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