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国房景气指数”总体水平明显高于1999年。在3月份经过小幅调整之后,以后各月“国房景气指数”一路上扬,到6月份指数值达到102.69点,比上年同期高出0.48点。下半年,“国房景气指数”上升步伐更趋稳健,反映出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1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所属的八个分类指数呈现5升3降的格局,“国房景气指数”值达到104.06点,比11月份增加0.38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60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程度保持了快速上升的发展态势。 200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地逐步加大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力度,商品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展顺利,住房二级市场也逐步放开。国务院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下发之后,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进一步拓宽了房地产开发的投融资渠道;同时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简化个人购买商品房申请贷款的程序并取消了规模限制,极大地刺激并提高了个人购买商品房的积极性,个人购房正在成为商品房销售市场的主体。200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到位资金持续快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收入增势强劲,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稳中趋升;商品房施工总量不断扩大,新开工项目迅速增加;各级政府消化空置面积的努力初见成效,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幅出现大幅度回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 带动“国房景气指数”上升的五个分类指数是:本年资金来源、商品房销售价格、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空置面积(指数值表现为下降)分类指数。 1、资金来源分类指数。2000年12月,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值达到105.59点,比11月份增加2.32点,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2000年,资金来源分类指数总体趋势上扬,尤其是6月份以后增势强劲。从全年情况来看,前5个月的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6月份以后增长明显加速,逼近并一举超越了景气线。12月份,全国房地产本年资金来源累计为5686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长幅度比1999年多17.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为1289.1亿元,同比增长24.9%;企业自筹资金1599.2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定金及预付款2154亿元,同比增长44.8%,比上年增长30个百分点;但利用外资持续呈现30%左右的负增长。 2、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2000年12月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值达到96.65点,比11月份增加1.09点。2000年,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值基本保持上扬势头,全年指数最高值是3月份的97.39点。一方面,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个人购房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体,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火爆,带动了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批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逐步投放市场,又抑制了销售价格的过快增长。200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10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1952元/平方米,办公楼的平均销售价格达到4438元/平方米。分地区看,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每平方米商品房销售价格均在3000元以上,是全国销售价格最高的三个地区。其中北京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与上年相比每平方米减少728元,下降幅度达到12.9%。 3、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2000年12月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值为110.74点,比11月份增加0.87点。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持续增长的影响,2000年的新开工面积比上年同期明显增长。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前4个月指数值维持在107点左右的水平,5月份以后增长较快,在110点上下平稳波动。2000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0.6%,增长幅度比上年高出5.4个百分点。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省份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其中贵州、甘肃和新疆分别增长了3倍、1.3倍和1.2倍,拉动新开工面积快速增长。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的稳步上升,是带动2000年“国房景气指数”总体水平上扬的重要因素。 4、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2000年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值达到105.11点,比11月份增加0.16点,比上年增加2.37点,为近几年来少见的强劲增长。2000年,国家继续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0.2%,比上年增加6.5个百分点。从全年情况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0.4%、22.4%和25%,呈现逐渐攀升的走势;全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01.3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长幅度较前三个季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比上年增加8.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长6.1%和13.2%的水平。其中,商品住宅投资达到3318.7亿元,同比增长25.8%,是增长最快的物业种类。 5、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2000年12月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值为96.44点,比11月份减少1.74点,比上年锐减3.15点。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全年的走势除了在二季度略有反弹之外,其他月份逐月减少,下半年以后回落幅度加快。2000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净增量为642.5万平方米,远低于1999年的水平。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增长幅度仅为6.7%,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回落13.3个、11个和6.9个百分点。空置面积的增幅的下降,表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消化空置面积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影响“国房景气指数”下降的三个分类指数是:土地开发面积、土地转让收入以及商品房竣工面积分类指数。其中: 1、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2000年12月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值为109.29点,比11月份减少3.20点,是当年各月降幅最大的一次。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全年的走势低于1999年的水平,分类指数值最高点是10月份的112.99点,比1999年最高值低近19个点。2000年,全国共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0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2%,增幅比上年回落15.1个百分点。由于国家对土地使用开发的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促使开发商的土地开发行为更趋于理性,表现为在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双升温”的情况下,土地开发增长仍得到有效控制。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为71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2%;而中西部地区土地开发面积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5.6%和20.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竣工面积分类指数。2000年12月商品房竣工面积分类指数值为104.23点,比11月份减少0.59点,比上年减少4.72点。受国家逐步调整、规范房地产市场,大力消化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影响,2000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增势明显趋缓。其中4月份的竣工面积分类指数值为100.06点,已经接近100点的景气线,创造了1998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全年完成商品房竣工面积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4%,增长幅度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分物业观察:竣工商品住宅为1.8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增幅比上年回落12.6个百分点;竣工办公楼面积为87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而上年同期是增长11.1%;竣工商业营业用房面积的增长幅度与上年相比也回落了4.6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分类指数的下降成为影响“国房景气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