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努力克服国际经济环境趋向严峻和国内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总体形势良好。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29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继续处于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区间之内。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16亿元,同比增长2.4%。由于农民主动调减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夏粮产量初步统计为10188万吨,比上年减少491万吨,下降4.6%。畜牧、水产、水果、蔬菜等继续增产。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55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由于持续实施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政策,推动了重工业生产的较快增长。上半年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快于轻工业3.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876亿元,同比增长7.0%,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2.国内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99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8928亿元, 同比增长17.9%,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5%;基本建设投资4685亿元,增长11.8%,更新改造投资1776亿元,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2123亿元,增长28.2%。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1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1209亿元,增长11.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6706亿元,增长 8.1%。 进出口明显回落。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46亿美元,增长8.8%,回落29.5个百分点;进口1164亿美元,增长14%,回落22.2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81亿美元,同比减少43亿美元。 利用外资明显回升。上半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5%。 3.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1-5月份累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70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05亿元,增长31.5%。亏损企业亏损额546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335亿元,下降17.7%。工业产销衔接水平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96.75%。 4.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强对煤炭、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的总量调控和淘汰落后工作,改善了这些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高新技术和装备工业的生产步伐加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4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1.5%,拉动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 5.消费价格小幅攀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1%。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3%,居住价格上涨1.8%,但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 6.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同比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 综上所述,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态势良好,集中反映在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较高的增长质量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良性循环格局进一步巩固,这在世界经济明显减缓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这充分表明中央扩大内需的积极政策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依然偏慢,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等矛盾和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望全年,一方面,受世界经济减缓的滞后影响,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可能有所减缓,但另一方面,随着扩大内需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内需的扩大仍将会弥补一部分外需的减弱。如果世界经济不再恶化,气候条件基本正常,宏观调控政策落实较好,全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可望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增长7%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