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内蒙古

2002/01/07 14:53

|

Aa

字体:
|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1年4月12日发布)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我区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区近23万名普查员和普查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人口为2375.54万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145.6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29.89万人,增长10.71%,平均每年增加22.2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9%。

    二、人口分布

    全区的人口分布如下:

      呼和浩特市    243.79万人
      包头市        229.74万人
      乌海市         43.49万人
      赤峰市        451.80万人
      通辽市        308.35万人
      呼伦贝尔盟    273.65万人
      兴安盟        161.89万人
      锡林郭勒盟     99.34万人
      乌兰察布盟    232.63万人
      伊克昭盟      139.54万人
      巴彦淖尔盟    171.38万人
      阿拉善盟       19.94万人

    三、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区共有家庭户695.4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303.96万人,占总人口的96.9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人减少了0.69人。

    四、年龄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05.56万人,占21.28%;15-64岁的人口为1742.85万人,占73.3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7.13万人,占5.35%。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1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男性为1228.90万人,占51.73%;女性为1146.64万人,占48.2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对男性的比例)为107.17,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了1.14。

    六、民族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2.39万人,占79.24%;蒙古族人口为402.92万人,占16.9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0.23万人,占3.80%。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3.39万人,增长了8.87%;蒙古族人口增加了64.95万人,增长了19.2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55万人,增长了14.68%。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90.35万人,占3.80%;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26.88万人,占13.76%;接受初中教育的826.65万人,占34.80%;接受小学教育的739.60万人,占31.13%。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1479人上升为38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由10069人上升为13760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5473人上升为34798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3402人下降为31134人。全区总人口中,文盲人口为216.6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由15.51%下降为9.12%,下降了6.39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全区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13.88万人,占总人口的42.68%,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6.56个百分点;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61.66万人,占总人口的57.32%。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常住的人。全区普查登记的总人口,是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按常住地原则进行普查登记的。
    3.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4.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1年4月12日发布)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我区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区近23万名普查员和普查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人口为2375.54万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145.6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29.89万人,增长10.71%,平均每年增加22.2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9%。

    二、人口分布

    全区的人口分布如下:

      呼和浩特市    243.79万人
      包头市        229.74万人
      乌海市         43.49万人
      赤峰市        451.80万人
      通辽市        308.35万人
      呼伦贝尔盟    273.65万人
      兴安盟        161.89万人
      锡林郭勒盟     99.34万人
      乌兰察布盟    232.63万人
      伊克昭盟      139.54万人
      巴彦淖尔盟    171.38万人
      阿拉善盟       19.94万人

    三、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区共有家庭户695.4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303.96万人,占总人口的96.9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人减少了0.69人。

    四、年龄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05.56万人,占21.28%;15-64岁的人口为1742.85万人,占73.3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7.13万人,占5.35%。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1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男性为1228.90万人,占51.73%;女性为1146.64万人,占48.2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对男性的比例)为107.17,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了1.14。

    六、民族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2.39万人,占79.24%;蒙古族人口为402.92万人,占16.9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0.23万人,占3.80%。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3.39万人,增长了8.87%;蒙古族人口增加了64.95万人,增长了19.2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55万人,增长了14.68%。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90.35万人,占3.80%;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26.88万人,占13.76%;接受初中教育的826.65万人,占34.80%;接受小学教育的739.60万人,占31.13%。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1479人上升为38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由10069人上升为13760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5473人上升为34798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3402人下降为31134人。全区总人口中,文盲人口为216.6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由15.51%下降为9.12%,下降了6.39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全区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13.88万人,占总人口的42.68%,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6.56个百分点;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61.66万人,占总人口的57.32%。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常住的人。全区普查登记的总人口,是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按常住地原则进行普查登记的。
    3.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4.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