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自治区统计局 自治区科技厅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财政厅 自治区国防科工办
为全面掌握我国R&D[1]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2]。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
在全区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内蒙古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自治区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区R&D人员31381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5657人,占49.9%;女性人员9768人,占31.1%。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 21676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12706人年,占58.6%。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6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747人年,占8.1%;应用研究人员4274人年,占19.7%;试验发展人员15657人年,占72.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1.9倍、2.0倍和2.9倍。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区R&D总经费52.1亿元,是2000年的15.6倍,年平均增长35.7%。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53%,比2000年提高了0.29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2.0亿元,占3.9%;应用研究经费5.7亿元,占11.0%;试验发展经费44.3亿元,占85.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13.4倍、9.6倍和17.1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8.2亿元,占15.8%;企业资金41.6亿元,占79.9%;国外资金0.48亿元,占0.9%;其他资金1.8亿元,占3.5%。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支出27.5亿元,占52.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2亿元,占11.8%;教育2.0亿元,占3.8%(详见附表1)。
三、R&D项目(课题) [6]情况
2009年全区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6264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19060人年,项目经费39.5亿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分,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17.8亿元,占45.2%;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10.8亿元,占27.3%;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1.5亿元,占3.8%;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0.63亿元,占1.6%;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1.7亿元,占4.3%;其他项目7.0亿元,占17.8%。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
2009年全区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480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12877人,是2000年的2.2倍;其中博士和硕士1976人,占15.3%。机构R&D经费22.3亿元,是2000年的13.0倍。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24.0亿元,其中进口设备占15.3%。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15个,占3.1%;农业科学领域81个,占16.9%;医药科学领域52个,占10.8%;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287个,占59.8%;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45个,占9.4%。
附表1
2009年分行业R&D投入情况
|
R&D人员全时当量 |
R&D经费 | ||
总量 (人年) |
比重 (%) |
总量 (万元) |
比重 (%) | |
合 计 |
21676 |
100.00 |
520725.9 |
100.00 |
农、林、牧、渔业 |
382 |
1.76 |
1513.5 |
0.29 |
采矿业 |
1112 |
5.13 |
107088.0 |
20.57 |
制造业 |
11069 |
51.07 |
275313.6 |
52.87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26 |
0.58 |
8210.7 |
1.58 |
建筑业 |
368 |
1.70 |
7260.6 |
1.3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0 |
0.09 |
304.1 |
0.0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28 |
0.59 |
6718.3 |
1.29 |
金融业 |
0 |
0.00 |
0.0 |
0.0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07 |
2.34 |
23174.8 |
4.45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3772 |
17.40 |
61680.5 |
11.8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96 |
0.90 |
1278.1 |
0.25 |
教育 |
2750 |
12.69 |
19676.4 |
3.78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1197 |
5.52 |
7882.2 |
1.5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8 |
0.22 |
625.1 |
0.12 |
附表2
2009年各盟市R&D投入情况
地 区 |
R&D人员 全时当量 (人年) |
R&D经费 (万元) |
R&D经费与GDP之比 (%) |
全 区 |
21676 |
520725.9 |
0.53 |
呼和浩特市 |
5290 |
77174.1 |
0.47 |
包 头 市 |
10654 |
193583.0 |
0.89 |
呼伦贝尔市 |
662 |
7480.6 |
0.10 |
兴 安 盟 |
170 |
966.8 |
0.05 |
通 辽 市 |
353 |
2929.3 |
0.03 |
赤 峰 市 |
360 |
3446.4 |
0.04 |
锡林郭勒盟 |
299 |
2471.2 |
0.05 |
乌兰察布市 |
112 |
3297.5 |
0.07 |
鄂尔多斯市 |
2557 |
208350.4 |
0.96 |
巴彦淖尔市 |
364 |
9835.6 |
0.19 |
乌 海 市 |
410 |
6310.0 |
0.20 |
阿 拉善 盟 |
379 |
4783.1 |
0.20 |
注释:
[1] 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 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个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个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5] 研究人员指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 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 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8] 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自治区统计局 自治区科技厅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财政厅 自治区国防科工办
根据全区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开展R&D活动企业[2]分布情况
2009年,全区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91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3%。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93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5.7%。
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16个,占8.4%;其他内资企业154个,占80.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个,占1.6%;外商投资企业18个,占9.4%(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R&D企业及所占比重
|
有R&D活动的企业数(个) |
占同类型企业的比重 (%) |
合 计 |
191 |
4.3 |
内资企业 |
170 |
4.0 |
国有企业 |
9 |
3.9 |
集体企业 |
1 |
1.1 |
股份合作企业 |
4 |
11.4 |
联营企业 |
0 |
0.0 |
有限责任公司 |
81 |
5.3 |
国有独资公司 |
7 |
21.9 |
股份有限公司 |
26 |
13.5 |
私营企业 |
48 |
2.3 |
其他企业 |
1 |
7.1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3 |
4.5 |
外商投资企业 |
18 |
11.4 |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R&D人员16627人,其中女性4735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2299.5人年,是2000年的3.3倍。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39.1亿元,是2000年的19.4倍,年平均增长34.5%;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3] 0.38%,比2000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35.7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0.57%,比2000年提高0.33个百分点。
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7.4亿元,占19%;其他内资企业19.4亿元,占4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85.9万元,占0.3%;外商投资企业12.2亿元,占31.1%。
按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27.5亿元,占70.5%(详见表2)。
表2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
行业 |
经费 投入 (万元) |
投入 强度 (%) |
行业 |
经费 投入 (万元) |
投入 强度 (%) |
合 计 |
390612.3 |
0.37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7484.6 |
0.12 |
采矿业 |
107088.0 |
0.43 |
医药制造业 |
4428.5 |
0.35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03316.8 |
0.56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0 |
0.00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6.5 |
0.001 |
橡胶制品业 |
511.6 |
1.79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0 |
0.00 |
塑料制品业 |
28589.0 |
4.94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845.0 |
0.0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032.6 |
0.12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2919.7 |
0.32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40732.6 |
0.30 |
制造业 |
275313.6 |
0.41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2934.8 |
0.14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855.6 |
0.03 |
金属制品业 |
2598.3 |
0.28 |
食品制造业 |
8708.3 |
0.16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5295.0 |
0.35 |
饮料制造业 |
8699.9 |
0.5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69490.1 |
2.57 |
烟草制造业 |
0.0 |
0.00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31179.2 |
1.67 |
纺织业 |
26693.7 |
0.82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9878.0 |
1.0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36.7 |
0.01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56.8 |
0.03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0.0 |
0.00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0 |
0.00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32.2 |
0.003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15.8 |
0.006 |
家具制造业 |
0.0 |
0.00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8210.7 |
0.07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33.2 |
0.005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7490.0 |
0.08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0.0 |
0.00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0 |
0.00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0.0 |
0.00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20.7 |
0.29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10827.1 |
0.40 |
|
|
|
全区工业企业R&D经费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三个地区的工业企业R&D经费占全区比重达92.4%。(分地区情况详见表3)。
表3
按地区分R&D经费情况
地 区 |
R&D经费 (万元) |
全 区 |
390612.3 |
呼和浩特市 |
22485.9 |
包 头 市 |
161491.9 |
呼伦贝尔市 |
3671.8 |
兴 安 盟 |
574.6 |
通 辽 市 |
863.8 |
赤 峰 市 |
1842.7 |
锡林郭勒盟 |
1938.1 |
乌兰察布市 |
2457.9 |
鄂尔多斯市 |
177166.1 |
巴彦淖尔市 |
7766.1 |
乌 海 市 |
6092.6 |
阿 拉善 盟 |
4260.8 |
三、R&D项目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898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10597.5人年,项目经费31.3亿元。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4]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32.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占9.8%,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占32.9%,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占4.2%,减少环境污染项目占4.9%,技术原理研究项目占8.1%,节约原材料项目占1.7%,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项目占4.8%,其他项目占1.2%。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58.3%,地方科技项目占28.7%,国家科技项目占6.7%,其他企业委托项目占0.3%,来自国外的科技项目占1.3%,其他项目占4.7%。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37.2%,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11.3%,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占28.6%,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占10.4%,与境外机构合作项目占7.2%,其他合作形式项目占5.3%。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183个,比2000年增长22.8%。机构人员13414人,是2000年的2.2倍;其中博士和硕士1546人,占11.5%,比200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机构经费27.8亿元,是2000年的13.5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15.4亿元,其中进口设备占11.2%。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027项,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5]产值564.2亿元。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3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2%。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1050件,是2000年的5.8倍;其中发明专利495件,是2000年的9.7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47.1%,比2000年提高19.1个百分点。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开展R&D活动企业: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3]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4]本公报中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按项目来源分以及按项目合作形式分的数据,均只包括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R&D项目。
[5]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