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辽宁省统计局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1] (R&D)活动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反映自主创新能力和政府对R&D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宏观管理和制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通知》要求,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于2010年联合开展了全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2]。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
一、总体情况
(一)开展R&D活动的单位情况
2009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各类单位1191个,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单位数增加90个。其中,研究机构(政府属)61个;高等院校68个;工业企业897个;非工业企业80个;事业单位85个。
表1 全省按执行部门分有R&D活动的单位数 |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总 计 |
1191 |
100.00 |
研究机构 |
61 |
5.12 |
高等院校[注] |
68 |
5.71 |
工业企业 |
897 |
75.31 |
非工业企业 |
80 |
6.72 |
事业单位 |
85 |
7.14 |
注:高等院校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按隶属关系分,2009年全省中央属有R&D活动的单位105个,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减少18个;地方属有R&D活动的单位1086个,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加108个,增长11.0%。
分地区看,2009年沈阳、大连有R&D活动的单位数占全省有R&D活动的单位数的41.6%,其他市占58.4%。
表2 全省按地区分有R&D活动的单位数 | ||
|
|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合计 |
1191 |
100.00 |
沈阳市 |
254 |
21.33 |
大连市 |
242 |
20.32 |
鞍山市 |
87 |
7.30 |
抚顺市 |
66 |
5.54 |
本溪市 |
48 |
4.03 |
丹东市 |
90 |
7.56 |
锦州市 |
83 |
6.97 |
营口市 |
101 |
8.48 |
阜新市 |
34 |
2.85 |
辽阳市 |
39 |
3.27 |
盘锦市 |
49 |
4.11 |
铁岭市 |
35 |
2.94 |
朝阳市 |
41 |
3.44 |
葫芦岛市 |
22 |
1.85 |
(二)R&D活动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从事R&D活动人员11.9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8.1万人年,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68.7%。其中,研究机构(政府属)从事R&D活动人员1.3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1万人年,增长9.7%;高等院校从事R&D活动人员2.7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6万人年,增长78.4%;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6.9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9万人年,增长85.9%;非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0.7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0.4万人年,增长168.1%;事业单位从事R&D活动人员0.4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0.2万人年,下降16.8%。
表3 全省按执行部门分从事R&D活动人员情况 | |||
|
|
|
|
|
从事R&D活动人员(人) |
从事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
从事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比重(%) |
总 计 |
119440 |
80925 |
100.00 |
研究机构 |
12671 |
11049 |
13.65 |
高等院校[注] |
27252 |
15528 |
19.19 |
工业企业 |
69192 |
48112 |
59.45 |
非工业企业 |
6799 |
4360 |
5.39 |
事业单位 |
3526 |
1876 |
2.32 |
注:高等院校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2009年在全省从事R&D活动人员中,研究人员[5]7.9万人,占66.3%。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6.1万人,占51.1 %。其中,博士毕业0.8万人,占从事R&D活动人员的6.7%;硕士毕业1.8万人,占14.8%;本科毕业3.5万人,占29.5%。女性从事R&D活动人员3.3万人,占27.7 %。
表4 全省按执行部门分从事R&D活动人员构成 | |||||
单位:% | |||||
|
合计 |
博士 毕业 |
硕士 毕业 |
本科 毕业 |
其他 |
合 计 |
100.00 |
6.74 |
14.82 |
29.50 |
48.94 |
研究机构 |
100.00 |
11.41 |
21.46 |
42.93 |
24.20 |
高等院校[注] |
100.00 |
21.84 |
38.34 |
31.36 |
8.45 |
工业企业 |
100.00 |
0.70 |
5.31 |
26.17 |
67.83 |
非工业企业 |
100.00 |
0.85 |
6.21 |
36.49 |
56.45 |
事业单位 |
100.00 |
3.03 |
12.51 |
18.83 |
65.63 |
注:高等院校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R&D全时当量投入超过1万人年的有制造业(43223人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2215人年)和教育(13174人年),3个行业占全省84.8%。
表5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情况 | ||
|
|
|
|
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
比重(%) |
总 计 |
80925 |
100 |
农、林、牧、渔业 |
127 |
0.16 |
采矿业 |
2434 |
3.01 |
制造业 |
43223 |
53.41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455 |
3.03 |
建筑业 |
2473 |
3.0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1 |
0.2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94 |
0.4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31 |
0.66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12215 |
15.0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12 |
0.14 |
教育[注] |
13174 |
16.28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603 |
4.4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 |
0 |
注:教育不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三)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232.4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4.6倍,年均增长21.1%。R&D经费内部支出排在江苏、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浙江6省市之后,居全国第7位。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53%,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提高了0.64个百分点。
按执行部门分,在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研究机构(政府属)R&D经费内部支出31.2亿元,占13.4%;高等院校R&D经费内部支出23.9亿元,占10.3%;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65.4亿元,占71.2%;非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9.9亿元,占4.3%;事业单位R&D经费内部支出2.0亿元,占0.8%。
表6 全省按执行部门分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 ||
|
|
|
|
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比重(%) |
总 计 |
232.35 |
100.00 |
研究机构 |
31.19 |
13.42 |
高等院校[注] |
23.86 |
10.27 |
工业企业 |
165.43 |
71.20 |
非工业企业 |
9.93 |
4.27 |
事业单位 |
1.94 |
0.83 |
注:高等院校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按活动类型分,在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6.2亿元,占2.7%;应用研究经费26.9亿元,占11.6%;试验发展经费199.3亿元,占85.7%。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增长3.1倍、2.7倍和5.0倍。
按经费来源分,在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48.8亿元,占21.0%;企业资金179.6亿元,占77.3%;国外资金0.7亿元,占0.3%;其他资金3.3亿元,占1.4%。
按地区分,R&D经费内部支出超过10亿元的有沈阳(84.6亿元)、大连(59.7亿元)、本溪(21.5亿元)和鞍山(17.8亿元),四市合计占全省79.0%。
表7 全省按地区分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 |||||
|
|
|
|
|
|
|
R&D经费 内部支出 (亿元) |
|
|
|
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 |
1.基础 研究 |
2.应用 研究 |
3.试验 发展 | |||
全省合计 |
232.37 |
6.24 |
26.9 |
199.22 |
1.53 |
沈阳 |
84.57 |
3.32 |
15.79 |
65.46 |
1.98 |
大连 |
59.70 |
2.49 |
8.37 |
48.84 |
1.37 |
鞍山 |
17.84 |
0.25 |
0.61 |
16.99 |
1.03 |
抚顺 |
8.31 |
0 |
0.34 |
7.96 |
1.19 |
本溪 |
21.45 |
0 |
0.18 |
21.26 |
3.12 |
丹东 |
2.88 |
0.04 |
0.09 |
2.75 |
0.47 |
锦州 |
8.17 |
0.09 |
0.71 |
7.37 |
1.12 |
营口 |
6.32 |
0 |
0.15 |
6.17 |
0.78 |
阜新 |
2.43 |
0.03 |
0.43 |
1.97 |
0.84 |
辽阳 |
4.83 |
0.01 |
0.13 |
4.69 |
0.79 |
盘锦 |
9.85 |
0 |
0.02 |
9.83 |
1.46 |
铁岭 |
2.01 |
0 |
0.01 |
1.99 |
0.33 |
朝阳 |
1.87 |
0 |
0.05 |
1.82 |
0.36 |
葫芦岛 |
2.15 |
0 |
0.01 |
2.14 |
0.48 |
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R&D经费支出超过10亿元的有制造业(152.6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4.1亿元)、教育(23.2亿元)和采矿业(10.0亿元),4个行业占全省94.7%。
表8 全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 ||
|
|
|
|
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比重(%) |
总 计 |
232.37 |
100 |
农、林、牧、渔业 |
0.28 |
0.12 |
采矿业 |
10.04 |
4.32 |
制造业 |
152.55 |
65.6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84 |
1.22 |
建筑业 |
5.11 |
2.1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6 |
0.25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43 |
0.1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13 |
0.49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34.14 |
14.6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06 |
0.03 |
教育[注] |
23.18 |
9.97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 |
0.8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 |
0 |
注:教育不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四)R&D项目(课题)[6]情况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课题)研究2.9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6.8万人年,项目经费165.3亿元。
按执行部门分,研究机构(政府属)项目1406项,占4.8%,项目(课题)经费20.3亿元,占12.3%;高等院校项目19247项,占66.3%,项目经费19.3亿元,占11.7%;工业企业项目7472项,占25.7%,项目经费118.5亿元,占71.7%;非工业企业项目544项,占1.9%,项目经费6.2亿元,占3.8%;事业单位项目363项,占1.3%,项目经费1.0亿元,占0.5%。
表9 全省按执行部门分R&D项目(课题)情况 | |||
|
|
|
|
|
项目(课题)数(项) |
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比重(%) |
总 计 |
29032 |
165.31 |
100.00 |
研究机构 |
1406 |
20.25 |
12.25 |
高等院校[注] |
19247 |
19.28 |
11.66 |
工业企业 |
7472 |
118.54 |
71.71 |
非工业企业 |
544 |
6.23 |
3.77 |
事业单位 |
363 |
1.01 |
0.61 |
注:高等院校包括高等附属医院
在全省开展的R&D项目(课题)研究中,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项目(课题)2001项,经费内部支出4.2亿元,占全部内部支出的2.7%,农业科学项目(课题)1011项,经费内部支出2.1亿元,占1.4%;医药科学项目(课题)3694项,经费内部支出1.7亿元,占1.1%;工程与技术科学项目(课题)13386项,经费内部支出144.8亿元,占94.4%;人文与社会科学项目(课题)4658项,经费内部支出0.5亿元,占0.3%。
在全省开展的R&D项目研究中,按社会经济目标分,促进工商业发展项目08430项,经费内部支出109.43亿元,占全省71.3%;促进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1063项,内部经费支出10.5亿元,占全省6.8%;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3138项,内部经费支出1.7亿元,占1.1%;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1651项,内部经费支出4.7亿元,占3.1%;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项目(课题)701项,内部经费支出3.4亿元,占2.2%;其他项目9767,内部经费支出23.7亿元,占全省15.5%。
(五)研究开发机构[7]情况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533个。在研究开发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4.6万人,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58.6%,其中,博士及硕士1.1万人,占23.9%。研究开发机构R&D经费87.9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3.2倍。研究开发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值127.4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1.4倍。
在全省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政府属)169个,占11.0%;高等院校433个,占28.3%;工业企业782个,占51.0%;非工业企业115个,占7.5%;事业单位单位34个,占2.2%。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63个,占4.1%;农业科学领域103个,占6.7%;医药科学领域146个,占9.5%;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148个,占74.9%;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73个,占4.8%。
按地区分,沈阳研究开发机构551个,占全省35.9%,其机构的R&D活动人员、R&D经费支出和拥有的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均居各市之首;大连研究开发机构达336个,占全省的21.9%,其机构的R&D活动人员、R&D经费支出和拥有的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均居各市第2位。
表10 全省按地区分研发机构情况 | ||||
|
|
|
|
|
|
机构数(个) |
从事R&D活动人员(人) |
R&D经费支出(亿元) |
科研用仪器设备原价(亿元) |
合计 |
1533 |
46128 |
87.96 |
127.4 |
沈阳 |
551 |
19693 |
43.75 |
59.37 |
大连 |
336 |
11072 |
19.11 |
29.5 |
鞍山 |
78 |
1868 |
2.07 |
2.65 |
抚顺 |
44 |
1350 |
3.05 |
6.84 |
本溪 |
52 |
1312 |
1.17 |
2.58 |
丹东 |
51 |
665 |
0.72 |
0.82 |
锦州 |
70 |
2579 |
5.83 |
9.68 |
营口 |
82 |
1559 |
3.52 |
3.63 |
阜新 |
47 |
533 |
0.81 |
2.26 |
辽阳 |
40 |
1699 |
2.33 |
3.63 |
盘锦 |
54 |
1579 |
3.45 |
1.96 |
铁岭 |
57 |
938 |
0.87 |
0.97 |
朝阳 |
42 |
384 |
0.42 |
2.13 |
葫芦岛 |
29 |
897 |
0.86 |
1.39 |
二、工业企业
(一)开展R&D活动企业[8]情况
2009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以下简称工业企业) 89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8%,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数量增加206个。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306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3.2%。
在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67个,占全部有R&D活动工业企业的7.5%;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02个,占22.5%;其他内资企业466个,占52.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9个,占5.5%;外商投资企业113个,占12.6%。
表11 全省工业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有R&D活动情况 | |||
|
|
|
|
|
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个) |
占同类型企业的比重% |
占全部R&D活动企业的比重% |
合 计 |
897 |
3.84 |
100.00 |
内资企业 |
735 |
3.63 |
81.94 |
国有企业 |
46 |
10.90 |
5.13 |
集体企业 |
14 |
1.12 |
1.56 |
股份合作企业 |
11 |
3.82 |
1.23 |
有限责任公司 |
223 |
8.70 |
24.86 |
其中: 国有独资公司 |
21 |
29.58 |
2.34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202 |
8.11 |
22.52 |
股份有限公司 |
54 |
12.47 |
6.02 |
私营企业 |
380 |
2.51 |
42.36 |
其他企业 |
7 |
5.60 |
0.78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49 |
7.92 |
5.46 |
外商投资企业 |
113 |
4.57 |
12.60 |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69192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8083人年,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85.8%。
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65.4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23.2%;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10]0.59%。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152.5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1.03%。
在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59.8亿元,占36.2%;其他内资企业79.3亿元,占47.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7亿元,占8.3%;外商投资企业12.7亿元,占7.6%。
按行业分,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投入强度分别为1.2%、1.1%、1.6%、1.4%和1.2%。
表12 全省工业企业按行业分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 ||
|
|
|
|
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投入强度(%) |
总 计 |
165.43 |
0.59 |
采矿业 |
10.04 |
0.58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59 |
0.75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7.35 |
2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02 |
0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08 |
0.04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01 |
0 |
其他采矿业 |
0 |
0 |
制造业 |
152.55 |
0.6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33 |
0.07 |
食品制造业 |
0.1 |
0.03 |
饮料制造业 |
0.51 |
0.19 |
烟草制品业 |
0 |
0 |
纺织业 |
2.39 |
0.81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0 |
0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0 |
0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01 |
0 |
家具制造业 |
0 |
0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0.03 |
0.02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0.21 |
0.25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0.02 |
0.06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1.97 |
0.08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7.85 |
0.58 |
医药制造业 |
2.21 |
0.66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51 |
0.58 |
橡胶制品业 |
0.24 |
0.1 |
塑料制品业 |
0.38 |
0.0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5 |
0.15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42.08 |
1.15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08 |
0.39 |
金属制品业 |
2.36 |
0.2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9.07 |
0.71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3.81 |
1.11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35.43 |
1.64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5.93 |
0.47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44 |
1.36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1.77 |
1.17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0.32 |
0.3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0.02 |
0.05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84 |
0.22 |
按地区分,R&D经费支出超过10亿元的有沈阳、大连、本溪和鞍山,四市合计124.1亿元,占全省R&D经费支出的75.0%。
表13 全省工业企业按地区分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 | ||
|
|
|
|
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投入强度(%) |
合计 |
165.43 |
0.59 |
沈阳 |
45.36 |
0.56 |
大连 |
41.95 |
0.69 |
鞍山 |
15.84 |
0.74 |
抚顺 |
5.94 |
0.5 |
本溪 |
20.97 |
1.55 |
丹东 |
2.57 |
0.36 |
锦州 |
5.65 |
0.47 |
营口 |
5.46 |
0.34 |
阜新 |
1.91 |
0.68 |
辽阳 |
4.59 |
0.39 |
盘锦 |
9.62 |
0.8 |
铁岭 |
1.89 |
0.13 |
朝阳 |
1.75 |
0.24 |
葫芦岛 |
1.93 |
0.29 |
(三)R&D项目(课题)情况
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课题)7472项,参加项目(课题)人员52868人,项目(课题)经费118.5亿元。其中投入经费10万元及以上R&D项目(课题)3787项,参加项目(课题)人员40087人,项目(课题)经费107.3亿元。
按地区分,超过1000项的地区有沈阳、大连两市,分别占全省项目(课题)总数的26.1%和30.6%。
表14 全省工业企业按地区分R&D项目(课题)情况 | ||||
|
|
|
|
|
|
项目数(项) |
参加项目人员(人) |
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 |
全部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全省合计 |
7472 |
52868 |
37811 |
118.54 |
沈阳 |
1947 |
13287 |
10255 |
25.25 |
大连 |
2287 |
12878 |
7562 |
35.87 |
鞍山 |
712 |
3672 |
2647 |
10.29 |
抚顺 |
518 |
2051 |
1861 |
4.76 |
本溪 |
215 |
5783 |
3723 |
18.53 |
丹东 |
233 |
1198 |
862 |
1.76 |
锦州 |
241 |
2582 |
2705 |
4.91 |
营口 |
276 |
2168 |
1745 |
5.07 |
阜新 |
83 |
1095 |
755 |
1.82 |
辽阳 |
142 |
2145 |
2055 |
3.26 |
盘锦 |
491 |
3602 |
2062 |
3.98 |
铁岭 |
142 |
946 |
394 |
1.62 |
朝阳 |
65 |
377 |
248 |
0.69 |
葫芦岛 |
120 |
1084 |
937 |
0.74 |
(四)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782个,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33.9%。机构人员48104人,其中博士和硕士5688人,占11.8%。全年机构经费88.9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2.4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92.3亿元,增长1.3倍。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11]项目8760项,投入经费224.9亿元,完成新产品产值2600.0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5.4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586.9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6.0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9.3%。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开发新产品项目4474项,占工业企业51.1%;投入经费162.7亿元,占工业企业72.3%;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872.6亿元,占工业企业72.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9.9%。中型企业开发新产品项目1980项,占工业企业22.6%;投入经费36.5亿元,占工业企业16.2%;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99.8亿元,占工业企业19.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8%。小型企业开发新产品项目2306项,占工业企业26.3%;投入经费25.7亿元,占工业企业11.4%;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14.5亿元,占工业企业8.3%,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
按地区分,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沈阳、大连、本溪、辽阳和葫芦岛五市。
表15 全省工业企业按地区分新产品情况 | ||||
|
|
|
|
|
|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 (项) |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亿元) |
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
占主营业务收入(%) |
全省合计 |
8760 |
224.88 |
2586.88 |
9.30 |
沈阳 |
2353 |
60.67 |
774.64 |
9.63 |
大连 |
2921 |
56.53 |
730.98 |
11.95 |
鞍山 |
915 |
36.02 |
172.18 |
8.01 |
抚顺 |
519 |
5.75 |
43.07 |
3.6 |
本溪 |
213 |
21.27 |
241.65 |
17.87 |
丹东 |
304 |
3.68 |
32.5 |
4.57 |
锦州 |
305 |
6.96 |
21.56 |
1.8 |
营口 |
286 |
6.02 |
119.02 |
7.3 |
阜新 |
105 |
2.31 |
7.21 |
2.56 |
辽阳 |
139 |
11.08 |
181.01 |
15.29 |
盘锦 |
254 |
3.69 |
51.51 |
4.3 |
铁岭 |
164 |
3.07 |
48.78 |
3.43 |
朝阳 |
134 |
2.88 |
54.64 |
7.49 |
葫芦岛 |
148 |
4.96 |
108.12 |
16.41 |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6402件,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6.4倍;其中发明专利2649件,增长6.6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41.4%,提高1.2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数3061件,增长4.0倍;其中境外授权专利87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128项,转让及许可收入14938万元;发表科技论文4402篇;拥有注册商标4518件,其中境外注册商标321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568件。
三、研究机构(政府属)
(一)研究机构情况
2009年,全省有政府属研究机构[12]169个,其中开展R&D活动的有61个,占36.1%,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开展R&D活动的研究机构减少33个。在开展R&D活动的研究机构中,中央属14个,占23.0%;地方属研究机构47个,占77.0%。从各市开展R&D活动的研究机构分布看,沈阳33个,大连9个,丹东、铁岭、朝阳各3个,锦州、辽阳、盘锦各2个,抚顺、本溪、营口、阜新各1个。
(二)R&D活动人员情况
政府属研究机构从事R&D活动人员12671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1049人年,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25.8%。其中,从事R&D活动的研究人员7022人,占全部从事R&D活动人员的55.4%。
在从事R&D活动人员中,中央属研究机构R&D活动人员10517人,平均每个中央属研究机构从事R&D活动人员有571人;地方属研究机构R&D活动人员2154人,平均每个地方属研究机构从事R&D活动人员有46人。
表16 全省研究机构按学科领域分R&D活动人员情况 | |||
|
|
|
|
|
R&D活动人员(人) |
其中:博士硕士毕业(人) |
博士硕士毕业所占比重% |
总 计 |
12671 |
4191 |
33.08 |
自然科学 |
2302 |
1434 |
62.29 |
农业科学 |
1419 |
320 |
22.55 |
医药科学 |
219 |
78 |
35.62 |
工程与技术科学 |
8437 |
2261 |
26.80 |
人文与社会科学 |
294 |
98 |
33.33 |
从各地区R&D人员情况看,沈阳有8505人,占全省研究机构R&D人员的67.1%;大连有2625人,占20.7%;其他12个市有1541人,占12.2%;鞍山、葫芦岛两个市没有从事R&D活动的研究机构。
(三)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研究机构R&D经费支出31.2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1.9倍,年均增长12.7%。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2.6亿元,占8.3%;应用研究经费12.3亿元,占39.4%;试验发展经费16.3亿元,占52.2%。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增长1.9倍、3.7倍和1.2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26.6亿元,占85.2%;企业资金3.4亿元,占10.9%;国外资金0.3亿元,占1.0%;其他资金0.9亿元,占2.9%。
(四)R&D项目(课题)情况
2009年全省研究机构共开展R&D项目(课题)研究1406项,参加项目(课题)人员全时当量10339人年,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2.2倍;项目(课题)经费20.3亿元,增长7.1倍。人均项目(课题)经费19.6万元/人年,增长1.4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项目(课题)384项,占27.1%,项目(课题)经费2.7亿元,占13.3%;农业科学项目(课题)279项,占
(五)R&D活动主要产出情况
2009年全省研究机构共发表科技论文4562篇,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18.7%;出版著作56种。
2009年全省研究机构共申请专利892件,其中发明专利733件,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分别增长2.1倍和2.4倍;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82.2%,提高7.3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研究机构获得专利授权426件,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60.2%,其中发明专利285件,占66.9%。
四、高等院校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3](以下简称高等院校)107个,其中开展R&D活动的高等院校68个,占63.6%。高等院校有R&D活动人员27252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5528人年,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78.4%。在高等院校R&D活动人员当中,研究人员23593人,占86.6%;博士和硕士毕业以上人员16402人,占60.2%;女性10053人,占36.9%。
分地区看,沈阳有32个高等院校开展R&D活动,占全省开展R&D活动高等院校总数的47.1%,从事R&D活动人员14513人,占全省高等院校从事R&D活动人员的53.3%;大连有17个高等院校开展R&D活动,占全省开展R&D活动高等院校总数的25.0%,从事R&D活动人员8917人,占全省高等院校从事R&D活动人员的32.7%;其他9个市有19个高等院校开展R&D活动,占全省开展R&D活动高等院校总数的27.9%,从事R&D活动人员3822人,占全省高等院校从事R&D活动人员的14.0%;有三个市没有开展R&D活动的高等院校。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高等院校R&D经费内部支出23.9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9.0倍,年平均增长29.1%。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3.7亿元,占15.5%;应用研究经费11.9亿元,占49.8%;试验发展经费8.3亿元,占34.7%。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增长6.4倍、8.9倍和10.9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9.4亿元,占39.3%;企业资金12.9亿元,占54.0%;国外资金0.1亿元,占0.4%;其他资金1.5亿元,占6.3%。
(三)R&D项目(课题)情况
2009年全省高等院校开展R&D项目(课题)研究19247项,参加项目(课题)人员全时当量15524人年,项目(课题)经费19.3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项目(课题)人员和经费分别增长66.0%和10.4倍。人均项目(课题)经费10.0万元/人年,增长4.3倍。
(四)研究机构情况
2009年全省高等院校有研究机构433个,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24.4%。机构R&D人员5785人,增长85.1%;其中博士和硕士3678人,占63.6%。全年机构R&D经费4.2亿元,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设备的原价29.9亿元,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9.7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机构47个,占10.9%;农业科学机构22个,占5.1%;医药科学机构105个,占24.2%;工程与技术科学机构213个,占49.2%;人文与社会科学机构46个,占10.6%。
按机构组成类型分,政府部门办机构11个,占2.5%;与国内高等院校合办机构13个,占3.0%;与境外机构合办机构3个,占0.7%;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办机构17个,占3.9%;单位自办机构386个,占89.1%;其他机构3个,占0.7%。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全省高等院校共发表科技论文45089篇,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增长1.1倍,出版著作2386种,增长42.1%。
2009年全省高等院校共申请专利3879件,其中发明专利1341件,与2000年第一次R&D资源清查相比,分别增长20.6倍和13.3倍;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34.6%。2009年全省高等院校获得专利授权1026件,其中发明专利526件,占51.3%。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36件,专利所有权转让与许可收入844万元。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省政府批准了省科技厅、统计局、财政厅、计委、经贸委、教育厅、国防科工办根据国家七部门联合通知精神,在全省部署并深入开展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个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个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5]研究人员指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8]开展R&D活动企业: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10]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11]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12] 政府属研究机构包括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但不包括转制院所。
[13]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含高等院校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