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上海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 海 市 统 计 局 
    (2002年8月30日)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本市与全国同步开展了上海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为本市各类法人单位(注1)、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注2)。目前,本市已顺利完成了这次普查的调查和主要数据快速汇总工作,并通过了国家数据质量检验审核。现将本市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 
  普查结果显示,2001年末,本市除个体工商户外,拥有各类法人单位25.92万个。其中,企业法人23.52万个,事业法人1.09万个,社会团体法人0.26万个,机关法人(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0.25万个,其他法人0.8万个。
在全部法人单位中,共有23.25万个法人单位是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并只有一个活动地点的单位(以下简称单产业法人);另有2.67万个法人单位是从事多种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具有多个活动地点的单位(以下简称多产业法人)。
按全市各类单位的活动性质或地点划分,全市拥有各类产业活动单位33.6万个。其中,单位本身为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有25.92万个,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7.67万个。从是否面向市场的角度看,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30.4万个,非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3.2万个,两者之比为1:0.1。
与1996年本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以下简称“一普”)结果相比,五年来,全市各类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净增5.85万个和8.39万个,分别增长29.1%和33.3%。
(一)按单位性质划分。五年来,随着本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企业重组、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本市各类单位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企业仍是本市各类单位的主体,企业法人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所占比重分别达90.7%和90.5%(见表1)。
表1 单位性质划分及变动情况
| 类 别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增加单位数 (个)  | 
 增长 (%)  | |
| 法人单位 | 
 259248  | 
 100  | 
 200761  | 
 100  | 
 58487  | 
 29.1  | 
| 企业法人 | 
 235199  | 
 90.7  | 
 176075  | 
 87.7  | 
 59124  | 
 33.6  | 
| 事业法人 | 
 10867  | 
 4.2  | 
 11885  | 
 5.9  | 
 -1018  | 
 -8.6  | 
| 机关法人 | 
 2544  | 
 1.0  | 
 2895  | 
 1.4  | 
 -351  | 
 -12.1  | 
| 社团法人 | 
 2614  | 
 1.0  | 
 3412  | 
 1.7  | 
 -798  | 
 -23.4  | 
| 其他法人 | 
 8024  | 
 3.1  | 
 6494  | 
 3.3  | 
 1530  | 
 23.6  | 
| 产业活动单位 | 
 335974  | 
 100  | 
 252069  | 
 100  | 
 83905  | 
 33.3  | 
| 生产经营性单位 | 
 304032  | 
 90.5  | 
 221509  | 
 87.9  | 
 82523  | 
 37.3  | 
| 非生产经营性单位 | 
 31942  | 
 9.5  | 
 30560  | 
 12.1  | 
 1382  | 
 4.5  | 
(二)按隶属关系划分。随着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转制力度继续加大,五年来,本市各类单位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增长较快,占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比重分别为51.3%和46.6%,其他除外省市属单位略有增长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见表2、表3)。
表2 法人单位隶属关系构成及变动情况
| 类 别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增加单位数 (个)  | 
 增长 (%)  | |
| 总 计 | 
 259248  | 
 100  | 
 200761  | 
 100  | 
 58487  | 
 29.1  | 
| 中央属 | 
 5449  | 
 2.1  | 
 6968  | 
 3.5  | 
 -1519  | 
 -21.8  | 
| 市属 | 
 22589  | 
 8.7  | 
 32179  | 
 16.0  | 
 -9590  | 
 -29.8  | 
| 区(县)属 | 
 45089  | 
 17.4  | 
 50969  | 
 25.4  | 
 -5880  | 
 -11.5  | 
| 街道(乡、镇)属 | 
 34294  | 
 13.2  | 
 34232  | 
 17.1  | 
 62  | 
 0.2  | 
| 居(村)委会属 | 
 15336  | 
 5.9  | 
 23792  | 
 11.8  | 
 -8456  | 
 -35.5  | 
| 外省市属 | 
 3608  | 
 1.4  | 
 5377  | 
 2.7  | 
 -1769  | 
 -32.9  | 
| 无主管 | 
 132883  | 
 51.3  | 
 47244  | 
 23.5  | 
 85639  | 
 1.8倍  | 
表3 产业活动单位隶属关系构成及变动情况
| 类 别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增加单位数 (个)  | 
 增长 (%)  | |
| 总 计 | 
 335974  | 
 100  | 
 252069  | 
 100  | 
 83905  | 
 33.3  | 
| 中央属 | 
 9549  | 
 2.8  | 
 10217  | 
 4.1  | 
 -668  | 
 -6.5  | 
| 市属 | 
 36322  | 
 10.8  | 
 42535  | 
 16.9  | 
 -6213  | 
 -14.6  | 
| 区(县)属 | 
 67135  | 
 20.0  | 
 72496  | 
 28.8  | 
 -5361  | 
 -7.4  | 
| 街道(乡、镇)属 | 
 41364  | 
 12.3  | 
 41471  | 
 16.4  | 
 -107  | 
 -0.3  | 
| 居(村)委会属 | 
 17040  | 
 5.1  | 
 27074  | 
 10.7  | 
 -10034  | 
 -37.1  | 
| 外省市属 | 
 8015  | 
 2.4  | 
 7853  | 
 3.1  | 
 162  | 
 2.1  | 
| 无主管 | 156549 | 46.6 | 50423 | 20.0 | 106126 | 2.1倍 | 
  二、基本单位的主要构成和分布情况
   (一)产业结构
根据普查资料,本市各类单位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如下:
| 类 别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法人单位 | 
 0.6%  | 
 29.6%  | 
 69.8%  | 
| 产业活动单位 | 
 0.6%  | 
 25.1%  | 
 74.3%  | 
与“一普”相比,全市从事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下降10.2%和7.3%;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单位数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法人单位分别增长31.0%和28.8%;产业活动单位分别增长34.2%和33.4%,表明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作用进一步凸现,同第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相吻合(见表4、表5)。
表4 法人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增加单位数 (个)  | 
 增长 (%)  | |
| 总 数 | 
 259248  | 
 100  | 
 200761  | 
 100  | 
 58487  | 
 29.1  | 
| 第一产业 | 
 1544  | 
 0.6  | 
 1720  | 
 0.9  | 
 -176  | 
 -10.2  | 
| 第二产业 | 
 76832  | 
 29.6  | 
 58650  | 
 29.2  | 
 18182  | 
 31.0  | 
| 第三产业 | 
 180872  | 
 69.8  | 
 140391  | 
 69.9  | 
 40481  | 
 28.8  |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增加单位数 (个)  | 
 增长 (%)  | |
| 总 数 | 
 335974  | 
 100  | 
 252069  | 
 100  | 
 83905  | 
 33.3  | 
| 第一产业 | 
 1810  | 
 0.6  | 
 1952  | 
 0.8  | 
 -142  | 
 -7.3  | 
| 第二产业 | 
 84455  | 
 25.1  | 
 62948  | 
 25.0  | 
 21507  | 
 34.2  | 
| 第三产业 | 
 249709  | 
 74.3  | 
 187169  | 
 74.2  | 
 62540  | 
 33.4  | 
  (二)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本市的单位主要集中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这3个行业集中了全市81.9%的企业法人单位和80.2%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 
五年来,剔除其他行业类,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幅度最高的是社会服务业,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采掘业;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数增长幅度最高的是房地产业,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见表6、表7)。
表6 企业法人单位行业分布变化情况
| 行业(门类)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增长(%)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
| 总 计 | 
 235199  | 
 100  | 
 176075  | 
 100  | 
 33.6  | 
| 农林牧渔业 | 
 2144  | 
 0.9  | 
 2484  | 
 1.4  | 
 -13.7  | 
| 采掘业 | 
 3  | 
 ...  | 
 12  | 
 ...  | 
 -75.0  | 
| 制造业 | 
 67961  | 
 28.9  | 
 51526  | 
 29.3  | 
 31.9  |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21  | 
 0.1  | 
 299  | 
 0.2  | 
 7.4  | 
| 建筑业 | 
 8547  | 
 3.6  | 
 6813  | 
 3.9  | 
 25.5  | 
|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 
 114  | 
 0.1  | 
 118  | 
 0.1  | 
 -3.4  |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7010  | 
 3.0  | 
 4860  | 
 2.7  | 
 44.2  | 
|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94641  | 
 40.2  | 
 86204  | 
 48.9  | 
 9.8  | 
| 金融、保险业 | 
 962  | 
 0.4  | 
 1305  | 
 0.7  | 
 -26.3  | 
| 房地产业 | 
 9752  | 
 4.2  | 
 4930  | 
 2.8  | 
 97.8  | 
| 社会服务业 | 
 30099  | 
 12.8  | 
 12736  | 
 7.2  | 
 1.4倍  | 
|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 
 373  | 
 0.2  | 
 298  | 
 0.2  | 
 25.2  |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 | 
 1292  | 
 0.6  | 
 645  | 
 0.4  | 
 1倍  |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5706  | 
 2.4  | 
 2769  | 
 1.6  | 
 1.1倍  | 
| 其他 | 
 6274  | 
 2.6  | 
 1076  | 
 0.6  | 
 4.8倍  | 
表7 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行业分布变化情况
| 行业(门类) | 
 2001年  | 
 1996年  | 
 2001年比1996年 增长(%)  |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单位数 (个)  | 
 比重 (%)  | ||
| 总 计 | 
 304032  | 
 100  | 
 221509  | 
 100  | 
 37.3  | 
| 农林牧渔业 | 
 2463  | 
 0.8  | 
 2835  | 
 1.3  | 
 -13.1  | 
| 采掘业 | 
 7  | 
 ...  | 
 16  | 
 ...  | 
 -56.3  | 
| 制造业 | 
 73299  | 
 24.1  | 
 54470  | 
 24.6  | 
 34.6  |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480  | 
 0.2  | 
 391  | 
 0.2  | 
 22.8  | 
| 建筑业 | 
 10669  | 
 3.5  | 
 8071  | 
 3.6  | 
 32.2  | 
|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 
 164  | 
 ...  | 
 137  | 
 0.1  | 
 19.7  |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10099  | 
 3.3  | 
 6661  | 
 3.0  | 
 51.6  | 
|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132484  | 
 43.6  | 
 115179  | 
 52.0  | 
 15.0  | 
| 金融、保险业 | 
 3665  | 
 1.2  | 
 3066  | 
 1.4  | 
 19.5  | 
| 房地产业 | 
 14529  | 
 4.8  | 
 5742  | 
 2.6  | 
 1.5倍  | 
| 社会服务业 | 
 38171  | 
 12.5  | 
 18460  | 
 8.3  | 
 1.1倍  | 
|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 
 499  | 
 0.2  | 
 1207  | 
 0.5  | 
 -58.7  |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 | 
 1702  | 
 0.6  | 
 812  | 
 0.4  | 
 1.1倍  |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7103  | 
 2.3  | 
 3297  | 
 1.5  | 
 1.2倍  | 
| 其他 | 
 8698  | 
 2.9  | 
 1165  | 
 0.5  | 
 6.5倍  | 
  (三)地区分布 
  普查结果显示,本市每平方公里约有41个法人单位和53个产业活动单位,与“一普”相比,单位密度分别增长了28.1%和32.5%。静安区是全市单位最为密集的地区,每平方公里拥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为1465个和1991个;浦东新区拥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占全市总数的11.9%和12.5%,居全市各区县之首。上海市仍是全国单位最为密集的地区(见表8)。 
表8 单位地区分布情况
| 单位名称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 
 产 业 活 动 单 位  | ||
| 
 单位数(个)  | 
 密 度     (个/平方公里)  | 
 位 次  | ||
| 总 计 | 
 6340.50  | 
 335974  | 
 53  | 
 -  | 
| 黄浦区 | 
 12.41  | 
 21657  | 
 1745  | 
 2  | 
| 卢湾区 | 
 8.05  | 
 12177  | 
 1513  | 
 3  | 
| 徐汇区 | 
 54.76  | 
 26053  | 
 476  | 
 7  | 
| 长宁区 | 
 38.30  | 
 19530  | 
 510  | 
 6  | 
| 静安区 | 
 7.62  | 
 15174  | 
 1991  | 
 1  | 
| 普陀区 | 
 54.83  | 
 21420  | 
 391  | 
 8  | 
| 闸北区 | 
 29.26  | 
 17972  | 
 614  | 
 5  | 
| 虹口区 | 
 23.48  | 
 18692  | 
 796  | 
 4  | 
| 杨浦区 | 
 60.73  | 
 19722  | 
 325  | 
 9  | 
| 闵行区 | 
 371.68  | 
 17418  | 
 47  | 
 11  | 
| 宝山区 | 
 458.80  | 
 16424  | 
 36  | 
 12  | 
| 嘉定区 | 
 415.27  | 
 15058  | 
 36  | 
 12  | 
| 浦东新区 | 
 522.75  | 
 41865  | 
 80  | 
 10  | 
| 金山区 | 
 586.05  | 
 10123  | 
 17  | 
 18  | 
| 松江区 | 
 604.71  | 
 15361  | 
 25  | 
 14  | 
| 青浦区 | 
 675.54  | 
 14053  | 
 21  | 
 15  | 
| 奉贤区 | 
 687.39  | 
 13312  | 
 19  | 
 16  | 
| 南汇区 | 
 687.66  | 
 12282  | 
 18  | 
 17  | 
| 崇明县 | 
 1041.21  | 
 7341  | 
 7  | 
 19  | 
| 市外地区 | 
 ...  | 
 340  | 
 ...  | 
 ...  | 
  (四)经济成分 
  1、经济类型构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本市单位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公有制单位呈快速增长,尤其是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单位增长较快(见表9、表10)。
表9 法人单位经济类型构成情况
| 
 2001年单位数 (个)  | 
 1996年单位数 (个)  | 
 2001年比1996年  | ||
| 
 增加单位数(个)  | 
 增长(%)  | |||
| 总 计 | 
 259248  | 
 200761  | 
 58487  | 
 29.1  | 
| 国有 | 
 28540  | 
 41674  | 
 -13134  | 
 -31.5  | 
| 集体 | 
 49922  | 
 98944  | 
 -49022  | 
 -49.5  | 
| 私营 | 
 121459  | 
 31984  | 
 89475  | 
 2.8倍  | 
| 港澳台商投资 | 
 7812  | 
 4156  | 
 3656  | 
 88.0  | 
| 外商投资 | 
 11279  | 
 6800  | 
 4479  | 
 65.9  | 
| 其他 | 
 40236  | 
 17203  | 
 23033  | 
 1.3倍  | 
表10 产业活动单位经济类型构成情况
| 
 2001年单位数(个)  | 
 1996年单位数(个)  | 
 2001年比1996年  | ||
| 
 增加单位数(个)  | 
 增长(%)  | |||
| 总 计 | 
 335974  | 
 252069  | 
 83905  | 
 33.3  | 
| 国有 | 
 46153  | 
 58921  | 
 -12768  | 
 -21.7  | 
| 集体 | 
 67172  | 
 126980  | 
 -59808  | 
 -47.1  | 
| 私营 | 
 142546  | 
 34535  | 
 108011  | 
 3.1倍  | 
| 港澳台商投资 | 
 10096  | 
 4755  | 
 5341  | 
 1.1倍  | 
| 外商投资 | 
 14328  | 
 7975  | 
 6353  | 
 79.7  | 
| 其他 | 
 55679  | 
 18903  | 
 36776  | 
 1.9倍  | 
2、企业资本金构成
2001年末,全市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达13698.6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占36.2%;集体资本占8.1%;法人资本占27%;个人资本占9.1%;港澳台商资本占7.1%;外商资本占12.5%。普查资料表明,公有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保险业企业的实收资本金中,国家资本占该行业资本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9%、57.6%和46.8%,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规模结构
1、企业从业人员规模结构
本市企业法人单位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单位有22.21万个,占94.4%;100-1000人的单位有1.24万个,占5.3%;1000人及以上的单位有702个,占0.3%,其中1万人以上的企业有11个(见表11)。
表11 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规模结构
| 分 组 | 
 单位数(个)  | 
 比重(%)  | 
| 总 计 | 
 235199  | 
 100  | 
| 100人以下 | 
 222109  | 
 94.4  | 
| 100-499人 | 
 11260  | 
 4.8  | 
| 500-999人 | 
 1128  | 
 0.5  | 
| 1000-1999人 | 
 439  | 
 0.2  | 
| 2000-4999人 | 
 183  | 
 0.1  | 
| 5000-9999人 | 
 69  | 
 ...  | 
| 10000人以上 | 
 11  | 
 ...  | 
  2、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规模 
  本市企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1.39万个,占企业总数90.9%;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1.55万个,占6.6%;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5841个,占2.5%,其中5亿元以上的企业523个,占0.2%(见表12)。
表12 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规模
| 分 组 | 
 单位数(个)  | 
 比重(%)  | 
| 总 计 | 
 235199  | 
 100  | 
| 1000万元以下 | 
 213895  | 
 90.9  | 
| 1000-2999万元 | 
 12252  | 
 5.2  | 
| 3000-4999万元 | 
 3211  | 
 1.4  | 
| 5000-9999万元 | 
 2805  | 
 1.2  | 
| 1.0-4.9亿元 | 
 2513  | 
 1.1  | 
| 5.0亿元以上 | 
 523  | 
 0.2  | 
  三、基本单位普查的数据质量 
  经上海市第二次基本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次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抽查,单位漏报率为3.2‰,指标差错率为3.1‰,普查数据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注]
1、法人单位: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
2、产业活动单位: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