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单产保持较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解读2014年早稻产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早稻产量为3401万吨(680.2亿斤),尽管比2013年减产12.5万吨(2.5亿斤),但单产保持在390公斤/亩(5850公斤/公顷)以上,仍是丰收年景。
一、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近几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5800千公顷(8700万亩)左右,湖北、湖南两省通过政策推动,压单扩双使早稻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基本抵消了其他早稻产区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使全国早稻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为5795千公顷(8692.5万亩),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14.1万亩),减少0.2%,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湖北、湖南两省早稻播种面积分别比2013年增加26.8千公顷(40.2万亩)和6.6千公顷(10万亩);传统早稻种植区广东、广西、安徽、福建等地由于种植比较效益下降等原因,播种面积分别比2013年减少12.2千公顷(18.2万亩)、10.3千公顷(15.4万亩)、10.2千公顷(15.3万亩)和6.9千公顷(10.3万亩)。因播种面积略减,全国早稻产量减少5.5万吨(1.1亿斤)。
二、单产水平为历史第二高年份
2014年全国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868.9公斤(每亩391.3公斤),比2013年下降12公斤(每亩0.8公斤),但仅次于2013年,为历史第二高年份。主产省(区)中,安徽、广东单产分别提高138.4公斤/公顷(9.2公斤/亩)和102.2公斤/公顷(6.8公斤/亩);湖南、江西两省部分产区受较长时间低温寡照,局地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影响,单产分别下降66.5公斤/公顷(4.4公斤/亩)和44公斤/公顷(2.8公斤/亩);浙江、广西受台风影响较重,单产分别下降86公斤/公顷(5.7公斤/亩)和62.5公斤/公顷(4.2公斤/亩)。江西、湖南和广西等主产区单产虽然有所下降,但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下降幅度仅在1%左右,仍是高产年份。因单产下降全国早稻产量减少7万吨(1.4亿斤)。
三、集中育秧等技术措施为早稻稳产发挥了作用
为鼓励早稻生产,减轻“倒春寒”对早稻生产的影响,今年中央财政下达4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早稻集中育秧,全国采取集中育秧播种的早稻面积达到2500万亩,机械插秧面积达到2000万亩,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早稻壮苗,而且有效抵御了部分地区不利天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