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关晓静解读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

2014/02/18 13:30

|

Aa

字体:
|

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CII)测算结果。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关晓静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一、编制中国创新指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开始对测算中国创新指数进行积极尝试,并于20134月发布了2005-2011年的测算结果。去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创新调查制度等有关内容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在2013年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和测算了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中国创新指数的编制和测算为我们从统计角度反映国家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型国家监测、研究创新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和依据。

 

  二、中国创新指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怎样测算出来的?

 

  按照中国创新指数的编制方法,该指标体系分为总指数、4个领域分指数和21个评价指标3个层次。其中第二层次的4个领域分别指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我国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中国创新指数在进行测算时所采取的综合评价方法为综合指数法,大致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用“逐级等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第二步是以基期年份为基准,以指标的两年平均值为指标增速的基准值来计算指标增速;第三步是依次合成各领域分指数和总指数。具体的指标体系和指数编制方法可以参见《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及指数编制方法》。

 

  三、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有哪些发展特点?

 

  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总指数为148.2,比上年的139.6提高了6.2%。自2005年以来,中国创新指数持续稳步增长,年均增幅为5.8%2012年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4个分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4.3%8.2%9.5%2.2%,而2005-2011年间4个分指数的年均增速分别为5.5%5.9%7.0%4.4%。可见,在2012年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的指标发展情况更为突出,而创新环境与创新成效的增长则有所放缓(详见下图)。 

 

 

  分领域和评价指标来看,在“创新环境”方面,5个评价指标指数呈现四升一降的特点,其中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值最高,达194.7;人均GDP指数增速最高,为7.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则在近年的上下浮动中又下降了1.1个点。在“创新投入”方面,6个评价指标指数都保持了上升势头,指标值排序保持原有格局,其中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值最高,为229.7;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增速最快,达14.7%。在“创新产出”方面,除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由于发明专利授权数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而回落了2.8%外,其他4个评价指标指数都比上年有所上升,其中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和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2.9%16.9%2012年指数值分别达到211.1284.9。在“创新成效”方面,5个评价指标指数中有4个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劳动生产率指数增速最快,为7.5%2012年指数值为225.8;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则比上年下降了2.1%2012年指数值为111.5

 

  综合来看,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反映了我国创新能力发展总体平稳、持续提高的态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相关政策的积极引领下,近年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但也应看到,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仍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我们要坚定信心,正视不足,大力提高创新成效,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奋力增强创新产出,切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CII)测算结果。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关晓静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一、编制中国创新指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开始对测算中国创新指数进行积极尝试,并于20134月发布了2005-2011年的测算结果。去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创新调查制度等有关内容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在2013年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和测算了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中国创新指数的编制和测算为我们从统计角度反映国家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型国家监测、研究创新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和依据。

 

  二、中国创新指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怎样测算出来的?

 

  按照中国创新指数的编制方法,该指标体系分为总指数、4个领域分指数和21个评价指标3个层次。其中第二层次的4个领域分别指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我国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中国创新指数在进行测算时所采取的综合评价方法为综合指数法,大致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用“逐级等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第二步是以基期年份为基准,以指标的两年平均值为指标增速的基准值来计算指标增速;第三步是依次合成各领域分指数和总指数。具体的指标体系和指数编制方法可以参见《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及指数编制方法》。

 

  三、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有哪些发展特点?

 

  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总指数为148.2,比上年的139.6提高了6.2%。自2005年以来,中国创新指数持续稳步增长,年均增幅为5.8%2012年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4个分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4.3%8.2%9.5%2.2%,而2005-2011年间4个分指数的年均增速分别为5.5%5.9%7.0%4.4%。可见,在2012年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的指标发展情况更为突出,而创新环境与创新成效的增长则有所放缓(详见下图)。 

 

 

  分领域和评价指标来看,在“创新环境”方面,5个评价指标指数呈现四升一降的特点,其中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值最高,达194.7;人均GDP指数增速最高,为7.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则在近年的上下浮动中又下降了1.1个点。在“创新投入”方面,6个评价指标指数都保持了上升势头,指标值排序保持原有格局,其中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值最高,为229.7;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增速最快,达14.7%。在“创新产出”方面,除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由于发明专利授权数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而回落了2.8%外,其他4个评价指标指数都比上年有所上升,其中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和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2.9%16.9%2012年指数值分别达到211.1284.9。在“创新成效”方面,5个评价指标指数中有4个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劳动生产率指数增速最快,为7.5%2012年指数值为225.8;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则比上年下降了2.1%2012年指数值为111.5

 

  综合来看,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反映了我国创新能力发展总体平稳、持续提高的态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相关政策的积极引领下,近年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但也应看到,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仍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我们要坚定信心,正视不足,大力提高创新成效,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奋力增强创新产出,切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