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权数

2025/07/14 10:00

|

Aa

字体:
|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0,即2022年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可能有不少人会认为,我感觉价格一直在涨,怎么最后算下来涨得似乎并不多?为什么CPI数据与居民的感受差异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CPI是一个综合反映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标,每类商品或服务在居民日常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同,其相应的价格变动对CPI的变动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这个比重就是“权数”。如曾经发生过大蒜和绿豆价格疯涨,但这两种商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比重都很小,即在CPI中的权数很小,所以尽管二者价格大幅变化,对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却不大。

一、权数的概念

权数是用来衡量总体中各构成部分对总体影响程度的数值。权数广泛应用于各类综合指数或平均数的计算中,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这些综合指数或者平均数的构成变量中,每个变量对综合指数或平均数的影响程度就是这个变量的权数。权数如果变动,综合指数和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动,通过权数起到权衡各变量在总体中轻重的作用。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权数通常可以表现为绝对数形式权数(频数)和相对数形式权数(频率)。其中,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又称比重或权重,通常情况下权重之和等于1。

二、权数的应用

无论是编制价格指数、综合指数,还是在抽样调查中,权数的应用非常普遍。

(一)权数在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时的应用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反映了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基本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每一种(类)商品和服务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权数。除商品和服务价格本身的变动外,由于各类权数不同,即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其价格的变动对CPI变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例如,如果居民消费猪肉比鸡蛋多时,即使猪肉和鸡蛋价格变动幅度相同,比如都上涨了10%,但是猪肉价格的变动就比鸡蛋价格的变动对CPI影响更大。

国家统计局每五年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对权数体系进行全面更新,每年也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变动情况对权数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例如,2020年基期调整后,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数均有所下降,而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权数均有所上升,这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趋势相适应。

(二)权数在编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时的应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工业生产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每种工业产品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价格变动对PPI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编制PPI时,需要选定代表性产品,用其价格变动加权计算价格指数。权数是某个调查种类在全部调查“商品篮子”中所占的比重,基本分类以下不计算权数,基本分类的权数来源于独立的工业企业产品权数调查,小类及小类以上的权数来源于工业统计中分行业工业销售产值数据资料。

国家统计局每五年会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权数进行一次调整,在五年期间,若出现产品结构变动较大,以致影响“商品篮子”代表性的情况时,也会及时进行合理修正。

(三)权数在构建综合指数中的应用

构建各类综合指数时,权数是衡量参与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例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统计指标体系中,第一层次反映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网络经济和转型升级5个方面;第二层次为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共29个指标。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一级指标权重为均等赋权,即权数均为0.2;二级指标权重则为非均等赋权,主要依据各类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专家打分确定。

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时,各级权数选取常用到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主观经验法,根据测算对象的分项结构利用主观经验进行赋值。二是专家咨询法,即邀请专家讨论修改各级指标权重意见,直到意见趋于一致得出合理的赋权方案。三是层次分析法,即将一个总目标分解为多级指标,在同层级内根据各指标重要性计算每项指标的相对优先权重。四是多元分析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计算各权数。这几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

(四)权数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

抽样调查中,权数是指在用样本推断总体时度量各样本单元相对于总体重要程度的值。抽样中经常遇到样本的城乡分布与总体不一致的情况,假设样本中城市比重为70%,而总体比重为65%,那么直接使用城市样本的计算结果必然会导致城市样本的影响比实际中城市情况偏大,因此要使用65%/70%作为权数对结构进行调整,对样本进行纠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0,即2022年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可能有不少人会认为,我感觉价格一直在涨,怎么最后算下来涨得似乎并不多?为什么CPI数据与居民的感受差异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CPI是一个综合反映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标,每类商品或服务在居民日常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同,其相应的价格变动对CPI的变动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这个比重就是“权数”。如曾经发生过大蒜和绿豆价格疯涨,但这两种商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比重都很小,即在CPI中的权数很小,所以尽管二者价格大幅变化,对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却不大。

一、权数的概念

权数是用来衡量总体中各构成部分对总体影响程度的数值。权数广泛应用于各类综合指数或平均数的计算中,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这些综合指数或者平均数的构成变量中,每个变量对综合指数或平均数的影响程度就是这个变量的权数。权数如果变动,综合指数和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动,通过权数起到权衡各变量在总体中轻重的作用。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权数通常可以表现为绝对数形式权数(频数)和相对数形式权数(频率)。其中,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又称比重或权重,通常情况下权重之和等于1。

二、权数的应用

无论是编制价格指数、综合指数,还是在抽样调查中,权数的应用非常普遍。

(一)权数在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时的应用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反映了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基本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每一种(类)商品和服务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权数。除商品和服务价格本身的变动外,由于各类权数不同,即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其价格的变动对CPI变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例如,如果居民消费猪肉比鸡蛋多时,即使猪肉和鸡蛋价格变动幅度相同,比如都上涨了10%,但是猪肉价格的变动就比鸡蛋价格的变动对CPI影响更大。

国家统计局每五年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对权数体系进行全面更新,每年也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变动情况对权数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例如,2020年基期调整后,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数均有所下降,而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权数均有所上升,这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趋势相适应。

(二)权数在编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时的应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工业生产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每种工业产品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价格变动对PPI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编制PPI时,需要选定代表性产品,用其价格变动加权计算价格指数。权数是某个调查种类在全部调查“商品篮子”中所占的比重,基本分类以下不计算权数,基本分类的权数来源于独立的工业企业产品权数调查,小类及小类以上的权数来源于工业统计中分行业工业销售产值数据资料。

国家统计局每五年会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权数进行一次调整,在五年期间,若出现产品结构变动较大,以致影响“商品篮子”代表性的情况时,也会及时进行合理修正。

(三)权数在构建综合指数中的应用

构建各类综合指数时,权数是衡量参与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例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统计指标体系中,第一层次反映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网络经济和转型升级5个方面;第二层次为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共29个指标。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一级指标权重为均等赋权,即权数均为0.2;二级指标权重则为非均等赋权,主要依据各类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专家打分确定。

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时,各级权数选取常用到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主观经验法,根据测算对象的分项结构利用主观经验进行赋值。二是专家咨询法,即邀请专家讨论修改各级指标权重意见,直到意见趋于一致得出合理的赋权方案。三是层次分析法,即将一个总目标分解为多级指标,在同层级内根据各指标重要性计算每项指标的相对优先权重。四是多元分析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计算各权数。这几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

(四)权数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

抽样调查中,权数是指在用样本推断总体时度量各样本单元相对于总体重要程度的值。抽样中经常遇到样本的城乡分布与总体不一致的情况,假设样本中城市比重为70%,而总体比重为65%,那么直接使用城市样本的计算结果必然会导致城市样本的影响比实际中城市情况偏大,因此要使用65%/70%作为权数对结构进行调整,对样本进行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