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如何编制的

2025/02/28 10:00

|

Aa

字体: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是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价格,通过编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工业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为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理顺价格体系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基本概念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理论上应涵盖所有产业,即包括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等指数。由于历史及技术原因,目前许多国家编制和发布的PPI仅指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在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其中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一段时期内工业生产领域产品出厂价格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一般称之为PPI。

二、PPI的主要作用

(一)监测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变动趋势和景气状况。PPI客观准确反映国民经济活动中处于工业生产环节的产品价格变动情况,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和把握工业生产领域价格走势提供准确翔实的资料。此外,企业也可以依据PPI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二)度量潜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PPI反映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可以作为衡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重要辅助、先行指标,为中央银行和政府金融等有关部门监测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趋势,进行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三)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需要使用包括PPI在内的多种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而计算不变价的实际增长率。目前,我国统计系统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四)合约指数化。交易双方为规避签订长期合约产生的价格变动风险,在签订合约时,事先约定交货产品的实际价格将在当前价格基础上、依据未来PPI的涨跌幅度进行相应调整,即合约指数化。合约指数化会对实际交易额产生重要影响。

(五)国际比较指标。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中,PPI是“必须”发布的数据种类,参与该计划的国家应按月及时公布PPI;另外,在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中,PPI是“受鼓励”发布的指标,用以拓展监测物价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2年12月份,全国PPI同比下降0.7%,即比2021年12月份下降0.7%;环比下降0.5%,即比2022年11月份下降0.5%。2022年PPI总体呈回落态势,同比涨幅由1月份的9.1%逐月回落至9月份的0.9%,10月份转为下降1.3%后,进入下行通道。一般来说,PPI持续下降,反映工业企业销售产品价格总体下行,不利于工业企业效益改善和扩大再生产。

一般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利的。价格上涨,会刺激厂商多生产,而因为担心未来涨价,人们也愿意多消费,这样经济中供需都会增长,经济向好。而如果发生通货紧缩,商品价格下跌,厂商生产积极性受挫,人们倾向于存钱不消费,因而不利于经济循环发展。

三、PPI编制方法

PPI的编制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全国PPI由国家统计局编制并发布,各省(区、市)PPI由各调查总队计算、国家统计局认定反馈并发布。2010年PPI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改革,自2011年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基期的定基价格指数,并且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根据统计制度规定,2021—2025年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

(一)调查范围

PPI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抽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目前,全国有4万余家工业企业作为代表企业参与调查。

(二)调查分类及主要产品、规格品目录

PPI调查分类及主要产品目录(简称调查目录)包含了41个工业行业大类(实际调查40个工业行业大类),207个工业行业中类,666个工业行业小类,1310个基本分类。PPI调查目录由国家统计局制订,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规格品进行补充。

PPI调查目录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确定调查目录;

2.确保覆盖全部工业行业的主导产品,保证调查目录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3.在使用上尽可能满足工业统计对分行业价格指数的要求;

4.粗细结合,对一些未来一段时期可能持续存在的重要产品,特别是重要生产资料,分类尽可能详细。

(三)代表产品(规格品)的选择

编制PPI,是以一组代表产品(规格品)的价格变动来反映全部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选择代表产品(规格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工业行业选择基本分类和代表产品(规格品)。各个主要工业大类行业(其他采矿业除外)和重点中类行业,一般应选择足够数量的基本分类和代表产品(规格品),以使价格指数较好地反映各行业价格变动情况。

2.选择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的产品。一般来看,销售产值大的产品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应选择作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3.选择生产较为稳定的产品。一旦被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就要连续调查较长时期。因此选择代表产品(规格品)时一定要考虑其生产的稳定性,试生产、经济寿命短的产品不应被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4.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品。部分产品如电子产品、生物制品、新材料等,尽管其当期销售产值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份额占比可能逐步升高,可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纳入调查。而部分产品尽管一时销售产值较大,但已是国家明令淘汰或是将被市场淘汰的,则不应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5.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一些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也可以被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四)代表企业的选择

代表企业,即填报工业品价格的调查企业。准确选择代表企业是保证价格指数代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每个基本分类,各地区应尽可能选择多个企业进行填报。在选择代表企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工业行业选择调查企业。调查企业要合理分布,尽量多选大型、代表性强的企业,也不能过于集中。编制指数的地区选择调查企业时,原则上应覆盖当地的重点中类行业。

2.优先选择大型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其他规模企业,使PPI更加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

3.选择生产稳定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应通过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方式关注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其失去代表性后及时进行更换。

(五)权数的确定

权数是衡量调查“商品篮子”中每个调查产品重要性的指标。由于各个调查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销售产值占比不同,其价格变动对PPI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为合理反映价格变化的平均趋势,PPI由各调查行业价格指数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所以,在计算PPI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权数。

1.基本分类及以上分类一般每五年调整一次。其中,基本分类以上分类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确定。

2.权数资料来源。PPI统计调查中,小类及以上分类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工业统计中分行业销售产值数据资料,基本分类的权数资料来源于每五年开展一次的权数专项调查。基本分类以下不设置权数。

(六)价格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PPI调查实行月报方式,调查日期为调查月的5日和20日。PPI统计调查资料的上报采取“国家统计局一套表联网直报”方式,原则上全部调查企业于当月月底前,通过联网直报平台上报基础价格数据,由各级统计机构逐级进行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各调查总队汇总各省(区、市)数据后,于次月月初上报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及省级PPI的审核汇总。

PPI数据生产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调查工作流程图

四、PPI的计算方法

PPI的计算方法参照国际上通行方法确定。具体过程为:首先计算各调查规格品的报告月价格和上月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不同调查企业相同调查规格品的价格相对数;根据上一步计算结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调查产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再根据各基本分类所属调查产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然后通过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分类和总指数的环比价格指数和定基价格指数,并据此推算同比、累计比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是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价格,通过编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工业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为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理顺价格体系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基本概念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理论上应涵盖所有产业,即包括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等指数。由于历史及技术原因,目前许多国家编制和发布的PPI仅指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在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其中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一段时期内工业生产领域产品出厂价格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一般称之为PPI。

二、PPI的主要作用

(一)监测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变动趋势和景气状况。PPI客观准确反映国民经济活动中处于工业生产环节的产品价格变动情况,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和把握工业生产领域价格走势提供准确翔实的资料。此外,企业也可以依据PPI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二)度量潜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PPI反映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可以作为衡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重要辅助、先行指标,为中央银行和政府金融等有关部门监测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趋势,进行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三)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需要使用包括PPI在内的多种价格指数缩减现价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而计算不变价的实际增长率。目前,我国统计系统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四)合约指数化。交易双方为规避签订长期合约产生的价格变动风险,在签订合约时,事先约定交货产品的实际价格将在当前价格基础上、依据未来PPI的涨跌幅度进行相应调整,即合约指数化。合约指数化会对实际交易额产生重要影响。

(五)国际比较指标。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中,PPI是“必须”发布的数据种类,参与该计划的国家应按月及时公布PPI;另外,在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中,PPI是“受鼓励”发布的指标,用以拓展监测物价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2年12月份,全国PPI同比下降0.7%,即比2021年12月份下降0.7%;环比下降0.5%,即比2022年11月份下降0.5%。2022年PPI总体呈回落态势,同比涨幅由1月份的9.1%逐月回落至9月份的0.9%,10月份转为下降1.3%后,进入下行通道。一般来说,PPI持续下降,反映工业企业销售产品价格总体下行,不利于工业企业效益改善和扩大再生产。

一般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利的。价格上涨,会刺激厂商多生产,而因为担心未来涨价,人们也愿意多消费,这样经济中供需都会增长,经济向好。而如果发生通货紧缩,商品价格下跌,厂商生产积极性受挫,人们倾向于存钱不消费,因而不利于经济循环发展。

三、PPI编制方法

PPI的编制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全国PPI由国家统计局编制并发布,各省(区、市)PPI由各调查总队计算、国家统计局认定反馈并发布。2010年PPI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改革,自2011年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基期的定基价格指数,并且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根据统计制度规定,2021—2025年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

(一)调查范围

PPI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抽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目前,全国有4万余家工业企业作为代表企业参与调查。

(二)调查分类及主要产品、规格品目录

PPI调查分类及主要产品目录(简称调查目录)包含了41个工业行业大类(实际调查40个工业行业大类),207个工业行业中类,666个工业行业小类,1310个基本分类。PPI调查目录由国家统计局制订,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规格品进行补充。

PPI调查目录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确定调查目录;

2.确保覆盖全部工业行业的主导产品,保证调查目录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3.在使用上尽可能满足工业统计对分行业价格指数的要求;

4.粗细结合,对一些未来一段时期可能持续存在的重要产品,特别是重要生产资料,分类尽可能详细。

(三)代表产品(规格品)的选择

编制PPI,是以一组代表产品(规格品)的价格变动来反映全部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选择代表产品(规格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工业行业选择基本分类和代表产品(规格品)。各个主要工业大类行业(其他采矿业除外)和重点中类行业,一般应选择足够数量的基本分类和代表产品(规格品),以使价格指数较好地反映各行业价格变动情况。

2.选择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的产品。一般来看,销售产值大的产品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应选择作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3.选择生产较为稳定的产品。一旦被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就要连续调查较长时期。因此选择代表产品(规格品)时一定要考虑其生产的稳定性,试生产、经济寿命短的产品不应被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4.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品。部分产品如电子产品、生物制品、新材料等,尽管其当期销售产值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份额占比可能逐步升高,可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纳入调查。而部分产品尽管一时销售产值较大,但已是国家明令淘汰或是将被市场淘汰的,则不应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5.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一些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也可以被选为代表产品(规格品)。

(四)代表企业的选择

代表企业,即填报工业品价格的调查企业。准确选择代表企业是保证价格指数代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每个基本分类,各地区应尽可能选择多个企业进行填报。在选择代表企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工业行业选择调查企业。调查企业要合理分布,尽量多选大型、代表性强的企业,也不能过于集中。编制指数的地区选择调查企业时,原则上应覆盖当地的重点中类行业。

2.优先选择大型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其他规模企业,使PPI更加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

3.选择生产稳定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应通过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方式关注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其失去代表性后及时进行更换。

(五)权数的确定

权数是衡量调查“商品篮子”中每个调查产品重要性的指标。由于各个调查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销售产值占比不同,其价格变动对PPI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为合理反映价格变化的平均趋势,PPI由各调查行业价格指数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所以,在计算PPI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权数。

1.基本分类及以上分类一般每五年调整一次。其中,基本分类以上分类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确定。

2.权数资料来源。PPI统计调查中,小类及以上分类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工业统计中分行业销售产值数据资料,基本分类的权数资料来源于每五年开展一次的权数专项调查。基本分类以下不设置权数。

(六)价格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PPI调查实行月报方式,调查日期为调查月的5日和20日。PPI统计调查资料的上报采取“国家统计局一套表联网直报”方式,原则上全部调查企业于当月月底前,通过联网直报平台上报基础价格数据,由各级统计机构逐级进行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各调查总队汇总各省(区、市)数据后,于次月月初上报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负责全国及省级PPI的审核汇总。

PPI数据生产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调查工作流程图

四、PPI的计算方法

PPI的计算方法参照国际上通行方法确定。具体过程为:首先计算各调查规格品的报告月价格和上月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不同调查企业相同调查规格品的价格相对数;根据上一步计算结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调查产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再根据各基本分类所属调查产品的价格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然后通过拉氏公式,将基本分类的环比价格指数汇总为更高级别的分类和总指数的环比价格指数和定基价格指数,并据此推算同比、累计比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