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2025/07/17 10:00

|

Aa

字体:
|

利用经济指标进行跨国比较是衡量经济体经济增长绩效和评价发展阶段的重要方法,这需要将各经济体货币转化为同一货币。通常,人们使用官方汇率将各经济体货币转化为同一货币。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汇率易受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只体现了不同经济体可贸易品间的比价关系,未能消除经济体间价格水平差异,利用汇率进行国际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比较结果。为克服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的弊端,经济学家发明了“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这一指标。

一、基本概念及作用

与汇率类似,PPP是反映经济体间交换同一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率。以单一商品巨无霸汉堡为例,其在中国和美国的售价分别是23元人民币和5美元,则以美国为基准,巨无霸汉堡的PPP=23/5=4.6。

与汇率相同,可利用PPP将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指标调整至同一货币单位。例如,中国2017年GDP为820754亿元人民币,则经当年汇率6.76折算后的GDP(汇率法GDP)为121413亿美元,经当年PPP4.18折算后的GDP(PPP法GDP)为196353亿美元[1]

与汇率不同,PPP是人为构造出的一个货币转换因子。因此,尽管其避免了汇率的诸多缺陷,但其准确性受基础数据、统计测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影响较大。构造和生产PPP的项目很多,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由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主导的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简称ICP)。从2017年起ICP大约每3年组织实施一次,各轮次PPP测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新一轮结果公布后,需调整之前轮次的测算结果。

二、ICP中PPP的测算方法

测算PPP需要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来自国民经济核算。参与ICP的经济体需将其以本币表示的支出法GDP拆分至155个细项(即基本分类)。这些基本分类的支出加总必须与GDP相等。第二组数据来自价格调查。各基本分类下包含了若干代表性规格品,每个经济体需按照事先确定的规格品目录调查这些规格品以本币表示的年平均价格。

PPP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先利用规格品价格数据计算155个基本分类的PPP,再以来自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支出为权重,向上汇总成为总类(小类、中类、大类、主要总量和GDP)的PPP。通常说的中国2017年的PPP为4.18,即指中国2017年GDP层级的PPP。

在ICP中,PPP的测算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经济体将价格数据和支出数据提交至区域执行机构,区域执行机构负责测算区域结果。第二阶段,由区域执行机构将数据提交至世界银行,由世界银行ICP全球办公室结合区域结果测算全球最终结果。

三、2017年PPP结果及其应用

2017年轮ICP最终结果显示(见表1),中国2017年的PPP为4.18,即4.18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低于当年汇率6.76。从全球看,发展中经济体的PPP与汇率差距较大,发达经济体的PPP与汇率差距较小,大部分经济体的PPP值小于汇率值,仅部分经济体PPP值大于汇率值。

表1 部分经济体2017年PPP值与汇率值

根据2017年PPP结果,中国2017年GDP为19.6万亿美元,居世界(176个经济体)第1位,比汇率法GDP排名高1位,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4%;人均GDP为1415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居世界第90位,比汇率法人均GDP排名低11位;价格水平指数为92.8%,比世界平均价格水平低7.2%。

176个经济体总经济规模为119.5万亿美元,比汇率法总量79.7万亿美元高出50.0%。全球人均GDP为16596美元,人均GDP最高的卢森堡达到112701美元,人均GDP最低的布隆迪仅为784美元。全球价格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为百慕大群岛,其价格水平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04.9%,价格水平最低的经济体为埃及,其价格水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7.5%。

注:

[1]数据均为2017年轮ICP公布值。

利用经济指标进行跨国比较是衡量经济体经济增长绩效和评价发展阶段的重要方法,这需要将各经济体货币转化为同一货币。通常,人们使用官方汇率将各经济体货币转化为同一货币。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汇率易受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只体现了不同经济体可贸易品间的比价关系,未能消除经济体间价格水平差异,利用汇率进行国际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比较结果。为克服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的弊端,经济学家发明了“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这一指标。

一、基本概念及作用

与汇率类似,PPP是反映经济体间交换同一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率。以单一商品巨无霸汉堡为例,其在中国和美国的售价分别是23元人民币和5美元,则以美国为基准,巨无霸汉堡的PPP=23/5=4.6。

与汇率相同,可利用PPP将不同经济体的经济指标调整至同一货币单位。例如,中国2017年GDP为820754亿元人民币,则经当年汇率6.76折算后的GDP(汇率法GDP)为121413亿美元,经当年PPP4.18折算后的GDP(PPP法GDP)为196353亿美元[1]

与汇率不同,PPP是人为构造出的一个货币转换因子。因此,尽管其避免了汇率的诸多缺陷,但其准确性受基础数据、统计测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影响较大。构造和生产PPP的项目很多,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由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主导的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简称ICP)。从2017年起ICP大约每3年组织实施一次,各轮次PPP测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新一轮结果公布后,需调整之前轮次的测算结果。

二、ICP中PPP的测算方法

测算PPP需要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来自国民经济核算。参与ICP的经济体需将其以本币表示的支出法GDP拆分至155个细项(即基本分类)。这些基本分类的支出加总必须与GDP相等。第二组数据来自价格调查。各基本分类下包含了若干代表性规格品,每个经济体需按照事先确定的规格品目录调查这些规格品以本币表示的年平均价格。

PPP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先利用规格品价格数据计算155个基本分类的PPP,再以来自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支出为权重,向上汇总成为总类(小类、中类、大类、主要总量和GDP)的PPP。通常说的中国2017年的PPP为4.18,即指中国2017年GDP层级的PPP。

在ICP中,PPP的测算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经济体将价格数据和支出数据提交至区域执行机构,区域执行机构负责测算区域结果。第二阶段,由区域执行机构将数据提交至世界银行,由世界银行ICP全球办公室结合区域结果测算全球最终结果。

三、2017年PPP结果及其应用

2017年轮ICP最终结果显示(见表1),中国2017年的PPP为4.18,即4.18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低于当年汇率6.76。从全球看,发展中经济体的PPP与汇率差距较大,发达经济体的PPP与汇率差距较小,大部分经济体的PPP值小于汇率值,仅部分经济体PPP值大于汇率值。

表1 部分经济体2017年PPP值与汇率值

根据2017年PPP结果,中国2017年GDP为19.6万亿美元,居世界(176个经济体)第1位,比汇率法GDP排名高1位,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4%;人均GDP为1415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居世界第90位,比汇率法人均GDP排名低11位;价格水平指数为92.8%,比世界平均价格水平低7.2%。

176个经济体总经济规模为119.5万亿美元,比汇率法总量79.7万亿美元高出50.0%。全球人均GDP为16596美元,人均GDP最高的卢森堡达到112701美元,人均GDP最低的布隆迪仅为784美元。全球价格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为百慕大群岛,其价格水平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04.9%,价格水平最低的经济体为埃及,其价格水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7.5%。

注:

[1]数据均为2017年轮ICP公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