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3/04/07 08:55

|

Aa

字体:
|

2002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

陕西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全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将我省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的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突出重点, 加大优果工程、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力度,着力推行“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果品优质率有了较大提高。调整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多用途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提升时令水果的补充调剂作用,果业生产的市场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拓展市场、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取得较快增长。

  一、产量、效益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水果产量514.7万吨,较上年增长4.3%。其中苹果产量 392.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果业增加值 40亿元,比上年增长 4.3%,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3.28% ,较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占种植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1.78% ,较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

  据在洛川、彬县、周至、城固四个水果基地监测试点县调查,我省今年苹果亩产量约为1100千克;梨由于受到冻灾和病虫害的影响,调查产量为每亩409千克,产量偏低;猕猴桃调查的亩产量为1107千克;柑桔的亩产量为1060千克。栽培水果的每亩投入在300-500元之间(不含税)。四个县种植水果的每亩收益在500-1200元之间(含税)。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最高的洛川为13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地域差异、品种差异、品质差别对单位收益的影响明显。

  主要果品产量、增减情况及构成如下: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占总产量比重(构成)
              万吨          %                %
    苹果     392.16        0.2             76.2
    梨        46.02        2                8.9
    柑桔       5.89       41.3              1.1
    葡萄       6.19        6.3              1.2
    桃        14.36       47.3              2.8
    红枣       9.35       40.2              1.8
    柿子      13.01       57.7              2.5
    猕猴桃    17.57        9.6              3.4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区域布局、品种结构趋于优化

  年末我省实有果园面积 703.7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其中当年新栽植果园60.65千公顷。年末实有苹果园面积369.0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基地县年末苹果园面积 270.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占总面积的73.34 % ,比上年增加 1.22个百分点。非基地县面积98.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 5.95千公顷,面积进一步向优生区集中。由于今年苹果基地县加大了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品种落后果园的淘汰,产量增幅趋缓,基地县全年苹果产量为334.53万吨,比上年略增0.2%,占全省产量的85.3%,比上年略增0.35个百分点。

  年末果园面积、当年挂果面积及其构成如下:

             果园面积及其构成        挂果面积及其构成
             2002年      占总果园     2002年   占总挂果园
             千公顷          %        千公顷       %
    苹果     369.03        52.4       261.59      64.2
    梨        57.23         8.1        33.59       8.2
    柑桔      14.55         2.1         6.09       1.5
    葡萄      10.28         1.5         5.67       1.4
    桃        17.58         2.5         8.89       2.2
    红枣      95.49        13.6        48.2       11.8
    柿子      21.79         3.1         6.72       1.6
    猕猴桃    16.31         2.3        12.56       3.1

  基地县果园面积和果品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如下:

            2002年面积(千公顷)    2002年总产量(万吨)
             基地县      占全省%       基地县      占全省%
    苹果     270.64       73.34        334.53       85.3
    梨        25.08       43.82         32.13       69.82
    猕猴桃    13.19       80.87         15.08       85.83

  今年全省苹果高接换种完成15.3千公顷,专用加工苹果面积全省达到3.4千公顷以上。新栽苹果以早中熟为主,使早中熟苹果面积比例由去年的18%增加到20%以上,早熟苹果总产可达5.2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

  特色、时令水果发展成为果业经济的新亮点。时令水果桃、葡萄、草莓、石榴、樱桃、杏、李等栽培面积超过150万亩,产量约50万吨,较上年增长21%,时令水果现价产值可望达到10亿元。临潼的石榴,未央的桃,户县的葡萄,礼泉的沙红桃、酸石榴,乾县、合阳、华阴的红提,大荔、临渭的冬枣,铜川新区的大樱桃、安康的大枇杷等特色时令水果初具规模,全省已建成10万亩石榴基地、6万亩红提基地、3万亩冬枣基地。设施水果发展迅猛,种类、面积逐年上升,全省设施水果种类由原来的桃、杏扩大到樱桃、李、杏、葡萄、油桃等多个品种,设施水果总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设施油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16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

  三、果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出口增加

  1、实施技术创新,果品质量明显提高。大力推广 “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推行果园生产标准化。果区各级政府、果业部门加强培训,抓点示范,典型引导,大力推广。全省各级建成“四项”技术示范园1477个,示范面积达到20万亩。据调查,“四项” 关键技术示范园比一般果园的树体透光好,百叶重增加20克,叶片光合能力强;果实平均纵径增加10毫米,横径增加13毫米,基本上都达到80毫米以上;产量增长一成以上,品质明显提高,效益提高10%以上。全省优果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2、全面推进绿色果品生产,果品安全水平提高。为适应国内市场准入、国际市场绿色壁垒日益加剧的形势和要求,省政府及时批转了省果业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产,保障果品果汁安全出口的实施意见》,加强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各级果业部门大力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指导果农合理用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省果业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洛川、富县、白水等10县,按绿色标准建设苹果生产基地70万亩,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测试,完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使陕西苹果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全省绿色水果面积累计达到80万亩。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各种“技术壁垒”阻碍的不利情况下,我省果品实现销售顺畅,鲜果出口在巩固扩大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首次打开了北美市场。陕西果品已经出口到荷兰、英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西班牙、俄罗斯、印度、巴拿马、苏里南、斯里兰卡、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圣果业公司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及省有关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取得了陕西苹果出口加拿大解禁工作的胜利,使陕西成为全国两个首先获准向加拿大出口苹果的省份之一,并于2002年12月向加拿大发出了陕西苹果出口专列,为我省鲜果出口北美市场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02年,我省果汁加工和销售企业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的出口果品总量为14万吨,创汇6771.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1%和24.6%;其中浓缩苹果汁12.8万吨,创汇629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2%和31.2%;鲜果1.2万吨,创汇474.5万美元。全省果品出口创汇额占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23%。按果季推算(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预计全省果品出口创汇可实现1亿美元,其中果汁出口达15万吨,创汇7500万美元;鲜果出口5万吨,创汇2500万美元。

  四、果业投资增加明显,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02年安排扶持陕西果业资金近5000万元,加快了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陕西省苹果研究发展中心、果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准备了条件。果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资金流开始向果业转移。全省果业加工、贮藏、包装等领域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8人,吸引资金11.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1600万美元)。全省新建5个浓缩果汁加工厂,新增果汁加工能力10万吨,使果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生产基地;新增气调库和冷库能力6.4万吨,使全省各类水果贮藏能力达到320万吨,占总产的60%,其中气调库和冷库能力达到40万吨,占总产的9.3 %;建设果品专业批发市场8个,在果品集散、信息交流和价格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龙头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以物资供应、技术引进、果品购销服务为主的农村果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已达到348个,在引导农民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行业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功能增强

  1、果树种苗管理执法体系初步形成。《陕西省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制发了《陕西省主要果树品种审定办法》和《陕西省果树品种登记办法》等配套文件,推行果树种苗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依法开展对果树种苗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果农在结构调整中使用优质良种苗木。

  2、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并开始发挥作用。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已经建成,6个分中心已初具规模,2个良种扩繁基地已开始建设,加快了全省果树品种更新换代、果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

  3、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通过陕西果业信息网和各种传媒发布果业生产技术、果品销售和收购信息,指导果农发展生产,搞好贮藏加工,为国内外果商采购果品牵线搭桥,促进果农适时适价销售,确保果业增效,果农增收。

  4、全省果业监测工作启动实施,为及时掌握果业发展的动态,做好对果业发展的引导、服务、管理决策和分类指导提供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统计局)

 

2002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

陕西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全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将我省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的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突出重点, 加大优果工程、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力度,着力推行“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果品优质率有了较大提高。调整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多用途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提升时令水果的补充调剂作用,果业生产的市场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拓展市场、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取得较快增长。

  一、产量、效益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水果产量514.7万吨,较上年增长4.3%。其中苹果产量 392.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果业增加值 40亿元,比上年增长 4.3%,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3.28% ,较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占种植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1.78% ,较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

  据在洛川、彬县、周至、城固四个水果基地监测试点县调查,我省今年苹果亩产量约为1100千克;梨由于受到冻灾和病虫害的影响,调查产量为每亩409千克,产量偏低;猕猴桃调查的亩产量为1107千克;柑桔的亩产量为1060千克。栽培水果的每亩投入在300-500元之间(不含税)。四个县种植水果的每亩收益在500-1200元之间(含税)。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最高的洛川为13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地域差异、品种差异、品质差别对单位收益的影响明显。

  主要果品产量、增减情况及构成如下: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占总产量比重(构成)
              万吨          %                %
    苹果     392.16        0.2             76.2
    梨        46.02        2                8.9
    柑桔       5.89       41.3              1.1
    葡萄       6.19        6.3              1.2
    桃        14.36       47.3              2.8
    红枣       9.35       40.2              1.8
    柿子      13.01       57.7              2.5
    猕猴桃    17.57        9.6              3.4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区域布局、品种结构趋于优化

  年末我省实有果园面积 703.7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其中当年新栽植果园60.65千公顷。年末实有苹果园面积369.0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基地县年末苹果园面积 270.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占总面积的73.34 % ,比上年增加 1.22个百分点。非基地县面积98.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 5.95千公顷,面积进一步向优生区集中。由于今年苹果基地县加大了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品种落后果园的淘汰,产量增幅趋缓,基地县全年苹果产量为334.53万吨,比上年略增0.2%,占全省产量的85.3%,比上年略增0.35个百分点。

  年末果园面积、当年挂果面积及其构成如下:

             果园面积及其构成        挂果面积及其构成
             2002年      占总果园     2002年   占总挂果园
             千公顷          %        千公顷       %
    苹果     369.03        52.4       261.59      64.2
    梨        57.23         8.1        33.59       8.2
    柑桔      14.55         2.1         6.09       1.5
    葡萄      10.28         1.5         5.67       1.4
    桃        17.58         2.5         8.89       2.2
    红枣      95.49        13.6        48.2       11.8
    柿子      21.79         3.1         6.72       1.6
    猕猴桃    16.31         2.3        12.56       3.1

  基地县果园面积和果品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如下:

            2002年面积(千公顷)    2002年总产量(万吨)
             基地县      占全省%       基地县      占全省%
    苹果     270.64       73.34        334.53       85.3
    梨        25.08       43.82         32.13       69.82
    猕猴桃    13.19       80.87         15.08       85.83

  今年全省苹果高接换种完成15.3千公顷,专用加工苹果面积全省达到3.4千公顷以上。新栽苹果以早中熟为主,使早中熟苹果面积比例由去年的18%增加到20%以上,早熟苹果总产可达5.2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

  特色、时令水果发展成为果业经济的新亮点。时令水果桃、葡萄、草莓、石榴、樱桃、杏、李等栽培面积超过150万亩,产量约50万吨,较上年增长21%,时令水果现价产值可望达到10亿元。临潼的石榴,未央的桃,户县的葡萄,礼泉的沙红桃、酸石榴,乾县、合阳、华阴的红提,大荔、临渭的冬枣,铜川新区的大樱桃、安康的大枇杷等特色时令水果初具规模,全省已建成10万亩石榴基地、6万亩红提基地、3万亩冬枣基地。设施水果发展迅猛,种类、面积逐年上升,全省设施水果种类由原来的桃、杏扩大到樱桃、李、杏、葡萄、油桃等多个品种,设施水果总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设施油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16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

  三、果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出口增加

  1、实施技术创新,果品质量明显提高。大力推广 “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全面推行果园生产标准化。果区各级政府、果业部门加强培训,抓点示范,典型引导,大力推广。全省各级建成“四项”技术示范园1477个,示范面积达到20万亩。据调查,“四项” 关键技术示范园比一般果园的树体透光好,百叶重增加20克,叶片光合能力强;果实平均纵径增加10毫米,横径增加13毫米,基本上都达到80毫米以上;产量增长一成以上,品质明显提高,效益提高10%以上。全省优果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2、全面推进绿色果品生产,果品安全水平提高。为适应国内市场准入、国际市场绿色壁垒日益加剧的形势和要求,省政府及时批转了省果业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产,保障果品果汁安全出口的实施意见》,加强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各级果业部门大力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指导果农合理用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省果业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洛川、富县、白水等10县,按绿色标准建设苹果生产基地70万亩,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测试,完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使陕西苹果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全省绿色水果面积累计达到80万亩。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各种“技术壁垒”阻碍的不利情况下,我省果品实现销售顺畅,鲜果出口在巩固扩大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首次打开了北美市场。陕西果品已经出口到荷兰、英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西班牙、俄罗斯、印度、巴拿马、苏里南、斯里兰卡、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圣果业公司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及省有关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取得了陕西苹果出口加拿大解禁工作的胜利,使陕西成为全国两个首先获准向加拿大出口苹果的省份之一,并于2002年12月向加拿大发出了陕西苹果出口专列,为我省鲜果出口北美市场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02年,我省果汁加工和销售企业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的出口果品总量为14万吨,创汇6771.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1%和24.6%;其中浓缩苹果汁12.8万吨,创汇629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2%和31.2%;鲜果1.2万吨,创汇474.5万美元。全省果品出口创汇额占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23%。按果季推算(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预计全省果品出口创汇可实现1亿美元,其中果汁出口达15万吨,创汇7500万美元;鲜果出口5万吨,创汇2500万美元。

  四、果业投资增加明显,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02年安排扶持陕西果业资金近5000万元,加快了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陕西省苹果研究发展中心、果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准备了条件。果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资金流开始向果业转移。全省果业加工、贮藏、包装等领域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8人,吸引资金11.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1600万美元)。全省新建5个浓缩果汁加工厂,新增果汁加工能力10万吨,使果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浓缩果汁生产基地;新增气调库和冷库能力6.4万吨,使全省各类水果贮藏能力达到320万吨,占总产的60%,其中气调库和冷库能力达到40万吨,占总产的9.3 %;建设果品专业批发市场8个,在果品集散、信息交流和价格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龙头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以物资供应、技术引进、果品购销服务为主的农村果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已达到348个,在引导农民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行业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功能增强

  1、果树种苗管理执法体系初步形成。《陕西省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制发了《陕西省主要果树品种审定办法》和《陕西省果树品种登记办法》等配套文件,推行果树种苗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依法开展对果树种苗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果农在结构调整中使用优质良种苗木。

  2、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并开始发挥作用。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已经建成,6个分中心已初具规模,2个良种扩繁基地已开始建设,加快了全省果树品种更新换代、果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

  3、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通过陕西果业信息网和各种传媒发布果业生产技术、果品销售和收购信息,指导果农发展生产,搞好贮藏加工,为国内外果商采购果品牵线搭桥,促进果农适时适价销售,确保果业增效,果农增收。

  4、全省果业监测工作启动实施,为及时掌握果业发展的动态,做好对果业发展的引导、服务、管理决策和分类指导提供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