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科研工作是统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统计实际工作的理论先导,宛如一支火炬,照亮了统计的前行之路。统计实践需要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正确引导,统计科学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离不开统计实践的适时促进。多年来,经过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统计科研工作成果丰硕,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有效激励
1979年和1980年,国家统计局先后成立了中国统计学会和统计科学研究所,重点研究统计理论、方法与实践问题。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统计科研工作逐步完善了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新中国政府统计科研事业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遵照国家统计局党组的指示,中国统计学会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推出了统计科研年度计划项目,对当前统计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给予必要的学术资助,这大大促进了统计科研事业的发展。从十几年的实践来看,统计科研计划立项每年都得到全国高校的统计教研人员和统计系统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广泛凝聚了统计科研力量;而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的选题关注前沿、重视基础、强调应用,对于解决统计实践和统计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与借鉴作用,促进了政府统计的发展。
1990年9月,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统计学会共同成立了“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旨在对在统计科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199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次评奖活动,评奖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在统计学界树立了权威性;而奖项的设置则紧随统计科研和统计学科发展变化的轨迹,涵盖了课题论文、学术专著、统计教材、统计课件、统计软件、博士论文等多个种类,日趋科学合理;近20年来,获奖成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2008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共评选出统计课题论文(包括优秀论文、青年论文)一等奖30项,二等奖279项,三等奖547项;统计专著类成果共有26部获得一、二等奖;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共计28项获奖;统计教材、统计课件类成果共有23项获奖。这些优秀的统计科研成果反映了统计科学研究的新思维、新动向和新进展,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统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搭建平台建设园地人才辈出
统计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倚赖于人才。回顾新中国的统计史,统计科研战线上人才辈出,特别是中国统计学会和国家统计局,为统计科研人员积极搭建多样性的交流平台、建设学术园地,促进了中国统计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发掘、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统计科研方面的人才。1979年,中国统计学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自此,全国统计科学研讨会作为一种学术交流机制固定下来。一些在新中国统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如“一门”还是“两门”统计学的争论,“大统计”学术思想的阐发与建立,引入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乃至国家教育部将统计学列为理学类一级学科,都是在这些统计领域的学术会议上取得共识、达成一致的;一批统计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与青年骨干,也是在这个舞台上逐渐成长的。此外,我国的统计科研工作者通过参加国际统计学会组织的历届大会、中日统计科学讨论会等,开始迈出国门、放眼世界,并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机制。此外,我国还成功承办了1990年、2008年两届国际官方统计大会和1995年国际统计学会第50届会议,会议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统计科研成果与科研实力,赢得了国际统计学界高度赞誉。
中国统计学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统计研究》杂志是深受统计科研工作者喜爱的另一方学术园地。创刊20多年来,《统计研究》始终秉承“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办刊宗旨,为加强统计科研学术交流与成果宣传,推动我国统计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促进统计科研人才的成长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该刊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在各版次《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统计研究》一直位列中文核心期刊统计类第一名,是研究者公认的统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果斐然
几十年来,我国的统计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计的伟大实践,既重视前瞻性,又强调实用性,为推动政府统计改革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全面报表制度到逐步建立统计抽样调查方法;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国际接轨的SNA体系的跨越;从单一评价方法过渡到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从政绩考核“唯GDP论”转为科学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测评,这些转变是统计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历史性转变,凝聚了众多统计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努力。近年来先后完成的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统计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型中国经济数据库及监测系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重大项目《统计数据管理与发布标准化体系》、《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选择的计量模型研究》以及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普查后统计历史数据调整规范研究》、《基于核算方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测度研究》等等,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近几年来,统计科研人员更加紧密地围绕统计中心工作确立科研攻关目标,以“三个提高”为导向,为改进统计标准体系、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优化数据生产过程、健全数据评估方案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了提高各省(市、区)统计数据质量,经过试用和改进,推出了地区统计数据评估方案;引入小区域估计方法,对我国抽样调查如何满足各级政府数据需求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持续开展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课题研究;开展了信息化统计方法与测评研究工作,设计了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对我国及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等等。统计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的回报,仅近3年,国家统计局就有多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国统计学术最高奖——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往昔,我国的统计科研工作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方面成就卓著;展望未来,统计科研工作将继续践行“三个提高”,走科学发展之路,争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李纲 赵曾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