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中国统计:城市统计工作成绩斐然


 2010-10-12 10:41:27



  城市统计调查工作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产投资、流通消费和房地产价格统计调查以及城镇住户调查、城市基本情况调查、专项调查等专业统计调查工作,传民情,聚民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统计调查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宽,统计制度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稳步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喻户晓的居民消费价格统计

  说起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经济决策者格外重视,媒体、专家、学者热议不断。有人依此盘算着存款的实际利息,有人依此预测股市的波动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参考CPI的变化情况调整国家货币政策。公共产品的价格调整往往要先通过测算其对CPI的影响再作决策。

  我国物价指数编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目前,参加全国数据汇总的调查市县有近500个,消费价格采价点有5万个。为保持价格的可比性和连续性,采价员遵守定点、定人、定时的原则,深入调查网点,认真采集每一笔价格数据。编制价格指数的代表性商品不断更新。

  从2001年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照国际通行的链式拉式公式计算,与国际接轨。首轮对比基期为2000年,每5年更换一次。为提高消费价格调查的信息化水平,使采价报送更方便快捷,国家统计局已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率先推广使用CPI手持数据采集系统,并将在全国调查市县全面推开。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了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补贴联动机制。目前,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国家统计局正探索建立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统计制度,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以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完善价格变动在利益分配、利益补偿方面的调节作用。

  锐意改革的生产价格统计

  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反映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处于上游生产环节的产品价格情况,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预测下游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用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二是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政府管理部门是PPI的重要使用者,用以监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趋势,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三是用于企业谈判和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四是应用于国际比较。

  PPI统计工作自1984年开始,经过几代统计人的辛勤耕耘,统计制度及方法不断完善,数据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2010年,国家统计局启动PPI制度方法改革:一是与国际接轨,编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二是根据国家统计局“一套表”要求对基层报表的一些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三是调整价格采集和报送时间;四是建立定期权数调查制度,规范和完善权数资料的来源渠道、口径和计算方法;五是以《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为蓝本编制并采用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目录;六是完善指数计算方法,2011年,国家统计局将编制以2010年为基期的PPI。目前,为编制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PPI,在全国400多个城市选取工业企业近6万家,选用了4000多种产品作为代表产品。

  任重道远的房地产价格统计

  在城市统计调查工作中,房地产价格统计工作起步最晚,但由于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199710月,原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工作的通知》,从1997年四季度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开展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工作。2001年又对房地产价格统计调查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047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工作的通知》,对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70个大中城市统计调查部门认真组织实施,为满足国家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社会公众需要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但由于房地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唯一性,价格统计工作难度大,与社会需要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家统计局对及时、完整、准确地掌握和发布房地产市场价格统计信息高度重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支持和配合下,广泛征求和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对现行房地产价格统计制度方法进行修订,从2011年起试行新的制度方法,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价格统计工作水平,切实保障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要。

  与时俱进的城镇住户调查

  城镇住户调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已有55年的历史。当时的城镇住户调查称作“职工家庭生活调查”,主要在32个城市的工商企业及文教机关职工家庭中抽选调查户,为党政领导制定工资和物价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后因“文革”的干扰,该项调查一度中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收支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调查范围从原先的城市、县城的中心区发展为建制市和镇的全部辖区,调查对象也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家庭发展为涵盖各行各业、所有居住在城镇区域内的居民家庭,覆盖人群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亿左右发展为如今的6.2亿。

  目前,城镇住户调查方案是在借鉴联合国统计司的《国家住户调查能力方案》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制定而成的。主要采用住宅框抽样和二相、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476个调查市、县抽选出6.5万调查户。数据服务对象也从主要为政府部门决策服务逐渐变为向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和数据解读资料发展。

  追随城市振兴步伐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

  我国城市基本情况统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国家统计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全国唯一以城市作为基本单位实行块块统计的方法制度。城市基本情况统计包括城市人口、就业、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共有260多个指标,涵盖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本情况统计工作扎实推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是城市基本情况统计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是全面反映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收录了全国全部建制城市(含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年度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城市社会经济研究机构等各方及关心中国城市发展的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同时,专项调查也硕果累累。近年来,受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委的委托,城市调查系统开展了多项重大的社情民意调查,为中央有关部门分析形势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统计工作成绩斐然,令人欣慰。展望未来,城市统计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要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中心,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城市统计调查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

 

   
奋进中的中国统计:中国统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统计60年

新《统计法》实施

中国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统计系统文化建设成果汇报演出

2010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统计青年宣誓活动

“世界统计日”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