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罗:全球统计为一家


中国信息报 2010-10-21 09:58:44



全球统计为一家

——访联合国统计司司长、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顾问张保罗

 

  虎年金秋,是统计人值得纪念的季节。第64届联合国大会90次会议决定,将20101020日定为“世界统计日”。今天,全球统计界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以此为标志,世界统计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联合国成立64年来,为什么今年推出了“世界统计日”,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站在世界统计的前沿,如何看待中国统计?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中国统计,发展路在何方?基于此,记者专访了联合国统计司司长、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顾问张保罗教授。

 

  独到的感受

 

  记者:张先生从担任新加坡政府首席统计长,到领衔联合国统计司工作,历经数载耕耘,想必对统计有着独到的感受。请问张先生是如何走上今天这个岗位的,您对统计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如何看待官方统计?

 

  张保罗:我在新加坡国家统计部门工作了14年,在联合国统计司任职6年多,加在一起,从事官方统计工作已经超过20年。

 

  我个人与统计的渊源很深。在任职新加坡总统计师之前,我已经是一个统计数据的使用者了。就读研究生时,我就发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非常有趣,通过这些趋势可以敏锐地洞察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统计信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数量来表述一种社会、经济和环境现象。这样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就有了意义,因为现在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数字所体现的趋势。

 

  统计关乎方法。只有借助好的方法,才能获得令公众信任的高质量数据。但是,如果只着眼于方法,我们将永远处于幕后阶段。因此,我们还须着眼于想法——有哪些新出现的趋势需要描述?如何去表述政治敏感话题?举个例子,中国政府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年了,这一政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家庭的结构。如何衡量一段时期内中国家庭结构、代间年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很有意思的。这需要统计工作者有好的想法来准确地描述这一社会现象的方方面面。

 

  官方统计是很重要的公共管理基础,是现代社会的支柱。统计工作者生产出的数据帮助国民更好地理解发展趋势,帮助政策制定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个基础需要更好地培养与保护。政府必须认识到这个机构的价值并且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想象一个没有统计数据的社会——公众将失去社会、经济或者环境发展的方向。

 

  因此,统计是知识,是洞察力,是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统计的价值

 

  记者:近年来,就世界范围来看,官方统计或者说政府统计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请您具体谈谈,统计在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中的价值在哪里,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保罗:从全球角度讲,官方统计已经形成一个联系非常紧密的世界大家庭。统计工作者们精诚合作,共同制定出统一的标准方法,并且一同寻找解决普遍问题的途径。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过去的64年中,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共同的统计方法的发展和数据质量的提高。每年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几十个国际组织的首席统计师聚集纽约,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就各种议题作出决定。

 

  想象一下,全球官方统计缺少了管理体系将会怎样?那样的话,每个政府都将用各自的方法搜集统计信息,国家间的数据将没有可比性。

 

  所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通过标准化的统计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二是通过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质量;三是通过发表声明确保统计部门的中立和独立性并不受外界干扰;四是帮助无法达到统一标准的国家进行国家统计体系能力建设。

 

  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2010年很典型又有高度相关性的例子:每10年联合国都会建立一个关于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全球计划。每一轮普查的统计方法和技术,都会由专家和成员国通过大量密集的磋商来重新评估。相同标准和技术的使用使得国家之间分享经验、传递信息成为可能。中国的人口普查也是基于与联合国同一个标准的。

 

  全球统计标准惠及数据的生产者,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那另一方,数据的使用者呢?让全球的数据使用者能够分享从各国搜集到的统计信息是联合国统计司另一项重要的职责。我们建立了一个名为“联合国数据”(UNData)的公共网络平台,帮助使用者免费获取各个种类的统计信息。这一平台目前拥有超过30个数据库,使用者可以登录网站http//data.un.org,搜索所需信息。

 

  背后的故事

 

  记者:以一项工作,或以一项政府职能确定一个世界日的主题还很少见。请您谈谈“世界统计日”诞生背后的故事、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是什么?并请就世界统计日“庆祝官方统计的众多成就”这一主题及其核心价值作些诠释。

 

  张保罗:推出“世界统计日”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事实上,许多国家在此之前也都庆祝过他们的国家统计日,甚至统计月,来促进官方统计重要性的提升和公众认可度。

 

  提议20101020日为“世界统计日”的想法早就有了。2008年,我们曾以信函、电话等方式与会员国进行广泛沟通。2009年,进一步就”庆祝官方统计的众多成就“这一主题,以及服务、诚信和专业精神等核心价值进行商榷。2010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这一提议,最终,联合国大会形成决议。

 

  今年1020日,将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一起庆祝官方统计取得的成就。这是我们值得引为骄傲的事情。

 

  国家、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高质量、易获取的统计数据,可帮助公众了解社会发展并会促进积极有效政策的形成,这代表了世界官方统计最重要的成就。官方统计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民主工具,有可靠的数据作基础,各级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将会获得更高的公众认可度。

 

  全球各个国家用可信的、准确的、科学的和可比的方法取得的官方统计数据是一个伟大的集体成就。通过多年艰苦努力建立的国际统计技术标准,是全球统计体系的支柱。所谓国际标准,除了专业技术层面的涵义,还应包括被广泛认可的职业道德标准。而超越了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而被广泛认可的“全球统计为一家”的理念也许是所有成就中最大的一个。我们希望全球统计人都遵守这一核心价值。

 

  殷切的期望

 

  记者:您在2009年被聘为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顾问,多次参加中国的统计活动,并在数省市进行了考察,请您谈谈对中国统计的看法及期望、建议,包括对统计报刊宣传工作的建议?

 

  张保罗:非常荣幸能受中国政府的邀请担任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顾问。

 

  中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国家之一,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统计工作的多项大型活动和合作。我对中国各级统计工作者的印象非常好,他们发自内心地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和职责。他们的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总体来讲,通过官方统计数据,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中国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公众较容易就能获取各种数据。

 

  但是中国统计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下面我将列举一些:

 

  一是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统计工作者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便适应这些变化。数据库需要更新,数据收集系统需要升级,这就像是赛跑,一场马拉松。中国必须继续加大对国家统计体系建设的投入,就像对道路和交通网的投资一样。二是必须对统计方法进行不间断地审查,以便确保统计方法与时俱进。三是国家统计体系需要继续加强职业化建设。统计工作者必须重视自己的专业性并且尊重统计工作的核心价值。

 

  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只是仅仅给出一组数据,而是要不停地问自己这些问题:当今社会最大的热点是什么?市民和政策制定者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在解决社会焦点问题上我们专业统计人能作出什么贡献?是调整现有的标准方法还是发展新的统计工具?如此等等。

 

  此外,统计报刊宣传工作应该描绘出一幅前瞻性的画面——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哪些,官方统计是如何以发展的轨迹反映这些变化的。

 

  采访札记:张保罗教授从履职一国统计到领衔世界统计,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力推“全球统计为一家”,曾获得多项荣誉。

 

  他对统计情深意浓,言之深邃,给人以启迪。

 

今天,首个“世界统计日”庆祝活动在中国上海世博园举办。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聚焦中国,聚焦中国统计。以此为起点,中国统计也将以更加公开透明、更加宽广的“数海情怀”走向全球,拥抱世界!(记者 张来成 通讯员 黄玉翠)

 

   
世界各国相继发布“世界统计日”宣传海报
中国统计出版社在“世界统计日”和“中国统计开放日”期间向全社会优惠销售图书
第64届联大90次会议决议(六种语言)
联合国统计司发布“世界统计日”宣传LOGO
 

中国政府统计60年

新《统计法》实施

中国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统计系统文化建设成果汇报演出

2010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统计青年宣誓活动

“世界统计日”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