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统计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变革
——在“世界统计日”全球性庆祝活动上的主旨发言
(2010年10月20日)
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
刚才,潘基文秘书长和李克强副总理的书面致辞,深刻阐述了政府统计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促进政府统计发展的殷切期望。沙祖康副秘书长介绍了政府统计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此时此刻,作为国际统计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在与世界各国共同庆祝政府统计取得丰硕成果,弘扬政府统计“服务、诚信、专业”核心价值的同时,也愿意与大家分享中国统计取得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变革。

一、辉煌成就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统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壮大。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统计立足国情,借鉴国际通行统计规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统计,坚持依法统计,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初步建立了满足各级政府、各类经济体和广大社会公众需要的统计体系。
建立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统计法律制度。形成以《统计法》为中心,统计行政法规相配套,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为补充,覆盖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统计法律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统计执法检查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全社会依法统计意识。
建立了比较完善高效的统计组织体系。建立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组织体系。形成由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地方政府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组成的政府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建立了比较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体系。建立与国际统计分类标准相衔接的统计标准体系。实施以联合国SNA1993为基础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建立由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组成的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和涵盖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家常规统计调查制度。初步形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积极利用行政记录,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方法体系。
建立了比较先进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省(区、市)—重点城市—部分县区的国家统计信息主干网络系统,初步建成满足统计业务需要的统计软件平台和统计数据库系统,部分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公布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建立了比较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体系。建立统计数据月度、季度、年度新闻发布会制度,可以提供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简明统计资料、统计报告、统计研究参考资料等系列统计产品,形成由政府统计机构官方网站,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统计出版物,统计资料馆等多种渠道组成的统计信息传播网络。
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统计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家统计局已与13个国际组织和36个国家建立了统计资料交换关系,并于2002年4月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20多年来,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展了60多个合作项目。
二、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统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政府统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常规统计调查和一次性专项调查,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统计数据已成为政府管理、商业决策、科学研究、公民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国际贸易与交流的重要基础。
记载国家发展。政府统计所收集、整理、提供的统计数据,客观完整地反映着国情国力变化,记录着经济社会变迁,反映着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用独特的数字语言书写着共和国的发展史。
提供调控依据。政府统计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资料和咨询建议,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科学揭示了宏观经济发展变化规律,有效监测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应,为中央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奠定管理基础。政府统计提供的全国性、区域性和行业性统计数据,科学准确地反映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的总量、结构和变化趋势,为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各地区、各部门有效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服务社会大众。政府统计提供的丰富统计信息,为企业及时了解经济形势的变化,判断市场发展的方向,科学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和配置要素资源,提供了有效的统计服务;为科研工作者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基础资料;为公民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了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
促进国际交流。公开、透明、权威的中国政府统计信息,是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对促进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未来发展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统计客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公众保护个体信息的意识持续增强。同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计事业,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统计工作,统计需求急剧增加。政府统计既面临着巨大挑战,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5年,中国政府统计系统将奋力推进以下工作:
大力强化规范统一。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健全有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管理、数据发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统计组织体系,健全地方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制度。借鉴国际通行统计规则和先进经验,规范统计流程、调查行为,统一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加快建立统一完整和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健全统一的统计操作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积极实施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积极建立企业调查一套表制度,大力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进房地产价格统计调查工作,健全规范服务业调查制度,建立健全环比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就业等重要民生统计,加强社会、科技、资源和环境统计,推进各专业统计改革和创新。
努力推动公开透明。完善统计数据发布公告制度,及时公布统计资料,认真开展统计数据诠释和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统计数据。建立健全统计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重大统计改革的内容和统计工作的思路,及时公开统计标准、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方法和操作规程,大力提高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度。普及统计知识,传播统计理念,强化统计新闻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和统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都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大多数的现场调查都通过手持电子设备采集上报数据。
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大力弘扬政府统计“服务、诚信、专业”的核心价值,不断强化用户至上意识,数据质量第一意识,尊重统计调查对象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调查能力,努力构建理念先进、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化统计队伍。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