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设等 汪基强:从经济普查看政府审批与登记职能整合的必要性


2004-12-24 16:07:16

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已经全面展开,普查中出现普查对象多元化、复杂化以及不配合普查机构普查外,还遭遇到一些较为尴尬的事情,就是审批或登记部门过多,同一单位在部门间代码不统一、身份不一致,行业准入与审批或登记职能相互混淆,不但普查员入户调查时搞不清楚,连企业自己也难以弄清楚是那一个单位审批或登记,这已成为经济普查单位界定的一个难点,也为搞准、搞实经济普查数据造成不少的麻烦。从当前暴露的问题看,主要是审批或登记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互动不及时,识别代码不唯一等问题,因此,对政府审批与登记职能进行整合具有十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审批或登记部门的基本现状

  当前除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等主要一些审批或登记部门外,还存在其它一些行业准入与审批或登记混淆的部门,如卫生管理部门批准或准入的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包括个体私营的医院、门诊部;教育部门批准或准入的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含幼儿园、托儿所);文化部门批准或准入的各类民办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民间电影放映队、文艺演出团(队)等;司法部门批准或准入的各类律师事务所。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交通部门批准或准入的一些其它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从上述部门的审批或登记情况看,主要存在问题是:一是单位审批或登记没有附统一的编码,每个部门只附自己部门识别代码,质检部门的标准代码的统一功能还十分有限,起不到统一标准的作用;二是各类医疗机构只有医疗机构的准入证书,没有其它批准或登记文件;律师事务所、学校也都有这种情况。

  二、上述现状让经济普查遭遇的困难

  由于部门审批或登记职能分散以及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在经济普查中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困难:

  一是经济普查的清查名录库与各部门的审批或登记单位名录库的比对难度大。有时差异单位往往多得惊人,但实际上已经关闭或长时间没有来年检的单位,有的部门已经注销,但另外部门还没有注销,部门间的单位互动信息交换不及时,尽管现在部门也有审批或登记信息交换,但这些信息都没有利用统一代码标准进行交换,交换也不及时。

  二是对一些批准和准入混淆的单位界定难。如卫生部门批准的单位只能以卫生医疗许可证进行鉴定,从我们普查的一些实践经验看,对一些高校内医务室、对一些乡镇办的医务室、对一些大型企业办的医务室与一些单位举办的集体、私营、个体举办医疗机构没有区分标志,给普查员的入户调查增加界定难度,容易造成单位界定出错。

  三是由部门信息整合不及时,一些企业的批准或登记手续不完整也难才区分。如我们普查到一些高校内企业只有税务机关的税务登记证,但没有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无法界定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四是存在村经济合作社要不要开展普查问题。从国家的批文看,村经济合作社只要有农业部门的批文,都算是应该成为独立的法人,但单位的性质应是企业,只有到工商部门批准才能算企业。实际普查中,有的村经济合作社到工商部门批准登记的,并开展经营活动的;有的没到工商部门批准,但也开展经营活动,就存在要不要界定普查对象的问题。

  五是企业到管辖不一致的批准或登记部门进行登记,造成信息不一致。如工商、质检中到某一地方行政区域管理部门批准,但税务登记却又在另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管理部门批准,出现管辖不一致,造成信息不一致。

  六是有的在编制、工商、民政审批或登记的单位,到质检部门领取标准代码后,没有回到相应的批准或登记部门进行备案,造成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连自己的审批或登记部门也不知晓。

  三、整合部门审批或登记职能的一些设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矛盾已越来越明显,反映出政府对这些审批或登记部门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我们进行审批或登记部门进行职能提供新的作为空间。

  本人结合当前工作实践,对审批或登记部门整合提出以下一些设想:

  一是加快建立统一的企业身份代码。要以当前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加快对企业各类识别代码的整合,建立企业唯一的类似个人身份证的企业身份码,有利于部门间的信息互动。

  二是加快企业审批登记与行业准入职能的分离。这样不但有利于各类企业的准确分类,也有利于国家对各企业的监控和宏观调控。

  三是以企业身份代码为基础,加快审批或登记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利用唯一的企业身份代码进行审批或登记部门的信息实时互联和整合。

  四是长远的角度看,要建立政府单位登记局。所有的审批或登记单位成立、注销单位信息应由单位登记局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整个社会单位登记信息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当然,这种新型审批与登记关系的建立也许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本次经济普查而言似乎是一股远水,难解燃眉之急,但这是政府统计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审批登记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焕发强大生命力的唯一选择,也可以为下次经济普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为搞清普查提供有更可靠基础资料保证。

(作者单位:杭州市经济普查办)


 附件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