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我国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以来,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填报范围仅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此次经济普查涉及所有工业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外商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涌现,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造成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大、分布广、构成复杂。从我县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情况来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4%,而这些企业由于统计基础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给准确填报经济普查表造成一定的困难,使得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的质量控制和 数据质量评估,成为各级普查机构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确保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尽可能地减少调查误差,提以下两点建议,供参考:
一、层层建立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特别是针对企业,要明确普查责任机构,指定责任人,对所填报的数据质量负责。正式登记之前,企业要对原始记录、档案资料、统计台帐及相关报表进行检查,完善统计基础工作,确保各项统计指标填报准确。企业负责普查的责任机构或责任人要对所填报的普查报表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全面复查,复查要做到“三核对”:即表与表间相关联的指标进行核对,企业内部有关职能科室之间的资料进行核对,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核对。对所有普查表审核无误后方可上报。
县级经普办可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资料,正确区分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分类指导。因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财务核算资料相对比较健全,填报经济普查表相对比较容易,而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财务核算资料不健全,要派普查员对企业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可依据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源消耗等情况推算主要经济指标,确保各项指标尽可能接近实际,减少调查误差。
二、认真做好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县经普办要对综合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做好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衔接。评估的重点是现价总产值、中间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为保证普查数据能准确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工业经济的运行趋势,应使用多种方法,对综合数据进行评估,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趋势评估法。即利用宏观经济指标在反映宏观经济趋势时,所具有的内在的经济联系性,对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投资、消费、出口等的增长,一般要拉动生产、销售和利润的增长。
2、动态趋势评估法。即利用若干年的相关资料,根据动态变动趋势,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将近几年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进行对比,评估变动趋势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趋势。
3、比例趋势评估法。通过总指标与分指标的比例关系,并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变动趋势,大体分析它们所具有的这种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产成品占存货的比重基本稳定,但在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产成品比重会上升;在企业效益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增加值率会上升,在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投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加值率会下降等。
4、相关指标评估法。即利用与评估指标口径、范围大致相同的其他指标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产值是否匹配,主营业务收入与工业总产值是否匹配,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投入是否匹配,产品产量与生产能力是否匹配,职工人数与应付工资总额是否匹配等。
5、相关影响法。即利用各种经济指标间所应有的逻辑相关影响关系,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的一种方法。如货运量的增长与工业生产的增长是否匹配,工业用电量与工业生产的增长是否匹配等。
6、横向对比法。主要是参考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结构等数据,对照检查小型企业数据的合理性,对不符合常规的数据要在弄清楚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7、其他方法。根据经验、国家政策等评估主要指标的合理性。如某种产品产量与上年比较在多大的增长范围内是合理的等。
(河北省肥乡县统计局普查中心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