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普查基础性工作的清查摸底正在紧锣密鼓的全面开展,在清查摸底过程中进行的个体经营户调查,是这次登记的重点对象之一,那么,根据当前调查所反映出的情况如何呢?通过对个体经营户调查情况初步汇总显示,个体经营所产生的民间数据有严重的造假行为,此现象已经对经济普查的总体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笔者多方面调查了解得知,这些个体经营户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玩弄一个“抹”字。就是不管普查员采取何种方法来获得个体经营发展情况,这些经营户均以经营太忙,没时间等多种借口,搪塞普查人员,用一个“抹”字来折去你想要知道的情况。
第二,遵循一个“假”字。有些个体经营户始终坚持假定一个“道理”:就是国家虽然现在不拿这次普查结果作为核定收取税费标准的依据,但往后还很难说。因此,个体经营户便站在长远利益,始终认定要遵循一个“假”字,来应付入户登记中的清查摸底工作。
第三,采取一个“躲”字。这些经营户在经营过程中互相打听,共划谋策,一旦听到有普查人员要登门入户调查,便相互通知,统一口径,不惜影响当日经营,采取一个“躲”字来对付普查工作人员。
据笔者从该地所属的五个相对集中的调查小区所得出的清查摸底相关资料进行初步汇总、论证时发现,在这次调查范围内的个体经营户有占一半以上者为经营亏损户,三成者为经营持平户,仅占不到两成者为盈余性经营户,如果按其反映情况进行经营性逻辑推理,就会推出以下现象:
一是个体经营户数量与其经营效益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户亏损户越多,其存亡占有率就越小,反之,就存活率就越大。但从侧面证实,得出结论为属后者,感性推理认为,上述调查资料有严重的数据失真和虚报浮夸现象。
二是个体经营户的投资规模与申报的运营情况不成正比。就是看上去一家投资规模相当于六七个人同时操作方能运行的经营户,都在填报时只出现二三人。超出常理的申报资料显示,这些个体经营户存在严重的漏报和瞒报现象。
以上两种情况体现出民间数据有严重掺假现象,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形成上述情况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一是个体经营户管理不完善。对于小规模投资的个体经营户而言,经营管理只是意识形态上的说法而已,其出发点为只要有利可图,能挣钱就行,并非按正规管理模式去限定。二是各级组织的指令性滩派所致。进入市场经济后,受多种经济成分的利益影响,个别组织为其部门利益在形式上的达标,对其所属管辖对象进行硬性的数量滩派,致使有些经营户不堪负重。三是偷税、漏费,有利可图。对于心处立竿见影、旗开得胜式的个体经营户而言,短期受益是最实惠的,因此他(她)们有的在采取不正当经营的同时还偷逃税费。长期积累的不良因素已经对经济普查的基础性工作――清查摸底带来严重影响,看来要提高普查数据的质量,民间数据打假客不容缓。
一、预防数据造假的措施
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成分虽然在这次经济普查所占份额有限,但它在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份量举足轻重。因此,采取多种方法获得个体经营的真实经济面貌,也是这次经济普查的内容之一,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真实地完成个体经营户有关经济情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深入宣传政策 树立法制观念
政策是带动和制约一切行为的有力法宝,只要及时向全社会宣传经济普查的知识、内容和目的意义,以及维护普查工作的各项法规政策,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和道德风尚,促进人民群众能够正确的认识、理解、配合、支持经济普查。提高人民群众的政策意识,使人们能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逐步转变思想观念,遵纪守法,按政策办事,才能有效地阻止民间数据造假行为。
第一,宣传数据造假对党和国家的危害性。
数据造假曾在计划经济时期盛行一时,由于浮夸风脱离实际,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我们应牢记历史教训,深刻认识数据造假对社会的危害性。首先,要及时向民众宣传数据造假对党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所造成影响。如果一线基层始终不能实事求是的向党和政府反映真实情况,党政领导在宏观决策和领导上将会有很大偏差。决策不切合基层实际,地方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很大的牵连,没有及时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就很难领导和带动人民群众顺利的生产、生活。只有基层能及时的,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党和政府方可制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社会经济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其次,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使人们觉悟起来,积极参与到维护数据打假行列中来,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环镜和切身事例来进一步触动数据造假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其通过自身实际来正确认识和感受民间数据造假对党和国家的危害性。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法制观念。
执法部门在进行数据打假时,要严肃法纪,加大有针对性的行政执法,强化措施,要正确合理的运用《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树立典型,一点带面,在相对集中个体经营环境里逐步形成有群众参与的以维护数据质量为题材的数据打假活动,通过个体经营者的切身感受来提高他们对数据打假的正确认识,以便激发人们能正确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其结合实际能进一步认识数据造假对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宏观管理以及自身带来的危害,通过执法来树立人民自身的法制观念。
二、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定期不定期的到基层一线深入调查研究,既能熟悉环境,又能了解社会经济现状。在处理基层一线的各项工作时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精通政策,实事求是,讲求原则,灵活机动,特别对影响人民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必须要做强、做细、做实,用实际行动实践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第一,及时深入调查,检查指导工作。
在开展针对个体经营方面的各项工作,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针对个体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及时深入基层,熟悉环境,关注个体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挂在心上,不偏重个别单位的报表和汇报。把工作重心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上,把促进人民收入做为自身工作的第一要务,利用自身一切有利条件帮扶解困,用真情打消人民群众搞形式造假的逆反心理,用热情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有及时熟悉环境,掌握一手资料,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杜绝虚报浮夸之风在民间的漫延。
第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复杂,群众个性千奇百态。深入一线工作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理顺工作思路,要本着一切从市场经济和人文社会实际出发,讲求原则,实事求是。用客观公正的调研报告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望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诚信度,减少其提供实情所带来的后顾之忧。在为人处事方面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总结经验,特别对人民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各项工作,必须要谨慎行事,把具体工作做细做实,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来激励民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配合和理解。积极用行动践行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在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上,要树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高尚情操。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精神状态来感动教育群众,努力消除数据造假在民间的生存空间。
三、民间数据打假 要统筹兼顾
数据打假在很大程度上要采取链条式切割,分段而治。民间数据造假与官方数据造假联系非常紧密,只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有强有力的政策和科学领导,做到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数据打假“官民”并行,才能使得民间数据造假无生存之地,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源头数据质量真实可信。
第一,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
行政执法部门在进行民间数据打假时,必须树立坚定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始终把本职工作与党纪国法联系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能促进人民的增收上来,用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来维护民间数据的源头质量。
第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进行数据打假,首先要加强对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针对涉及民间数据造假行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民间数据打假奠定理论政策基础;其次要灵活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特别在进行“官民”共同关心的敏感问题上要科学分析,思路清晰,善于开拓进取,善于总结经验。用丰富的政策理论和工作经验全面推进民间数据打假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民间数据打假,必须理清涉及数据造假行业所存处的环境, 要因地制宜,科学领导,统筹兼顾。民间的人文社会环境情况复杂,因而对数据打假工作要合理安排,科学领导,一点带面,重点突破,同时把民间数据打假与官方数据打假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一并开展。用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来打击遏制数据造假行为。彻底铲除造假行为的滋生之地,切实为维护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华县经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