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为确保经济普查取得圆满成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应着力突破个体户资料搜集、高素质的普查员选调和资料开发运用三大难点。
一、经济普查的三大难点: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二、三产业各个行业,我们从调研中得出经济普查面临三大难点:
一是个体户资料搜集难。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推动了我国前所未有的非公经济的发展,以个体户为代表的私营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个体户对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享受较少,与此同时不公平的税费及市场环境,使一定数量的个体户对有关部门的诚信行为有所下降。在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个体户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思想顾虑,在经济普查中就表现为对经营情况和支出情况人为少报或不报,从形势上看就是个体户资料搜集难,从本质上看是执政观念与能力面临的新挑战。
二是高素质普查员选调难。经济普查的关键在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我国现行的统计工作体制在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又无统计常设机构,经济普查只能临时抽调人员。在各部门任务繁重,骨干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在一个乡镇要抽调出几十人懂统计和经济管理,又有一定工作经验,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同志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高素质普查员选调难,是无可非议的现实,这将对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是资料开发运用难。由于过去在普查中的一些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的滞后,只重视资料的搜集,不重视资料的开发运用,对基层的服务与需要考虑较少,从而严重影响了普查工作的质量和社会效果,使部分干部职工认为普查对基层没有什么作用,不象抓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税收有明显的效果,再说普查都是轰轰烈烈开始,冷冷清清收场,地方党政需要的数据不能及时得到或根本没有。
由此,形成了地方党政对普查工作可有可无的现象,在普查工作的安排部署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从而使经济普查工作面临个体户资料搜集难、高素质普查员选调难和资料开发运用难,三个突出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政府“诚信”行为被透支,在过去的历次普查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政府向社会的承诺未能较好地兑现,使部分干部群众产生了对普查工作认识上的一些偏见,同时也对政府的“诚信”行为产生了一些疑问。
二是统计体制与机制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统计体制是国家和省级统计机构较为健全,地(市)、县基本维持现状,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级名存实无,加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基层统计的作用和职能很难发挥,人少事多几乎都处于被动的应付工作状态。
三是服务意识滞后。从经济普查的前阶段运行情况看,普查机构对基层的服务意识较为滞后,首先表现在对基层经济普查所需要的资金、人力和总体协调部署安排、政策制定、宣传动员、物资准备等方面。其次,是把经济普查与地方党政决策需要有机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方面作超前思考和主动服务考虑较少,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就普查而普查的工作与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经济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思考
创新宣传工作思路及方式。一要建立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目标量化考核运行机制,切实把过去的普查宣传工作松散型模式转化为指标考核方式,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感;二要把常规型宣传与创新型方式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和渗透性,树立基层的先进典型,丰富经济普查的文化内涵;三是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力度,认真策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宣传党政领导和争取党政领导参与经济普查宣传的运行机制;四要科学建立健全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机制,完善有关的宣传机构,鼓励和引导基层以创新的观念,与时俱进地开展宣传工作;五是建立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专项考核与激励机制,切实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宣传贯彻有关政策法规的积极性,丰富和发展经济普查文化内涵。
用创新方式开展对个体户的调查。一是实行调查询问反推法,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制约个体户,对自己的生产经营中的收入情况不愿意如实申报,但他们对有关部门征收的税费、子女上学、交通与文化以及医疗费支出等情况都较为清楚,并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同情。为此,应以调查询问个体户承担的税费和支出为基础数据,再按总费用占经营额的比重进行反推则可得到较为真实的个体户收入与支出情况。二是实行类比提示法,由普查员先从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搜集本辖区个体户前两年的户均经营收入、支出、户均工商管理费、户均税赋等情况,在开展入户调查登记时,根据个体户的申报情况及时提示,帮助他们如实申报有关数据,以确保入户调查源头数据的真实性。三是运用典型引导法,普查员在开展入户调查时,要善于宣传个体户在经济普查中典型情况,用他们的身边人和身边事引导个体户如实申报收入与支出情况。
加强领导和业务培训。一是主动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政府行为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好经济普查有关的人、财、物等问题,上级普查机构应在试点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及地方财力,对下级普查机构的经费投入提出有操作性的意见,由政府行文实施,改变基层普查机构处处为经费发愁的工作方式,以提高普查的工作效率。二是加强阶段性督查和调研,以政府行为开展专项督查,由各级政府经普办领导牵头搞好有针对性的调研,并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普查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措施,确保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落实到位。三要加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培训,要求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切实吃透国家和上级的普查方案和细则,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加强普查范围和普查对象的前期调研,对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普查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并切实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办法,以经济普查为契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创新而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方案。
高度重视资料开发利用。首先,要加强经济普查各阶段数据质量控制,搞好经济普查有关数据的纵横对比分析,提高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充分认识资料开发运用在党政决策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要科学制定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工作方案,把经济普查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高度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协调有关部门搞好资料开发利用的经费投入等有关准备,组织人员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决心改变过去只重数据汇总,忽视普查资料开发运用的工作方式。
(作者单位:遵义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