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覆盖面非常广,投入大,费用高,这次普查的目的就是获得第一手对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高质量的数据资料。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是第一次经济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就是说,数据质量是普查的生命。
县级普查机构作为经济普查的基层组织实施机构,即前沿阵地,其在经济普查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这一级的普查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普查的数据质量,影响着国家的宏观决策。县级普查机构如何把握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关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县级政府要支持
县级政府的重视是经济普查顺利开展的保障。西部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西部的大部分县(市)经济状况比较差,财政收入很是有限,而支出却是异常庞杂,加之县级政府一往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普查工作亦是如此,争取普查经费比较困难,甚至在有些地方,政府能给予普查的人力、物力的支持都相当有限。经费、人力、物力的缺乏致使普查部分阶段的工作(如宣传、培训等)不能顺利开展,以致最终搁浅,虽然不至于使整个普查工作半途而废,但却严重影响着普查数据质量。以前期宣传工作为例,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如果搞得不好,甚至不搞,致使广大群众对经济普查不得而知,一无所知,就不可能为经济普查营造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对于此次经济普查调查对象中的个体经营户而言,不加大宣传力度(更不说不做任何宣传),到普查登记阶段,何谈配合,何谈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经济普查中,可从省政府―市政府―县(区)政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责任网络,上一级政府直接向下一级政府施加压力,务必使县(区)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上来,主管领导常抓不懈,使经济普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部门职责要落实
普查工作并非统计部门单枪匹马就能搞好,而需要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才能最终圆满完成。历次普查对于普查部门的职责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但是从以往的普查情况来看,职责分工对于基层部门来说,很难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对普查的重视程度不够,配合力度不大。对于首次经济普查来说,务必要在明确责任的同时,夯实部门责任,普查机构应经常和相关部门领导联络沟通,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使其在思想上、行动上对经济普查真正重视起来,使各部门不遗余力、全力配合协作,搞好此次经济普查。
三、乡镇普查要到位
按照普查方案的要求,县级以下的乡(镇、街道)应设立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对本辖区普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居委会(村委会)设立普查小组,并有专人负责。从以往普查的情况来看,乡镇一级政府对普查的重视程度仍有待于提高,虽然其都能按规定设立普查机构,并配备专人,但到了进行实质性工作时,往往只有统计员一人在孤力奋战,乡镇政府对普查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也是少得可怜。致使统计员(普查员)力不从心,很难全身心的做好普查工作。在这次经济普查中,作为县级普查机构的第一领导人(县上主管领导)应对乡镇施加压力――签订目标责任书,使乡镇领导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同时,县级普查机构要经常召开普查工作会议、组织检查、督促各乡镇普查工作,定期公布各乡镇工作进度,并以文件进行通报,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促进落后。
四、普查员选培要严格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对普查数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素质、责任心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可以准确无误、有的放矢的指导普查对象填报调查表,恰如其分地宣传普查政策,解释指标,入户调查填写调查表,能够避免因为业务知识缺乏,指标不明而发生的误差,能在最大程度减少在普查阶段,因人为因素而导致数据质量的下降。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对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拔要严格把关,可以从经济普查成员单位中直接提名抽调业务能力强、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避免成员单位为应付差使,而抽些“老弱病残”、工作不负责任、业务不精通的工作人员给普查机构。
此外,由于部分县(区)并未成立普查中心,普查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普查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普查知识和经验。因此,在普查准备阶段,要加大力气对普查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都能业务精通,培训工作越是严格,越是细致,后面的工作运行才会更顺利,普查数据质量也就多了一份保障。对其培训时,尤其是对乡镇、街道等基层普查人员培训中,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注重实效,侧重实践操作的知识、方法等。
五、清查摸底要彻底
清查摸底工作,在普查整体工作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普查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确保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普查数据质量。清查摸底工作,要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清查标准,以基普数据为基础,与相关部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重复和遗漏,要把清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放在首位,彻底搞清县(区)区域内第二、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为普查登记阶段打好基础。
六、调查方案要科学
“一地一情”,因地域差异,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县级普查机构不能全盘套用国家、省、市等的调查方法,而要因地制宜地设计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调查方案,才能在实际的普查工作中运筹帷幄,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准确的普查数据。在制定设计本地调查方案时,既要借鉴、学习上级试点的方法、方式,又要积极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县情,针对特殊情况制定符合应对方案。
七、数据审核、处理要严密
在普查登记阶段,填写调查表时,由于对指标理解错误、故意瞒报、虚报或者笔误等,造成数据误差,这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认真审核报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确保数据质量。
由于此次经济普查由各县(区)负责本地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包括各种普查表的审核、编码、计算机录入、计算机审核、查遗补漏、数据汇总、名录库建设和普查数据库建设等。县级普查机构要制定符合切实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案,确保在数据处理的每一个小环节上不出差错。对登记表的录入实行录入责任制,严格岗位责任制,在数据处理时,编码、计算机录入等每一项工作都要细致认真,堵绝由于手误而产生的错误与误差,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华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