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了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情况而展开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普查内容包括除农业外的制造业、能源建筑、交通运输、金融餐饮、文体娱乐等多个行业。这次普查涉及面广、任务重,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单方面普查。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第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究竟怎么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必要摸一摸底,本次全国经济普查虽然是第一次,但也是特别重要的一次,不仅是对25年来经济成果的检验和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意义。
经济普查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国家制定的政策。但同时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基层企业和众多的第二、三产业个体户。如果一个企业和一个投资者或者经营者要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要赚钱,首先要有国家提供的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分行业的信息。这个行业在你这个地区是如何分布的、成本如何、赢利如何、你自己的企业和所从事的经营在其中占有什么位置、你可以和它比较。这是从直接的关系来讲。那么从宏观给你提供的数据来讲,它指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产品的占有率,你从中可以进行分析,进一步来研究这个市场。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将对企业的决策,经济走势、甚至国家大政方针的制订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普查对象,都有责任与义务提供真实的数据。只有大家提供的都是真实的情况,全国的普查才是有用的。
作为新闻工作者,了解到在今年的全国经济普查试点和地方的经济普查试点中,发现确实有些人对经济普查不理解、不配合,支持度有限。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普查中也都存在,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对经济普查理解站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们首先是要通过正面的宣传使大家对普查工作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配合到配合。其次要通过宣传《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解除有些人对普查工作的误解。这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管理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所以要求大家都要提供真实的统计信息,否则的话,如果数据信息是虚假的,决策将是错误的,此次普查将是劳民伤财、失去了意义。
依法接受经济普查、如实填报经济普查资料,是每个经济普查对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里的义务申明包含以下四层含义:一是不能不报。即任何经济普查对象都不能拒绝填报经济普查表。二是要按时上报。即必须严格按照报送时间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经济普查表,不得迟报。三是填报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虚报、瞒报,不能伪造、篡改。四是填报的资料应当完整,不能漏报。经济普查对象如果不能履行上述义务,按照有关规定,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再一次表明诚信对本次普查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尤其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令人鼓舞,可以说百舸争流、各领风骚。但由于全国地区差异显然、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在担心与税收挂钩等因素,也使部分人有思想包袱。但本次普查明确申明仅用于普查的目的,不与任何经济惩罚联系,因此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来打消这些人的顾虑。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因此,全民参与、诚实守信、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对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地址:广东省中山光彩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