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中国统计:记发展中的能源统计


中国信息报 2010-09-29 10:58:05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能源统计是能源经济发展变迁的反映与折射,记载了人类对能源的依赖和对科学合理、有序有度利用能源的不懈追求。我国能源统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能源统计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

 

  历程发展见证

 

  我国能源统计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发展历程是伴随着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建立和完善的。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快速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能源供给的瓶颈制约,为保证能源供给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能源统计应运而生,从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入手,开始建立工业领域能源统计。到80年代末,能源统计已从工业领域逐步扩展到交通、部分服务业以及居民生活,并且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平衡核算制度。90年代,能源统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国家层面能源统计进一步完善,各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能源统计体系,能源统计机构、人员力量也得到很大加强。90年代末,随着我国能源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对能源需求增长放缓,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加之政府机构改革,能源统计工作受到极大影响,省、市能源统计机构撤销,各级能源统计人员大大削减,使刚刚建立的能源统计体系受到一定冲击,各项统计调查业务明显收缩。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其典型特点是重化工业增长迅猛,带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一度使我国能源消费强度达到建国以来最高水平。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供给安全保证等一系列矛盾明显加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把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高到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十一五”规划纲要又明确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作为一项约束性考核指标。使能源统计工作又面临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不仅要反映能源经济运行情况,还要服务于节能减排的需要,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需要。

 

  机遇改革创新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积极应对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能源统计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了空前大发展。

 

  山不在高,有石为坚,建立健全制度是第一要务。

 

  针对我国长期以来能源统计工作十分薄弱,无法满足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的状况,国务院于200711月印发了《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按照通知要求,能源统计开始了全面推进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建设进程。一是健全能源统计范围,新建了10项调查制度,使现有能源统计制度基本覆盖了能源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主要方面。2008年结合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开展了全社会各行业能源消费和主要耗能设备普查。二是完善能源统计内容。增加了能源产品分类,增加了对部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统计,完善了能源回收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统计。三是提高能源统计调查频率。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与库存统计由年报改为季报,将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能源消费统计由半年报改为月报。四是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制定了针对各地能耗数据质量的监控方法,建立了能源经济运行和节能成效进展情况监测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夯实基础,提高统计能力是保障。

 

  2008年,国家统计局成立了能源统计司,31个省(区、市)、一半以上的地市和部分县级统计局成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人员力量也得到加强。全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从事能源工作的人员由2006年的不足20人(专职)增加到1500多人(专职或主职)。

 

  为提高大量新从事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国家统计局专门编辑出版了《能源统计工作手册》和许多专业培训教材,对省、市统计部门能源统计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各地区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

 

  加强企业能源统计基础建设,在企业用能计量、数据采集、记录、台账登记和管理、报表填报等多个环节,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规范,保障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保持能源数据真实、统一、可信,科学核算是关键。

 

  一是研究和改进能源平衡表模型,重新研究制定了国家和地方能源供应和消费总量的核算方法,用以解决在测算温室气体时分别包含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不同口径的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问题。二是研究制定季度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方案,用以解决能耗考核工作的及时性问题(以前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一般是根据能源平衡表模型一年核算一次)。三是积极探索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能源供应和消费账户的编制方法。四是研究并提出了以指数计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级率的方法,简化并方便相关的核算工作。五是研究并提出了节能目标进程指数的计算方法。六是研究并提出了技术节能量、结构节能量的核算方法。

 

  有为才有位,找准定位,搞好服务,加强节能监测、强化统计监督是根本。

 

  一是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加强节能监测。定期对节能降耗、能源供需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国家指导节能降耗工作、调控能源供需提供较为及时的决策依据。利用统计公报、统计摘要、统计年鉴、门户网站等媒体及时发布能耗数据,按期编辑出版《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定期向有关部门印发《能源统计资料》,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能源状况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渠道。

 

  能源统计监测为党中央和国务院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起到了较好的参谋作用。2006117日,《当前我国节能降耗形势分析及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20074月,《必须遏制高耗能产品增速加快的趋势》相继得到曾培炎副总理和温家宝总理批示。2010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给“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国务院于55日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二是强化统计监督。每年与相关部门一起向社会公布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特别是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为了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大统计监督力度,按月向各地区通报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按季公布各地区的能耗增长速度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等指标。

 

  数据质量是生命,严把数据质量关,不断提高能源数据质量是核心。

 

  在严把基层数据质量关的同时,加强对地方能耗数据的审核。建立了月度工业企业能耗数据审核办法、季度能耗数据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数据审核、控制手段。每季度对各地区能耗数据联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审核办法。一是对各地区能耗数据实行地区间集中交叉匿名联审;二是对产业结构相似、经济规模相近的地区进行分类对比审核;三是利用煤炭、成品油、电力省间流入、流出数据,对地区能耗进行总量控制审核;四是每月对各地方煤炭、成品油、电力消费情况实施重点监测,并发布警示通报。通过对企业、地方数据审核和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能耗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完善探索追求

 

  能源统计工作成绩显著,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可再生能源统计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能源统计数据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能源生产与消费统计数据的发布需要进一步规范。

 

  同时,资源环境发展的新课题有待继续研究和探索。

 

  尽管能源统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但是能源统计人固有的理想和追求将敦促他们开拓创新、奋勇前进。(朱春燕/文)

 
 
统计宣传优秀作品
少年统计之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34670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100826) 数据咨询电话:010-68520066、6857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