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张农普的蓝图绘到底——第七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侧记

  • 中国信息报 2016-09-21 16:10:00


  •   “当--当……”一阵悠扬的钟声,伴随着演员们曼妙的舞蹈,第七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在美丽的鱼米之乡——江苏镇江徐徐拉开大幕。

     

      这一次的“开放日”,话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普查 福到农家”成为主题;

     

      这一次的“开放日”,国家统计局首次从京城“移师”镇江,分享农普人的感动,聆听来自农村的声音;

     

      这一次的“开放日”,让社会公众又一次见证了前行中的中国政府统计更加公开、透明的急促脚步……

     



    “惠民”政策带来好日子

     

      “统 计是大众的事业。在一年一度的‘中国统计开放日’里,公开统计工作、传播统计知识、弘扬统计文化,已成为全国统计人的一件盛事,不断拉近了统计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刚一开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健步走上舞台,从“开放日”聊到了农业普查。

     

      “开展农业普查,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如何在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在经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新形势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冲破农产品提价‘天花板’和农业成本太高‘地板’挤压、破解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这两个‘紧箍咒’、尽早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是关系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宁吉喆铿锵而有力的话语回荡在会场。

     

      数猪、数牛、数鸡鸭,数出农家朝气;计粮、计菜、计田地,计出农业根基。国务院农普办常务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张淑英带领观众一同走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业普查。她用“摸清家底,利国利民”8个字,告诉大家普查是“为什么”“为了谁”,是关乎三农家底,是关乎国泰民安。

     

      当大屏幕出现新农村的场景时,人们看到了农民过上富裕生活后的一张张笑脸。一位在镇江丹阳延陵镇生活了68年的农民谢桐洲,走上舞台述说了10年来他亲身经历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

     

      他说,以前,农村一家一户种田,基本没有什么机械,很辛苦却不挣钱。2007年,他领头成立了丹阳嘉贤稻鸭共作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430亩发展到现在的2.1万亩!合作方式也从刚开始的生产合作到现在的一条龙服务,农民省时省工,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好!

     

      分享了谢桐洲老人的“好日子”,大屏幕中出现的另一位老人再一次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他就是被誉为为农服务“110”、让百万农民致富的年逾七旬的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

     

      55 年来,赵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带领百姓致富作为一生的追求。他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了200多亿元的直接收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2002年退休以后,赵老看到茅山老区还尚未脱贫,就到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帮助农民办起了综合性 的社区有机农业合作社。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务农收入比过去翻了四五倍!这个位于茅山老区曾经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镇江最穷村变成了“小康村”。

     

      如今,“戴庄经验”已在全国各地得到积极推广。赵老说,为了得到更加充分的数据信息,他在当地亲自搞过几次农业调查,并通过普查结果,明确了戴庄农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农业普查有着别样感情的赵亚夫老人希望,今年即将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能调查得更全面、更准确,对政策的制定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普查员总是带来最多感动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统计调查开拓了现代的调查方式,这次农业普查就加大 了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遥感和无人机、手持数据采集器(PDA)、联网直报平台等,都将在此次农普中一展身手。”听到主持人的介绍,台下的观众尤其是请 来观摩的江苏大学统计系的大学生们,个个满脸兴奋,聚精会神地期待着揭开三农普这些“神器”的“面纱”。

     

      这时,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小伙子施开分举着他的“秘密武器”——无人机,笑盈盈地走上台,认真地讲解了无人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他说:“三农普首次大面积正式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调查和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测量,实现了从对‘人’调查转变为对‘地’调查,充分展现了‘天、地、人’一体化新型调查模式。遥感调查的成果和调查模式将成为农业普查之后,农作物常规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

     

      随即,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孟兆维展示另一个“神器”——PDA,就像是个大手机,它能够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减轻普查员和调查对象的负担,再不用抱着一摞报表入户,几分钟就能在指尖上完成。

     

      此时,一首《真心英雄》的背景歌曲响彻全场,大屏幕出现了一张张令人感动的画面——全国各地的普查员在三农普试点期间,或行走在乡间泥泞小路,或冒风霜顶雨雪,或跋山涉水疲惫不堪……一首由三十多位镇江统计系统工作人员表演的情景诗朗诵《农普人的歌》,更加生动地诠释了所有普查员忘我的付出。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过去的日子里,农普人用对职业的热忱,丈量出每一片农作物的时空分布,用对职业的忠诚,记录下每一家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果,他们吃苦不怕苦,有难不怕难,有累不喊累,这其中数不清的艰辛和困难从来没阻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

     

      人们更不会忘记,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号角吹响时,千千万万的农普人立下的铮铮誓言——“依法普查,诚信普查,严守保密规定,恪守普查纪律,履行普查职责,做好宣传解释,依照普查制度,不重不漏,保质保量,圆满完成普查任务!”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平凡的普查员总是给人们最多的感动!

     

    对话国家统计局“掌门人”

     

      临近中午,历时二个小时的第七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在大家的不舍中大幕落下,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媒体记者深感意犹未尽。就在这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一句话,令记者们顿时兴奋了起来:“宁吉喆局长应邀给记者们开个‘小灶’,他将留下来答记者问!”

     

      亲切和蔼的宁局长首先“自 报家门”,诚恳地“欢迎大家提问”。新华社记者首当其冲,她说老百姓最关心数据是不是可靠,三农普的数据质量如何保证?宁局长认真地说,数据质量是统计的 生命线。作为10年一次的农业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是普查质量的根本所在。国务院农普办组织了数量相当可观的普查员队伍,就是要拿到三农的第一手资料,审核之后再进行汇总。“三农普的全过程将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作为准则,普查质量会比其他国家更高!”宁局长自信地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关注的是关于农民脱贫的问题。宁局长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解决仍然面临的短板问题。当前最大的短板就是农村还存在着6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实行精准 脱贫、建档立卡,把真正贫困的人摸准。“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就是要把农村的底数摸出来。在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农普或 是农村扶贫脱贫情况专项调查,不仅要摸清贫困户,还要摸清边缘贫困户。”他表示,三农普的调查结果具有扎实的统计信息基础,可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在此基 础上完善精准脱贫政策。

     

      江苏新华日报记者问及如何在三农普中体现对农村出现的新经济、新模式的统计调查?宁局长解释说,这次农业普查与此前相比,在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农村和农民情况的调查,特别是随着中国农业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农村改革在不断深化,农村新型的经营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情况下,出现了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等,这些都要通过对农村的普查进行摸底,及时掌握新的发展态势。另外,普查员还要摸清经营的多种形式,如单纯生产的、生产和经营、生产和销售、生产销售和电商结合等,这也是三农普的一个新课题。

     

      中国信息报记者请宁局长解读一下他对中国政府统计“公开透明”这4个字的理解。宁局长说,公开透明应该是整个政府的工作准则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国家统计局从2010年开始就把‘开放日’作为统计的重要活动,不断打造阳光政府、阳光统计,践行了公开透明的理念。”普查员入村入户,把真实数据统计出来后,就是要把其成果反馈给全社会。全国统计系统不仅要用数字说话,还要为决策服务,为农民服务,为社会各界关注三农问题的人服务,并把历史上的普查数据,把能公开的尽量公开。他强调说:“虽然向国家提供个人和家庭的真实情况,是公民的义务,但政府部门也要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这也是公民的权利。”(记者 魏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100826)
    京ICP备05034670号  数据咨询电话:010-6857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