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 章钟基:喜看统计信息从封闭走向开放


国家统计局 2012-08-06 08:47:08



  国家统计局成立以来,我国统计工作艰苦创业,经历60年风风雨雨,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由于工作岗位关系,我十分欣喜看到改革开放后,统计信息从封闭走向开放。

 

  改革开放前,统计信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统计服务范围狭窄,保密制度过严。回忆我向统计局报到当天,人事处同志告诫说:“统计局是保密单位,要注意统计资料保密,在公共埸所不能暴露自己工作单位”。局内人员查阅使用资料,也要一定手续和限制。那时,向社会发布的统计信息屈指可数。19541960年,每年只发布一次《国民经济发展和计划执行情况统计公报》,1959年发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为庆祝建国十周年,1959年国家统计局编辑出版《伟大的十年》统计资料书,周恩来总理为此书题写了书名。后来由于“三年大跃进”,统计数字严重浮夸;“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连《公报》也取消了。这样“封闭式”统计,实质上是对统计事业的自我封锁。当然,这与当时客观大环境和统计工作条件也有很大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统计局恢复了中断18年之久发布公报的制度,从1979年开始,坚持每年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逐渐充实,时效性提高,得到各方面重视和好评,各大报刊大都全文刊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人们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更迫切了。国家统计局适应新形势,于19828月,编辑出版《中国统计年鉴--1981》,公布历年主要指标数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统计年鉴》,也是统计信息走向开放的“破冰之旅”,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也带来良好的政治反响。有的海外报刊评论:“中国公开统计数字,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目前领导人持有务实态度,既不掩饰落后,也不回避矛盾,而是有信心搞好建设;让国内人民了解真实情况,是政治上走向民主化的新标志,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是中国坚持开放面向世界的新标志,是中国对自已有信心和力量的表现”。

 

  年鉴连年编,年年有新意,第一本年鉴是32开本512页,2011年年鉴16开本1057页,信息量大增。《中国统计年鉴》已连续出版30年。目前由各级统计局编辑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年鉴有115种,各类专业统计年鉴 、资料书也不少。有些专家学者反映,过去缺乏统计数据,研究我国经济只能做定性分析,现在可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统计局做了件大好事。

 

  借助新闻传媒发布统计信息,是搞开放式统计又一个“突破口”。198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通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有组织有计划地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情况,以便国内国外人士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国家统计局积极响应,决定每季度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介绍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传播统计信息快,复盖面广,效果很好。我当8年新闻发言人的体会:开新闻发布会是局内各单位协同作战,许多人在幕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新闻发言人仅是推向前台的代表。发言人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更要坚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绝不能说谎话掩盖矛盾。对于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事先可做些准备,一般说来,西方记者往往是“那壶不开提那壶”。有个时期我国外汇储备贫乏,国营企业亏损严重,通货膨胀率高,这些问题,当时西方记者是每会必问。

 

  1990年前后,省、区、市统计局也相继建立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更规范化,公示各月统计信息发布时间、内容和发布方式,公布的资料更详尽,以便人们解读。人们还可以向中国统计资料馆、互联网查阅统计信息。

 

  引起社会关注的是从2010年开始,每年920日实行“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参加开放日活动的不仅有基层统计人员、统计资料编辑人员、还有统计数据用户、网民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和外国媒体记者。使中国统计信息咨询开放更直接更扩大了一步。

 

  统计信息从封闭走向开放,也加强了统计局与有关部门在经济分析研究方面的合作。吴敬琏、孙尚清等著名经济学家多次参加国家统计局召开的经济分析会,统计人员也经常受邀参加外单位经济研讨会。这有利于统计人员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提高分析研究水平。统计分析方法,也有新的突破,例如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根据主要统计指标的历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制定“经济景气监测指标体系”,以红灯、绿灯、黄灯,分别表示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过热、正常、偏低阶段,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综合司同社会科学院计量研究所合作,运用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预测数据,撰写《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论文,荣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统计研究所利用本所研制的经济模型,预测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实际结果接近。统计人员素质提高,分析方法创新,统计局提供分析报告质量也提高,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咨询、决策服务。统计工作形成为社会公众服务和为党政领导服务“双翼齐飞”的大好局面。李鹏同志担任总理期间,国务院、全国人大财经委召开经济分析会,都首先听取国家统计局领导的汇报。李鹏赞扬统计工作,他说:中国统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报刊杂志经常刊登统计部门、统计人员撰写的经济述评、调查研究报告等文章。19891995年连续7年,每年1月《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国家统计局关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1号统计报告》。改革开放前,人们陌生的统计局,现在是“报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影”。

 

  当前,人们对统计信息的关注、对统计基本知识的了解,都是前所未有。统计信息向社会大众开放,既得到赞扬,也会听到批评之声。统计数据关系各方面的利益,人们从不同视角看统计,提出一些质疑是正常的,即使发达国家也是难免。对于批评,我们要认真对待,把批评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对误解的,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对于我们工作缺点,努力改进;一时难改的,实事求是告诉人们。实际上,我们也这样做了,并取得较好效果。我坚信在全国统计人员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统计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离休干部)

 
 
 
 
 
  中国统计移动资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包括统计新闻、统计数据、统计热点、指标解释和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等。
客户端下载:
iPhone

iPad

android2.2-2.3版本
android3.0及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