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 孙兢新:我的统计情——纪念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60周年


国家统计局 2012-08-04 13:10:42



  在隆重纪念我国政府统计机构诞生60周年的日子里,我浮想联翩。我的大半生是与统计联系在一起的,在高等学校学的专业是统计,毕业后,在政府统计部门工作,又在统计部门退休。

 

  出国学习统计专业

 

  1951年,为了加速培养所需专业的人才,国家决定,在当年就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挑选送一些人到苏联学习。当时,我正在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级学习,被选中。随后,被安排到北京俄文专修学院学了一年俄文。1953年被分配到莫斯科经济统计学院学习。记得,在我们即将出国的前夕,时任党中央和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曾对我们说:国家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专门人才,许多专门人才在国内还不能培养,国家下决心派你们到苏联学习,这是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出国前,周总理曾接见了我们,并对我们说:“在国外你们应表现出中国青年遵守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与道德风尚,你们是新中国青年的代表”。

 

  在我们到苏联学习的第二年,195412月,正在苏联访问、时任国家统计局长的薛暮桥,曾约见我们几位在莫斯科经济统计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并嘱咐我们说,旧中国在统计方面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将来好为我们国家的统计工作做贡献。

 

  19571117,毛主席曾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礼堂对留苏学生讲过这样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讲话时,我才24岁,属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苏联学习的四年中,我们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了种种困难,刻苦学习,经过国家考试,我们都获得了优秀级的毕业文凭。毕业前,我们曾在苏联中央统计局实习。在苏联学习的四年,我们给外国朋友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步入政府统计机构

 

  1957年夏天,我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劳动工资处(后改为文教劳动司)方法制度科工作。新的环境对于我来说是那样陌生。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我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在周边老同志的热情帮助下,学习怎样工作,怎样起草公文,怎样校对文件,甚至怎样接听电话等等。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步适应了工作环境,努力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

 

  1969年,国家统计局大部分干部被下放到襄樊“五七”干校劳动,机关留下了14个人(包括我)。我们被安排在国家计委生产组统计组工作。当时,全国性的综合统计工作几乎中断。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的统计机构几乎瘫痪。有的被合并,有的被撤销,有的省只有一人做统计工作。政府统计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周总理在得知国家一级还有一个统计组时,周总理说:“统计工作不能取消,统计机构还要有,基本统计还要搞,但不搞烦琐哲学”。周总理的指示,为当时统计工作指明了方向,调动了统计干部的积极性,推动了统计工作的恢复、发展和改革。正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70514由国家计委发出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统计工作才逐步得到重建或恢复。随后,一些到干校劳动的同志陆续返回国家统计局工作。

 

  1977年以来,我曾多次参加和组织了全国性调查方案和重要方法制度的设计、制定工作。如1977年,参与了1978年全国科技人员普查办法的起草、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这次调查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摸清我国科技队伍的基本情况、落实党的科技人员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人口调查方面,从1979年开始,我参与了全国人口统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1982年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简易人口普查,每年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国家统计调查制度。30年来,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

 

  1982年以来,我曾参与起草了我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办法、细则、填表说明以及后来作为国家标准基础之一的《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分类标准》等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对于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不仅使我国获得了丰富的人口信息,还为政府科学制定人口政策、人口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也丰富了中国和世界的人口数据库,推动了中国人口学和人口统计技术研究走向了世界。1980年以来我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学术活动。如,1984年,我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人口会议》;1985年,我参加了《1990论世界人口与住房普查专家组会》,参与了主要文件的讨论、修改。1992年,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我国在人口调查方面的交流和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国人口统计事业健康深入发展。

 

  在参与我国199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和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工作中。我曾把人口普查的一些有益经验,譬如,把普查各个阶段工作质量的控制等融入到这两项普查中。我曾参与了一些人口统计科研工作,如利用195319641982年前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编制的《中国人口地图集》,曾荣获“198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研究生命过程、探索人口规律、预测人口发展的重要工具,建立了《中国分类(区域)模型生命表》,曾荣获 199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四十多年来,在国家统计局我曾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副局长等职务。我经历了政府统计工作的建立、曲折、恢复、发展和改革几个阶段。我曾得到所在单位的培养、教育,也得到了老同志们的关心照顾和热情帮助,使我能尽快熟悉业务,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国家统计局长期工作的日子里,许多领导同志对我的精心培养教育与谆谆教导,以及他们为我国政府统计工作的顽强奋斗精神,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关心同志、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不忘。在工作中,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们熟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熟悉统计业务。他们撰写的报告观点鲜明,逻辑性强,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使我受益匪浅。领导和老同志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们的行事风格,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好的影响。

 

  如今,我已年近八旬,正在享受“夕阳红”的美好时光。退休后,我仍然关注着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我为它取得的每一个进展、每一个成就而欢欣鼓舞。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三个提高”、“科学统计”、“诚信服务”、“四大工程”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统计工作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最美不过夕阳红

 

  我总感到,党和国家给予我们这些留学回国人员太多了,而自己的贡献却太少了。我要在有生之年,继续献出更多的光和热。50多年来,统计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我对统计有着割不断的感情。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育和希望。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为了政府统计工作的蓬勃发展,我们兢兢业业地奋斗了大半生,奉献了自己的知识、青春和热血。

 

  1999年我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开始了“第二次人生”。我积极投入到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我曾担任局老干部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和指挥。尽管我视力和听力不好,为了参加活动,我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譬如,为了提高老干部合唱团的演唱水平,我要从选择合唱作品开始,到熟悉作品的创作背景、意境、主题,认真做好每一次排练的准备。1999年,国家统计局老干部合唱团被批准为中国合唱协会的集体会员,并积极参加由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京华之声》合唱音乐会的演出。十多年来,我们曾走出机关,登上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金帆音乐厅、民族文化宫、政协礼堂和人民大会堂的大舞台。我感到,退休后能够做一点过去想做又难以做的事,也是一种幸福。

 

  音乐是我的爱好,是它充实了我的人生,给了我力量和欢乐。音乐使我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美,什么是和谐。我深感,没有歌声便没有生活,就好像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我们老干部合唱团为什么能如此和谐?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同经历,共感受,有着共同的人生;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这个集体,热爱歌唱,珍惜这可贵的黄昏;是因为我们是同事,是战友,我们这些老统计人今天正用自己的歌声,去创造人生更加灿烂的新乐章。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中国统计移动资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包括统计新闻、统计数据、统计热点、指标解释和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等。
客户端下载:
iPhone

iPad

android2.2-2.3版本
android3.0及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