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底,我被调入到莱州市农调队。在统计调查这条路上,我走了28年。28年,我对统计调查事业,说不上有太多太大的贡献,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把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都奉献给了统计调查事业。
刚到农调队,就赶上搞住户年报。为使自己这个“门外汉”成为农调工作的“行家里手”,白天和同志们一起下乡入户整理资料,晚上自学指标解释,不懂就向比我早来半年的同事和队长请教,一个年报搞下来,住户调查的指标关系、逻辑关系、平衡关系全都清楚明了。1985年初,队里按照省队的统一部署进行增点扩户时,我便负责起一个山区乡镇2个村20户记账户的建账、指导、汇总报表工作。为了早日记好账,我有时间便骑着自行车,每天翻山越岭往返20多公里,克服种种困难,辅导记账户建账、记账。不论刮风下雨,大雪纷飞;不管过年过节,放假休息;更不管身体患病,打针吃药……;全身心都用在基础工作上。当记账户掌握要领,会分类记账后,我每月和辅助调查员至少入户2次,一次检查指导,一次月度过录。记得9月底,我到调查点新庄村去月度过录,辅助调查员要去走亲戚,利用晚上时间把账过录好了。我晚上汇总时,发现一户有一笔分类不对,第二天又骑自行车返回村里落实,记账户对我认真负责的精神很受感动。在我的努力和辅助调查员、记账户的积极配合下,记账工作年底检查全市第一。
1986年初秋,队长在济南开会,一天下午打回电话,说是省队对每个县队随机抽选了20户的住户账本,莱州就抽选了我负责的20户,要求明天收齐账本,后天由住户科长带到会上检查。同事老曲自告奋勇,开着当时队里唯一的东风三轮车协助我收账。收完一村的账后,已经11点多了,天也下起了小雨,辅助调查员留我们吃饭,我们不想给他家添麻烦,再说天也不好,想赶紧收齐另一村的账本,所以谢过了辅助调查员,又奔向另一村。出村有一个大坡,雨天路滑,车上不去,我只好冒雨推车,等把车推上去,我的全身都被雨淋透了不说,车又坏了。修好车,老曲也被雨淋透了。两村不到的路,我俩用了2个半小时,下午1点半到了另一村。我俩饿着肚子,在辅助调查员的协助下收齐账本,返回县队已经下午4点多了。第二天,王科长带着账本到省队检查。结果表明,我市记账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1986年夏粮预产期间,我们分头对各自负责的调查点进行预产。晚上回来吃饭时,统计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说要考考我的预产能力和水平。第二天,他带着工业科长,我们三人骑自行车到了一个调查点。我给辅助调查员介绍了情况,我们到了第一个地块,他俩当考官,我和辅助调查员丈量、计算、测算出该地块的平均亩产。副局长认为我完全按照粮食抽样调查的方法步骤操作,基础工作熟练扎实。
1998年4月初,山东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在这样的天气,我和一位同事到农村集市搞市场价格调查。一位卖水产的业户认识我们,说:“你们这样的天气也来调查?”我们回答说:“连你都来,我们能不来?”他说:“你们的工作真不容易。”是啊,如果今天不来,那么,这个调查段就要空着,因为农村5天一个集,我们能不来吗?!调查结束,我的脸上全是土,嘴里全是沙,鞋里也装满了半鞋沙土。这样大的沙尘暴天气,我们共经历了3次。当然,还有突遇下雨的时候,我们没有拿雨具,调查中衣服被湿透也是常有的事。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省队出台了应急调查方案。我队按要求从2月6日开始,每周一、三、五早7时到市场对活禽、鸡蛋、猪肉等7种畜禽产品进行采价,深入细致的访问;8时30分前及时通过电子邮件传输到省队,使省队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强了战胜禽流感疫情的信心。
在莱州市直机关,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下乡,莱州市农调队是唯一的一个。建队初期一直到单位为我们配备摩托车为止,自行车都是我们自己的,也没自行车补贴,大家下乡也从不讲什么条件,队员们的觉悟、心态都很高。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到市委办调研信息科,他们对我们艰苦工作条件下的敬业精神都很佩服。他们中的一位被提拔到一乡镇任工业副书记,分管经委、统计站等部门,下乡调查我到他那里去,他说,在市直机关多年,了解到市直机关部门人员没有不派车下乡的;而唯有你们农调队,不但无车下乡,而且下乡还不给基层添麻烦,难能可贵。我要号召经委、统计站的同志向你学习,让他们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深入一线掌握真实的情况。之后,该镇经委、统计站的同志都分片包干,自行骑车走到了车间和田间地头,为该镇在第一时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镇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2003年4、5、6月份期间,针对一些地区出现“非典”的状况,我队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确保调查队干部及辅助调查员的身体健康,队里减少了对辅助调查员的培训次数,一切调查活动和基层报表都由队长、我和队员们深入一线进行调查,上门收取。利用现场调查、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非典”给全市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快速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5年,国家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我们的调查范围扩大、数量增加,下乡调查有了轿车,部分服务业抽样调查等业务也成了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牢固树立“国家队意识、调查队意识”,坚持独立调查、独立上报,努力“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认真贯彻国家调查制度,圆满完成了国家调查任务。
为了写好统计分析,我一方面学习政治,从讲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一方面认真学习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参加了1985年4月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统计干部电视函授,获得了统计专科大专文凭,提高了综合素质。写的第一篇统计分析,被莱州市电台广播。之后,我按照农村调查工作程序要求,坚持边调查,边汇总,边对资料进行整理,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8年来,我撰写统计分析、信息和调研报告1400篇,被各级采用1100多篇。其中有600多篇被《人民日报》、《市场报》、《农民日报》、《农民文摘》、《中国信息报》、《中国统计》、《调研世界》、《农村大众》、《山东统计》、《烟台日报》等24家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有1篇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50多篇进入领导决策和在国家及省市获奖。同时,我立足岗位,开发农村调查数据,为民排忧解难。写出的《应多栽地瓜》、《应多种小麦》、《应多种小杂粮》、《打好时间差,种地也致富》等信息,反馈给农民,让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村民们称我为“有心人”、“热心人”、“贴心人”和“自家人”。
28年来,由于紧张和劳累,我落下了胃病和腰痛,腰痛手术也没请过假住过院,仍在岗位默默奉献。虽然调查工作清贫,我也不是大款,家属也无太高的收入,但我已丰衣足食,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种知足感。虽然调查工作忙碌,但当自己的建议被领导批示、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文字被报刊发表时,有一种自慰、自信和尽职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也曾获得众多的荣誉:曾被莱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嘉奖,被烟台市委授予“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烟台市人事局、统计局授予“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省农普办授予“全省农业普查先进个人”称号,4次被省农调队授予“全省农村重大信息先进个人”称号,7次被省统计局、农调队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农村统计调查系统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我有一种自豪感。诚然,荣誉的取得,应该归功于局队领导和同志们,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已。
28年统计调查之路,让我品尝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我深知,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将会是新的基点、新的起步,我会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山东莱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