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寒暑,八年春秋,八载情缘,八年成长。扒一扒我与统计的八年过往,嗅一嗅统计的八载芬芳,仔细回味起来,真是一个电话一段情,几许落寞几许成,几经磨砺终出土,笨鸟先飞一路尘。
一、一个电话 一段情缘
投身统计,与统计结缘,时间可以追溯到2003年即将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时候。在北京广播学院附近、京通快速路旁边的京客隆超市里,我与几个同学正在采购一些日常用品,却很贸然地接到了来自河南新乡的电话。
之所以接到这个电话,是因为2003年新乡市人民政府计划从全国各大高校中引进一批人才,充实干部队伍。新乡市人事局受托办理此事,他们正通知简历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到新乡参加考试及面试。家里穷,本不打算参加,但得知他们报销路费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新乡。经过了一系列的组织程序,与时任市统计局党组书记的徐明俭等四人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之后,我怀着几许无奈,拒绝了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昝廷全的劝告,放弃别人需要通过破费才能获得的留京指标,与新乡市统计局签订了三方协议。
伴随着国旗的落降,追逐火车与轨道奏鸣的交响,怀着几分的期待与几许的期盼,孑然一身,我告别了北京广播学院,来到了新乡这片新奇而陌生的土壤。人事主任姚胜建将我迎进办公室,热心地为我抖落身上的一路风尘,热情地给我端上加了少许茶叶的开水,接着是给我到其他科室找凳子、搬凳子……这些举动,让我热泪盈眶,至今仍历历在目。
二、几许落寞 几丝收获
虽然姚主任一个劲地想将我留在人事科,但最终我却被安排到局下属二级事业单位——农调队去做一产核算工作。然而,与我们同一批从四面八方到新乡工作的其他五十多人相处之时,他们总会问我在统计局什么科室工作。当此之时,我的心情就禁不住有些许的落寞。因为,我与他们不一样。他们中,是行政编制的,都分到行政科室工作;是事业编制的,都分到事业单位工作。并且,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了解,通常情况下,只有下属事业单位的人员到行政机关帮忙,而鲜见机关行政人员到下属事业单位帮忙的事例。一想起这些,我的心情就更加地郁闷。
值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科室负责人——花祥。花祥队长是当时市统计局仅有的两位高级统计师之一,从事农业工作二十余年,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市委、市政府乃至农业局、农办等市直部门经常咨询请教的专家。
当时正值一产核算方式的重大变动,由过去用笔、敲计算器过渡到了使用计算机进行程序化处理。我工作很主动,在向前任老同志请教的基础上,下苦功钻研程序,学习业务,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一产核算知识。从与领导的多次沟通与交流之中,我认真揣摩着领导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例如,在我得知领导们在实事求是地掌握本地区数据的同时,非常想了解全省平均增速的基本走势。针对此问题,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新乡以及河南省好几个年度的分季度一产增加值累计增速,分析二者走势,掌握运行特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在一次汇报工作过程中,我大胆预测了全省一产增加值累计增速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预测结果竟然与省统计局最终公布的结果一致。因此,花队长对我更加器重,经常听取我对一些相关情况的看法。除此以外,他再三鼓励我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在熟悉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分析写作能力。正是由于自己工作努力、主动和成效显著,我多次被省农调队评为全省农调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几经磨砺 几许惊喜
2006年是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年份。经过花队长与局党组的多次沟通,并得益于花队长的一再坚持,我被任命为新乡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业务组组长。大型普查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将方案精神向基层统计调查员讲清讲透。在全省方案培训结束之后,针对深涩难懂部分,回到新乡,我反复翻阅方案,最终,根据自己理解,大幅度调整了省局培训课件。我与爱人都是外地人,婚姻大事双方家人都来不了,唯有我俩自己操办。晚上六点请客,但直到下午四点半我才从讲台上下来。为此,我深深地愧对着我的妻子。但是,农普方案的培训却达到了方案讲解不生涩、内容讲解易理解的效果,得到了基层普查员的普遍好评。
在此期间,我有幸结识了当时省农调队、现省国调队监察室主任杨书增。我对农业普查方案的通透理解与对普查疑难问题的对答如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不在其位、不得其所的我于理想寂寞中收获了人生第一份终身难忘的惊喜。2008年初,在农业普查基本结束之后,我终于从农调队调回行政科室——综合科。突然有一天,杨处长辗转给我打来电话,详细询问了我的学历、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及其他很多方面,并称,不要让我问为什么,如再次来电,将是好事。后经了解,原来是省国调队拟从省辖市中选调一名工作人员到省队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我。当然,最终杨处长并没有再次打来电话,但我却终身都感谢、感激与景仰他。是的,一个仅仅是与我相处了近半个月的省处负责人,一个仅仅是听到了我对农业普查方案理解与解答的督导人,一个仅仅是看到了我写的一篇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报告的敬爱的长者,对我青眼有加,一有机会就毫不犹豫地推荐我,你说,我怎能不感谢他,我怎能不感激他,我怎能不景仰他?为此,我挥笔写下了“花褪残红青杏小,千辛渡后笑颜开”的诗句,与此前在农调队写的“贬徙三千终不悔,笑看李广未封侯”相比,稍微多了一些暖色,但却拥着一眶深深的泪水。
随着局领导的调整,我的工作也相应地得到了调整。2009年初,我的工作方向从GDP核算转向了分析报告的写作。我深深地惟恐自己不胜任,因为我写的第一篇大型分析就写到了半夜两点,并且是在第二天早上六点赶到办公室再次修改后才通过的。于是,我下载、整理了2004年以来省局综合处写的各篇季度分析,对每一篇分析进行深入的研读与总结,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与思路。基于此,我迎来了理想寂寞中人生第二份终身难忘的惊喜。2010年初,我根据2009年新乡市整体数据情况,写了一篇《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0年展望分析》。时任常务副市长王战营对这篇分析予以高度评价的同时,让他的秘书葛路明了解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新任局长王炎明是一位公道正派的好领导,他决意让我担任综合科长,至于他如何回覆王市长我不得而知。但是,当我得知王市长因为我的分析而要了解我的情况之时,我很震惊。我不是幸运儿,我深信,馅饼不会砸到我的头上。因此,这种幸运,我一值都不会期盼,也不敢期盼。而我却偏偏遇上了,所以,得知此消息的那一天,我的心整天都如小兔撞鹿,难以平覆。
八年,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一切仿佛在昨天。现在想来,终究我还是幸运的。尽管有几年不在其位,不得其所,但我却没有放弃,并且借助这几年的时间,学会了忍耐,锻炼了韧性。回归行政之后,得益于我的笨鸟先飞,得益于王炎明局长的赞赏,我有了用才华挥洒人生,用青春去做奉献的平台。2009年至今,我写了很多分析报告,有近40余篇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不断地变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如今,“三个提高”吹响了统计发展新号角。我将本着自己的岗位职能,快马扬鞭自奋蹄,努力一天,学习一天,争取进步每一天,不断地与同志们一道,提高自己的数据解读能力,真正地为党委、政府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着力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最后,我想用刚刚写就的《慰怀》与天下所有统计人共勉,希望天下所有统计人都能够:遥看流水想落花,路途风雨任由它;策论提携本真意,快意人生在无暇。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