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的位次大幅上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名列前茅;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国际影响显著增强。
一、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1949年以前,我国战乱不止,贫穷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经济恢复和建设,国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200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1961-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单位:%
国家和地区 |
1961年 |
1979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2008年 |
1961-2008年 平均增长率 |
世界总计 |
4.6 |
4.2 |
2.9 |
4.1 |
3.9 |
2.1 |
3.6 |
美国 |
2.7 |
3.2 |
1.9 |
3.7 |
2.9 |
1.1 |
3.2 |
欧元区 |
6.6 |
3.9 |
3.5 |
3.9 |
2.7 |
0.9 |
3.2 |
日本 |
12.0 |
5.5 |
5.2 |
2.9 |
2.2 |
-0.6 |
4.4 |
中国 |
-27.1 |
7.6 |
3.8 |
8.4 |
11.6 |
9.0 |
7.8 |
中国香港 |
14.9 |
11.6 |
3.9 |
8.0 |
7.0 |
2.5 |
7.0 |
韩国 |
4.9 |
6.8 |
9.2 |
8.5 |
5.1 |
2.2 |
7.0 |
新加坡 |
13.8 |
9.4 |
9.2 |
10.1 |
9.4 |
1.1 |
7.8 |
马来西亚 |
7.6 |
9.3 |
9.0 |
8.9 |
5.9 |
4.6 |
6.5 |
印度 |
3.9 |
-5.2 |
5.5 |
4.0 |
9.7 |
7.3 |
5.0 |
俄罗斯联邦 |
|
|
-3.0 |
10.0 |
7.4 |
5.6 |
0.4 |
巴西 |
10.3 |
6.8 |
-4.3 |
4.3 |
3.7 |
5.1 |
4.4 |
注:俄罗斯联邦为1990至2008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08年数据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00亿美元。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1972年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2008年达到38600亿美元。从1960年到2008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大幅上升。1960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4.6%,1987年曾一度跌至1.6%,此后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8年的6.4%。
1978年,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11位。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是美国的12.3%,日本的25.7%,德国的63.1%,英国的83.1%,法国的90.2%。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是美国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GDP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3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2位的日本的78.6%,比2005年提高29.3个百分点。6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1960-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
1960年 |
2008年 | ||||
国家和 地区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占世界比重(%) |
国家和 地区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占世界比重(%) | |
|
世界总计 |
13488 |
100 |
世界总计 |
601155 |
100 |
1 |
美 国 |
5205 |
38.6 |
美 国 |
142043 |
23.6 |
2 |
英 国 |
723 |
5.4 |
日 本 |
49093 |
8.2 |
3 |
法 国 |
627 |
4.6 |
中 国 |
38600 |
6.4 |
4 |
中 国 |
614 |
4.6 |
德 国 |
36528 |
6.1 |
5 |
日 本 |
443 |
3.3 |
法 国 |
28531 |
4.7 |
6 |
加拿大 |
411 |
3.0 |
英 国 |
26456 |
4.4 |
7 |
意大利 |
404 |
3.0 |
意大利 |
22930 |
3.8 |
8 |
印 度 |
366 |
2.7 |
巴 西 |
16125 |
2.7 |
9 |
澳大利亚 |
168 |
1.2 |
俄罗斯联邦 |
16078 |
2.7 |
10 |
巴 西 |
152 |
1.1 |
西班牙 |
16042 |
2.7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38.6倍
建国6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据世界银行统计,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190美元。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8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7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38.6倍。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比1978年提高了22.2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8年的130位。
1997-2008年中国与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比较
单位:美元
位次 |
1997年 |
2008年 | ||
国家和地区 |
人均国民总收入 |
国家和地区 |
人均国民总收入 | |
1 |
列支敦士登 |
50000 |
列支敦士登 |
① |
2 |
卢森堡 |
47740 |
百慕大 |
① |
3 |
瑞士 |
44440 |
挪威 |
87070 |
4 |
日本 |
38420 |
卢森堡 |
84890 |
5 |
挪威 |
36920 |
海峡群岛 |
68640 |
6 |
百慕大 |
35990 |
瑞士 |
65330 |
7 |
丹麦 |
34670 |
丹麦 |
59130 |
8 |
开曼群岛 |
32000 |
卡塔尔 |
① |
9 |
美国 |
29910 |
瑞典 |
50940 |
10 |
新加坡 |
27180 |
荷兰 |
50150 |
|
中国 |
750(145) |
中国 |
2770(130) |
注:①无数据,近似排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工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但这段时间,我国的工业生产及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猛增长和工业产品的极大丰富,各项工业产品产量先后跃居世界前列。
200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49年相比均大幅增加。棉布产量增长了35倍;煤产量增长了78倍;发电量增长了762倍;原油产量增长了931倍;水泥产量增长了2061倍;钢产量增长了3057倍;化肥产量增长了9707倍。电视机产量从无到有,1978年只生产4000台,到2007年已达到8478万台,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60年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均大幅提升。钢产量1949年居第26位,1978年提升到第5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位。煤产量1949年居第9位,1978年提升到第3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1位。原油产量1949年居第27位,1978年提升到第8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5位。发电量1949年居第25位,1978年提升到第7位,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第2位。化肥、水泥、布等产品产量飞速发展,目前均稳居世界第1位。
1949-200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单位:万吨
工业产品 |
1949年 |
1978年 |
2007年 | |||
产量 |
位次 |
产量 |
位次 |
产量 |
位次 | |
钢 |
16 |
26 |
3178 |
5 |
48928 |
1 |
煤 |
3200 |
9 |
61800 |
3 |
252600 |
1 |
原油 |
20 |
27 |
10405 |
8 |
18632 |
5 |
发电量① |
43 |
25 |
2566 |
7 |
32816 |
2 |
水泥 |
66 |
|
6524 |
4 |
136117 |
1 |
化肥 |
0.6 |
|
869 |
3 |
5825 |
1 |
布② |
19 |
|
110 |
1 |
675 |
1 |
电视机③ |
|
|
0.4 |
8 |
8478 |
1 |
注:①亿千瓦小时。②亿米。③万台。
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建国初期,我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60年后,无论是从经济结构还是城乡人口比重来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是农业大国。但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61-2007年,我国谷物产量增长了3.2倍,肉类产量增长了25.9倍。1949-2007年,大豆、花生、油菜籽、棉花、茶叶、甘蔗分别增长了1.5、9.3、13.5、16.3、27.5、41.8倍。水果产量增长了150倍。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领先地位。1949年,以上农产品的产量均在世界前5位,2007年,除甘蔗、大豆居世界第3位和第4位外,其余均居世界第1位。
1949-2007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单位:万吨
农业产品 |
1949年 |
1978年 |
2007年 | |||
产量 |
位次 |
产量 |
位次 |
产量 |
位次 | |
谷 物 |
|
|
27304 |
2 |
45632 |
1 |
肉 类 |
|
|
1109 |
3 |
6866 |
1 |
棉 花 |
44 |
4 |
217 |
2 |
762 |
1 |
大 豆 |
509 |
2 |
757 |
3 |
1273 |
4 |
花 生 |
127 |
2 |
238 |
2 |
1303 |
1 |
油菜籽 |
73 |
2 |
187 |
2 |
1057 |
1 |
甘 蔗 |
264 |
|
2112 |
7 |
11295 |
3 |
茶 叶 |
4.1 |
3 |
27 |
2 |
117 |
1 |
水 果① |
120 |
|
657 |
9 |
18136 |
1 |
注:①不包括瓜类。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数据库。
四、进出口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非常少。1950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亿美元,居世界的第28位。1950-1977年累计,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只有1606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6.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贸易交往逐年增加。到2008年,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大幅增长。1950-197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而改革开放后,1978-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7.4%,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7%高8.7个百分点;比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平均增速高9.3个百分点;比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八年中,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更是在高位上逐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4%。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195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0.9%。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8%。到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已达2561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7.9%。与美国、德国的差距逐渐缩小。195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5.5%,相当于德国(西德)的23.4%。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6.4%,相当于德国的8%。2008年已分别提高到73.9%和95.9%。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位次不断提升。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的第29位,1990年提升到第15位,2000年提升到第8位,2004年提升到第3位并保持至今。近几年,与第2位的德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两国货物贸易差额为4711亿美元,2005年为3261亿美元,2006年为2544亿美元,2007年已缩小到2122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缩小到1099亿美元。
1950-2008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居世界 位次 |
1950年 |
2008年 | ||||
国家和地区 |
贸易 总额 |
占世界比重(%) |
国家和地区 |
贸易 总额 |
占世界 比重(%) | |
|
世界总计 |
1260 |
100 |
世界总计 |
325420 |
100 |
1 |
美国 |
199 |
15.8 |
美国 |
34665 |
10.7 |
2 |
英国 |
136 |
10.8 |
德国 |
26714 |
8.2 |
3 |
法国 |
62 |
4.9 |
中国 |
25615 |
7.9 |
4 |
加拿大 |
61 |
4.9 |
日本 |
15443 |
4.7 |
5 |
德国 |
47 |
3.7 |
法国 |
13164 |
4.0 |
6 |
荷兰 |
40 |
3.2 |
荷兰 |
12079 |
3.7 |
7 |
比利时-卢森堡 |
36 |
2.9 |
意大利 |
10960 |
3.4 |
8 |
前苏联 |
33 |
2.6 |
英国 |
10899 |
3.3 |
9 |
澳大利亚 |
32 |
2.6 |
比利时 |
9468 |
2.9 |
10 |
意大利 |
27 |
2.1 |
加拿大 |
8748 |
2.7 |
28 |
中国 |
11 |
0.9 |
|
|
|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改革开放前,我国服务贸易十分落后。改革开放后,我国服务贸易以年均17.7%的速度增长,获得了巨大发展。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43亿美元,居世界第3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0.6%;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2%;到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2556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4%。
1982-2007年服务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居世界 位次 |
1982年 |
2007年 | ||||
国家和地区 |
贸易总额 |
占世界比重(%) |
国家和地区 |
贸易 总额 |
占世界 比重(%) | |
|
世界总计 |
7674 |
100 |
世界总计 |
63164 |
100 |
1 |
美国 |
880 |
11.5 |
美国 |
7900 |
12.5 |
2 |
德国 |
653 |
8.5 |
英国 |
4567 |
7.2 |
3 |
法国 |
620 |
8.1 |
德国 |
4427 |
7.0 |
4 |
日本 |
539 |
7.0 |
日本 |
2930 |
4.6 |
5 |
英国 |
513 |
6.7 |
中国 |
2556 |
4.0 |
6 |
意大利 |
305 |
4.0 |
法国 |
2505 |
4.0 |
7 |
荷兰 |
301 |
3.9 |
意大利 |
2255 |
3.6 |
8 |
沙特阿拉伯 |
219 |
2.9 |
西班牙 |
2243 |
3.6 |
9 |
比利时-卢森堡 |
193 |
2.5 |
荷兰 |
1799 |
2.8 |
10 |
加拿大 |
186 |
2.4 |
爱尔兰 |
1796 |
2.8 |
34 |
中国 |
43 |
0.6 |
|
|
|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跃居世界前列
1978年前的29年,我国基本上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9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2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8年我国的FDI达到了924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8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8526.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
1979-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
1979年 |
2000年 |
2007年 | |||
国家和地区 |
FDI |
国家和地区 |
FDI |
国家和地区 |
FDI | |
1 |
美国 |
87 |
美国 |
3140 |
美国 |
2328 |
2 |
英国 |
65 |
德国 |
1983 |
英国 |
2240 |
3 |
加拿大 |
53 |
英国 |
1188 |
法国 |
1580 |
4 |
法国 |
27 |
比利时-卢森堡 |
887 |
加拿大 |
1087 |
5 |
巴西 |
24 |
加拿大 |
668 |
荷兰 |
994 |
6 |
德国 |
17 |
荷兰 |
639 |
中国 |
835 |
7 |
荷兰 |
17 |
中国香港 |
619 |
中国香港 |
599 |
8 |
澳大利亚 |
15 |
法国 |
433 |
西班牙 |
534 |
9 |
西班牙 |
14 |
中国 |
407 |
俄罗斯联邦 |
525 |
10 |
埃及 |
12 |
西班牙 |
396 |
德国 |
509 |
126 |
中国 |
8① |
|
|
|
|
注:①万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库。中国数据除1979年,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8万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16亿美元,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460亿美元,比第二位的日本超出9423亿美元。1979-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加648亿美元。尤其是2001-2008年,年均增加2226亿美元。
1978-2008年外汇储备居前十位国家和地区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
1978年 |
2000年 |
2008年 | |||
国家和地区 |
外汇储备 |
国家和地区 |
外汇储备 |
国家和地区 |
外汇储备 | |
1 |
德国 |
424 |
日本 |
3472 |
中国 |
19460 |
2 |
日本 |
289 |
中国 |
1656 |
日本 |
10037 |
3 |
瑞士 |
174 |
中国香港 |
1075 |
俄罗斯联邦 |
4115 |
4 |
沙特阿拉伯 |
167 |
中国台湾 |
1067 |
中国台湾 |
2917 |
5 |
英国 |
155 |
韩国 |
959 |
印度 |
2466 |
6 |
巴西 |
114 |
新加坡 |
797 |
韩国 |
2005 |
7 |
伊朗 |
109 |
德国 |
497 |
巴西 |
1928 |
8 |
意大利 |
105 |
印度 |
373 |
中国香港 |
1825 |
9 |
西班牙 |
98 |
墨西哥 |
351 |
新加坡 |
1736 |
10 |
法国 |
83 |
英国 |
342 |
阿尔及利亚 |
1431 |
38 |
中国 |
16 |
|
|
|
|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S数据库。
六、国际出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支规模不断壮大
1978年以前,我国出入境旅游人数较少,国际旅游收支有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到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逐年增多。1978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72万人次,到2008年已达到5305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73倍,每年平均增加174万人次。30年来,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1987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7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6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用了4年时间跨过4000万人次大关,用了3年时间跨过5000万人次大关。
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7位上升为2007年的第4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迅猛,由1978年的2.6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亿美元,增长了157倍,年均增加14.1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4%,提高了2.2个百分点。国际旅游收入居世界的位次由1995年的14位,提升到2007年的第7位。
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
位次 |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 ||||||
1995年 |
2007年 |
1995年 |
2007年 | |||||
国家和 地区 |
收入 |
国家和 地区 |
收入 |
国家和 地区 |
人数 |
国家和 地区 |
人数 | |
|
世界总计 |
4861 |
世界总计 |
10284 |
世界总计 |
53597 |
世界总计 |
91147 |
1 |
美国 |
937 |
美国 |
1448 |
法国 |
6003 |
法国 |
8194 |
2 |
法国 |
313 |
西班牙 |
651 |
美国 |
4349 |
西班牙 |
5897 |
3 |
意大利 |
304 |
法国 |
636 |
西班牙 |
3492 |
美国 |
5599 |
4 |
英国 |
276 |
英国 |
471 |
意大利 |
3105 |
中国 |
5472 |
5 |
西班牙 |
274 |
德国 |
469 |
英国 |
2172 |
意大利 |
4365 |
6 |
德国 |
241 |
意大利 |
461 |
墨西哥 |
2024 |
英国 |
3087 |
7 |
奥地利 |
145 |
中国 |
411 |
中国 |
2003 |
德国 |
2442 |
8 |
澳大利亚 |
119 |
澳大利亚 |
291 |
波兰 |
1922 |
乌克兰 |
2312 |
9 |
瑞士 |
114 |
奥地利 |
213 |
奥地利 |
1717 |
俄罗斯联邦 |
2291 |
10 |
荷兰 |
106 |
土耳其 |
206 |
加拿大 |
1693 |
土耳其 |
2225 |
14 |
中国 |
87 |
|
|
|
|
|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国际旅游支出快速攀升。1995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452万人次,到2007年已达到4095万人次,比1995年增长8倍,每年平均增加304万人次。12年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3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2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2007年,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2008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458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89万人次。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17位升为2007年的第6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支出增长迅猛,由1995年的37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333亿美元,增长了8倍,年均增加24.7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0.8%,提高到2007年的3.6%,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国际旅游支出及出境旅游人数
位次 |
国际旅游支出(亿美元) |
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 ||||||
1995年 |
2007年 |
1995年 |
2007年 | |||||
国家和地区 |
支出 |
国家和地区 |
支出 |
国家和地区 |
人数 |
国家和地区 |
人数 | |
|
世界总计 |
4582 |
世界总计 |
9187 |
世界总计 |
57927 |
世界总计 |
110037 |
1 |
德国 |
665 |
美国 |
1096 |
美国 |
5129 |
香港 |
8068 |
2 |
美国 |
609 |
德国 |
935 |
英国 |
4135 |
德国 |
7040 |
3 |
日本 |
470 |
英国 |
885 |
波兰 |
3639 |
英国 |
6945 |
4 |
英国 |
307 |
法国 |
445 |
俄罗斯联邦 |
2133 |
美国 |
6405 |
5 |
法国 |
207 |
日本 |
373 |
马来西亚 |
2064 |
波兰 |
4756 |
6 |
意大利 |
172 |
中国 |
333 |
法国 |
1869 |
中国 |
4095 |
7 |
荷兰 |
132 |
意大利 |
328 |
加拿大 |
1821 |
俄罗斯联邦 |
3429 |
8 |
加拿大 |
127 |
加拿大 |
314 |
日本 |
1530 |
意大利 |
2773 |
9 |
奥地利 |
117 |
俄罗斯联邦 |
243 |
匈牙利 |
1308 |
加拿大 |
2516 |
10 |
俄罗斯联邦 |
116 |
西班牙 |
242 |
荷兰 |
1231 |
斯洛伐克 |
2384 |
25 |
中国 |
37 |
|
|
中国(17) |
452.0 |
|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4番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超过世界所有国家。比美国高3.5个百分点,比欧元区高6.3个百分点,比日本高11.7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7个百分点,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7个百分点,高于所有国家位居第一。
新中国成立60年,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建国初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到目前只剩下1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1%左右。党的十七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更为我国的扶贫事业确立了政策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2000年,中国实现了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1%,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进入21世纪,进一步加大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农村地区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防止了新文盲的产生;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扫盲工作机制,平均每年减少文盲200万名。2008年,全国文盲率降至6.7%。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世界减贫和扫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