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福建省农业普查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11月11日,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农普办联合在福州市召开福建省第三次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福建省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孙希有、省第三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萍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开展农业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全局、十分重大、极为艰巨的基础性工作,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建设新福建的一次省情省力调查,是一项重大的政府行为。认真做好农业普查工作,对于摸清我省“三农”的家底,深入了解“三农”的新变化,深刻地认识基本省情和农村实际,及时调整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认为,宣传是一种文化,会影响大家做人做事的方式。宣传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人的精神和行为的改变和塑造。农业普查工作很重要, 农普的宣传工作,是普查工作中重要的要素,因为农普工作再重要,如果农普的参加对象、主体对象,不懂得农业普查是什么、查什么,不知道农业普查的意义,不作为、不配合,农业普查再重要也是做不好的。解决之计就是要靠宣传。在整个农业普查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对客体、主体的宣传,达到认知又协调。这是农业普查中一个最主要的工作和要素。
会议要求一是要做好认知性宣传。就是让调查对象,一定要知道农业普查,知道农业普查有多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让农业普查对象,也就是说客体知道,做好农业普查工作,将来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利的。如果把农业普查工作做好了,把三农情况真正如实反映出来了,就能让国家的决策有利于农民的生活,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二是要做好解释性宣传。农普调查对象听不懂官话套话,也不愿意听。农业普查宣传工作就要进行解释性宣传,把农业普查的重要性,怎么做,用通俗的语言、农民的语言进行宣传。这样就能让农业普查的调查对象清楚怎么做,做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三是要做好动态性宣传。在农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先进的典型,各种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事,做得好的,要进行动态性宣传。做得不好的,也要宣传。就像曝光不守交通规矩的一样,把它曝光出来。曝光正反两面的动态宣传可以让农业普查质量更好。四是要做好效果性宣传。农普过程中哪个地方做得好,调查对象配合得好,数字很快出来了而且真实准确完整,情况很快摸清楚了,对这种先进典型也要进行效果宣传。这样,对其他效果不太好的地方,有鞭策作用。促进后进的地方反思自己效果为什么不好,对照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而进行查摆分析。分析纠正之后,做好普查。共同努力把认知性宣传、解释性宣传、动态性宣传、效果性宣传做好之后,就做好了普查宣传的“方程式”,让普查宣传的“最优解”落地了,共同求得农业普查的“最优解”。
会议强调各地党委宣传部、农业普查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梳理与安排本地的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主动邀约当地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商议和安排好农业普查的宣传报道,同时要进一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组织好各有关部门、各媒体联合行动。各地党委宣传部门要靠前指挥,主动牵头、协调,积极联系和凝聚教育、文化、艺术、工会、共青团、妇联、有关协会和民间团体等多方面力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农业普查临战前的宣传动员工作,为全面顺利和高质量地开展普查登记工作打下基础。省级媒体和中央驻闽新闻单位是党和政府的主流宣传阵地,要担负起农业普查的宣传重任,要切实将普查宣传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要明确各个时间节点与相应任务,要舍得拿出黄金版面和黄金时段进行公益宣传。
会议强调12月份是农业普查宣传月,各地党委宣传部、农普办要对宣传月工作作出全面、周密的安排,拟定工作计划,在宣传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和步骤以及具体措施上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同时要逐级进行检查,抓好落实,共同努力,把普查宣传工作推向高潮,创造全社会知晓普查、理解普查、支持普查的宣传环境和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普查的宣传工作,切实保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宣传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福建省农普办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雷志亮主持会议,各设区市宣传部领导、农普办主任介绍了各自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媒体单位代表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