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想方设法净化源头数据
农普登记工作展开以来,江苏各级普查办和普查人员强化标准,严守规定、克服困难、落实要求,从填好每一张表,记好每一笔数据做起,紧紧围绕登记质量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登记工作扎实推进。
徐州铜山镇“三定”防控法。一是定额发放普查表。普查登记初期,村普查指导员第一次给每位普查员只发放3户普查表,以后根据每个普查员登记的熟练程度和登记质量,适当增加数量,但每天最多不超过10户,每次都填写发放清单。二是定时验收。每天晚上7点为收表和会审时间,普查员必须到村委会把当天的普查登记表交给普查指导员进行审核验收,及时纠正登记中的错误,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清单,并领走第二天的登记表。三是定点抽查。镇农普办人员分片包村,每天对所分管普查区的登记进度和质量进行抽查,对普查登记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召集普查指导员进行讲解纠正。
丹阳市新桥镇“四抓”落实法。一是抓好计划落实环节。各普查区要按照统一工作步骤、统一时间节点、统一操作流程实施登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具体要求,把现场登记阶段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抓好入户登记环节。在现场登记的第一天,指导员带领普查员一起入户登记5户,根据调查情况,集中讨论、统一认识后,普查员再重新深入普查小区开展登记工作;其次是把握好入户访问登记技巧。入户登记先宣传相关政策,使普查对象明白普查员登门的目的,获得普查对象配合和支持,然后按照普查方案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要求再进行登记。三是抓好质量审查验收环节。对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将自查、互查、议查、督查、执法检查贯穿于整个质量控制体系全过程,形成相互交织、立体互动的质量控制网络,从源头上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四是抓好过录会审环节。实行普查区集中过录,并采取一人过录一人审核的办法,以最大限度控制过录差错。
常州五星街道“三查”把关法。一是各社区农普小组组长,要加强对“三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二是全体普查员对自己所填写的每一张普查表,要按照街道农普办的通知要求,认真地进行自查,特别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细查、多看。然后,由社区组织全体普查员集中进行互查和议查,再由各普查区指导员对每一张普查表进行严格的复查;三是街道农普办在各普查区完成“三查”的基础上,再组织业务骨干对每个普查区的每一张普查表进行严格审核。
句容市宝华镇“三要”规定法。一要制订每日工作序时进度和量化指标,并一步不落地按照序时进度,开展入户登记,不要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没有目标;二要严格按照入户登记的要求和标准,如实登记,不要闭门造车,一经查出,责令整改,并视情节严肃处理;三要认真逐一核实所要登记内容,保证每一张表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保持表内的数据逻辑平衡。
如皋市如城镇“三到位”保质量。一是领导重视到位。镇长、书记和农普办人员共同值班,及时解决登记中的问题,确保全镇农普入户登记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组织措施到位。镇农普办在假期内每天安排一人值班,镇村所有普查指导员全天开通通讯工具,保证上下左右联系畅通。入户登记要求普查员着装整洁,佩戴普查员证,举止得体,用语文明。现场访问尽可能多沟通、多了解,正式登记力求准确、认真、高效;三是督促检查到位。镇农普办、普查指导员按照分工责任区,每天要到3-4个普查区巡视,与普查员一起走访10-15户。镇指导员每天与所分工的村指导员联系一次,村指导员与本普查区所有普查员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现场登记的实况,指导登记业务问题,处置疑点难题,保证农普登记的质量。
灌南县五队乡“四举措”明要求。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农普登记工作由乡长、乡农普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负总责,乡农普办主任负责业务工作,乡农普办成员实行分片包干的办法,进行全天候不间断跟踪督导,各村支部书记为各自普查区登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责任明确到位、落实到位、运转到位。二是落实调查补贴。对全乡非在职的村干部及聘用的其他调查人员,实行误工补贴,补贴标准为300元/人,另按照调查员的实有人数,按平均每人200元的标准,根据登记进度、登记质量考核兑现。三是再掀宣传高潮。在乡政府驻地、全乡各普查区悬挂横幅计30余幅,张贴标语600余张,每天出动宣传车在全乡巡回宣讲农普知识不少于4台次。四是实行定期会审。为便于及时发现登记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预防大面积系统性误差,全面实行“逢3、6、9日定期会审”制度,把误差消灭在源头,确保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