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也开始了一些日子了。这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件事由于都发生在了2008年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短短16天的奥运会对经济普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普查是摸清家底的紧迫需要
每一次申奥,总有很多国家参与激烈竞争。奥运会巨大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毋庸置疑,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提高国家威望等一系列对内对外因素都是举办奥运会的吸引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是举办奥运会最强大的吸引力。
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这个城市就不曾放慢建设的脚步。北京奥运会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必将有力带动工程建筑业,信息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社会各种产业的蓬勃发展。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众多商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奥运会将直接拉动各奥运赞助商的股票价格,对各企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可信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联想集团是第一家加入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的中国企业。2004年以来,联想品牌的总体认知度从62%提高到了68%,美誉度从53%提高到了62%。
北京在奥运会带动下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大幅提升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旅游业等热门行业是否有根本性的提升,是否有新兴产业在奥运会的带动下不断萌生,这些都需要通过一次大型全面的普查摸清家底。全国经济普查正是能满足以上需求的大型全面调查。
二、北京奥运会的组织管理经验给经济普查带来新思路
(一)先进的管理理念
奥运会是规模宏大的综合文化活动,是涉及到众多因素的巨大系统,是在时间空间上的高度集中。举办奥运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行政组织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北京奥运会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作机制,监督程序等多方面加强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使执政手段更加法制化、规范化。
经济普查在时间空间上的集中度虽然比不上奥运会,但是持续的时间和调查的范围却远在奥运会之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从2008年开始,持续到2010年结束,其中包括方案制定、试点、清查、各级培训、登记、数据处理、资料开发等阶段;涉及国家、省市、区县、街乡等四个层级政府机构;涵盖经费调拨、人员选调等行政管理和数据收集、汇总、处理等科技管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以上各项都提供了参考。
以科技管理为例,北京奥运会每天都要记录成千上万个比赛成绩,并且要在最短时间内对他们进行排序、分组、筛选、与以往成绩比较等处理工作。这与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经济普查数据需要录入、汇总、实时向上级普查机构报送。虽然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准确性和时效性却是必不可少的共性。因此,北京奥运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科技手段是经济普查可以学习的地方。
再比如社会志愿者的管理,西城区百盛站点采取了建立志愿者数据库、设立多个指标、综合评定志愿者服务等级的方式。站点负责人根据志愿者面试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特长、服务时间意愿等,将志愿者分成不同梯队,进而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增加性格指标、挖掘潜力指标,不断更新完善数据库,以便为志愿者排班,开展特色服务方面提供更细化的依据,使志愿者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这种建立数据库对人才进行管理的方法,给经济普查调查员队伍的管理提供了借鉴。将调查员按照性别、年龄、专业、参加调查次数等指标分为不同层次、不同梯队进行管理,同时对调查员实行不同层次或专项培训,更有利于调查员队伍在经济普查以及各项普查调查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部门间相互配合
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团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不断提升。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囊括了几乎所有国家部委。这么多部门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沟通协调和相互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沟通意识,培养合作习惯是奥运会留下的宝贵财富,为经济普查提供了借鉴。
作为政府行为,经济普查同样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以北京市为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42个之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必要条件。例如,经济普查清查需要调查员按照门牌号挨家挨户去调查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个体经营户打游击战和不配合程度高是调查员头疼的问题。西城区发挥工商部门对辖区内个体经营户熟悉的优势,将个体经营户的调查工作交给工商局负责,会得到调查员工作效率和清查单位数量双提升的喜人结果。
此外,国税、地税、民政、编办等部门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宣传部积极配合开展经济普查社会宣传动员工作;财政及时落实各级普查经费也都不可或缺的。
经济普查宣传日是另外一个例子。要做好经济普查宣传日,需要经济普查办公室、建委、市政管委、公安局、城管监察大队等部门的共同配合,如果有特殊需要,气象局也要加入进来。这些部门之间只有沟通好了,协调顺了,配合同步了,才能做好经济普查宣传日工作。
三、奥运会及时、公开、透明的宣传为经济普查宣传指明方向
(一)各种媒体全面报道营造声势
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突出抓好奥运新闻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北京日报》等市属报纸共推出4200块奥运专版,北京电台每天播出奥运节目时长超过120小时,北京电视台共播出奥运节目近3000小时。报纸、电视、广播,是广大受众最易接受的媒体,每天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让受众在无意间也能了解到最新赛事,最新报道。
调查对象不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知率低。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普查宣传大部分是静止的,例如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流动宣传例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尚未成为主流。
此外,多种多样,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也是吸引公众目光的重要武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举办了多场别开生面的特色宣传活动。经济普查作为政府行为固然不能太过娱乐,但在宣传过程中也不妨融入现代和时尚的元素,例如在宣传日中以声光电的运用代替以往群众性舞蹈队、秧歌队等的表演;重视经济普查logo的推广,用图形充满公众的眼睛,填满公众的大脑。
(二)及时、公开、透明,树立正面形象
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北京奥运都秉承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这种做法不仅拉近了公众与奥运会的距离,同时在源头遏制了谣言或假新闻的传播,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经济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重要的政府行为,其新闻报道也应遵循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面对社会各界对于经济普查的不了解,不知晓,不配合,甚至种种质疑,只有政府统计部门站出来说真话、说实话,才能化解这些不配合,平息这些质疑。最及时的官方声音是营造舆论氛围的重要方法,也是遏制假新闻的法宝,这是奥运会留给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重要经验。
(三)围绕主题,特色鲜明
北京奥运会推行人文、科技、绿色理念,在宣传过程中,奥组委紧紧围绕这三大理念进行宣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则贯穿北京奥运会始终。北京奥组委全力打造一届让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观众、各方友人感觉亲切、舒适的奥运会,各种宣传活动都渗透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思想。
对于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来说,不妨每次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特点确定一个主题,继而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例如2008年,将主题确定为“如实申报,诚信为本”,借奥运之年社会风气不断提升的契机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既从正面引导,也从反面教育,使大家都意识到如实申报是义务,进而提升经济普查数据质量。
(作者单位:西城区统计局、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