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孙斌育:如何保证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准确性
河南省统计局 2008-11-19 10:44:4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是统计分类的基础,是政府进行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行业划分错误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正是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对行业进行划分的关键时期。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保证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准确性。

 

  1、加强业务培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经过专门培训是难以掌握的,但在普查工作中,对调查业务的培训一般比较重视,而对如何做好行业分类的培训比较薄弱,因此应加强对此项业务的培训。首先是在对普查员的业务培训中,将被调查单位的业务活动内容的填写作为下一个重点,提高普查员对各类单位业务活动填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如布鞋生产,要填“生产布鞋”,不能只填“鞋”或“布鞋”。其次是要加强对县级编码人员的培训。在正式编码前,县普查办公室要对参与编码的人员统一进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专题培训。

 

  2、编制重点行业界定表。对一个县区来说,国民经济的行业类型一般来说是比较集中和比较有限的,因此,各县、区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行业的分布特点,编制本县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代码一览表,便于编码人员查找和掌握,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3、编制常见问题对照表。正式编码前,各县、区应根据在以往编码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容易混淆的经济活动,编制常见问题对照表,并重点予以讲解,以使编码人员不致“重蹈覆辙”。如,个体铝合金门窗、防盗网的生产(一般还负责安装),应是建筑装饰业(4900),不应为加工业的金属门窗制造业(3412)。

 

  4、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参与编码的业务人员往往只熟悉一两个专业,而编码时是按普查区进行分工的,即每个编码人员要对普查区内的所有单位进行编码,就可能涉及到许多行业。因此宜采取编码人员集中办公的方式进行,一是便于编码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提示,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澄清。二是有利于及时地对编码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审核,保证编码的质量。

 

  5、做好与原代码的对比工作。编码工作结束后,应做好与名录库中原有单位的代码的核对工作,以相互验证,进一步保证编码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统计局经普办)


 附件

 相关文档
中国经济普查网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