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陈旭洋:经济普查加强关键指标质量控制的思考
浙江省统计局 2008-12-20 09:11:00
 

  第二次经济普查量大面广,普查内容涉及到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能源消耗、生产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要做到对所有的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因此必须有一套能根据普查对象不同,对其重要、关键指标进行质量把关,以达到控制总体普查数据质量的方法。我就产生关键指标偏差的原因、关键指标体系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谈一些想法。

 

  一、产生关键指标偏差的原因

 

  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经验和平时企业上报报表出错情况分析,发生关键指标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笔误的,有理解错的,也有人为的。我们把发生关键指标偏差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都是为利益而修改关键指标的。因为这些关键指标往往关系到单位利益或相关荣誉,有些单位为自身利益,修改真实数据,有的单位编造不同数据应付不同部门或内部股东,有的单位为荣誉任意虚报一些关键指标。据实际调查,一般企业都有3本帐,多的企业可达7-8本帐,不同版本的账本存在严重干扰了企业真实数据反映;不同性质企业对指标修改的重心不同,大中型工业企业可能有意提高某些指标,而中小型企业却有意调低相关数据,而三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瞒报情况相对较为突出。不同单位为不同利益而对关键指标的修改,对普查数据总体质量产生干扰,如果不加以质量控制,甚至影响普查数据总体质量。

 

  产生关键指标偏差的客观原因,由于统计人员或会计人员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非人为的错误,主要表现在3方面:1、对指标理解偏差,如把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混淆、把年度指标和非年度指标混淆等。在工业报表或投资报表中经常把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填错,一些会计把这个指标理解为历年来的投资额2、计理单位转换错误,特别在能力指标处理时,如变压器单位有个、伏安,千伏安,在个和伏安转换过程中,因为变压器大小不同伏安不同,经常出错。3、录入修改过程中所造成的差错。

 

  二、关键指标体系建立和应用

 

  在填写普查报表和普查数据处理中,可能会因人员不同对关键指标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同控制方式,因此关键指标范畴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明确哪些是关键指标,其含义有是什么,在怎样的条件下应用,和哪些指标有强关联性。关键指标顾名思义是反映一个单位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的核心内容,其指标范围因行业不同略有区别,但所有单位都有其共性关键指标,如行业代码,就业人员,劳动报酬,资产和负债,能源消耗(水、电、油等)。不同行业有其和行业相适应的关键指标,如生产经营工业企业有产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生产能力、产品产量、成本费用、原材料消耗等关键指标;房地产和建筑业除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外还有等级,开发量等关键指标;对贸易业、服务业等各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关键指标,如批发、零售额、进出口等。因此单位关键指标一般由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关键指标及有别其他行业特殊关键指标组成,它们是一个单位灵魂,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这些关键指标也是我们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核心和灵魂。一旦这些指标出现重大偏差,就意味着普查不是十分成功,因此要加强对关键指标的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关键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有行业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报表填写时的,也有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在普查全过程我们以指标体系为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在建立关键指标体系后,对关键指标进行关联,建立关键指标控制系数,形成关键指标控制体系,在普查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控制体系,如普查表填写和手工审核阶段,采用比较简单的控制体系,主要是一些关键中的关键指标,达到快速控制目的。如在分行业企业数据审核中采用分行业企业关键指标控制体系;在总体数据审核中,采用综合关键指标控制体系。这样通过不同关键指标控制体系达到全过程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

 

  三、关键指标质量控制的一些想法

 

  质量控制不仅体现在数据处理阶段,更应从调查入户开始,从源头上把握这些关键指标,否则会出现对不准确数据进行正确汇总的现象。结合普查经验谈一些关键指标质量控制的想法。

 

  1、加强宣传,取消企业主疑虑,使企业真实数据得到反映。要想控制这些关键指标的质量,必须要从源头上开始,要求我们的普查对象必须要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在对企业走访过程中,发现大中型企业有虚报的可能,而中小型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瞒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经济普查意义、目的,让更多企业明白提供真实数据的义务性和必要性。同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使普查数据不成为这些职能部门评比和其他工作的标准,切实取消企业负责人的顾虑,确保从政策层面上使真实数据上报成为可能。

 

  2、加强执法,促使企业依法上报真实关键指标。由于不真实上报关键指标的单位多,涉及面广,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执法,因此要抓重点、查典型、多宣传,努力做到查处一家,影响一批的效果,从法律层面上确保企业能上报真实的关键指标。同时加强对那些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而要求其下属基层单位提供不真实统计数据的行为查处力度。

 

  3、加强培训,及时发现问题。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单位伪造一些关键指标,从严格审核角度上理解,总会有大小不等的漏洞,只要我们的普查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对普查对象提供一些明显数据错误就会得到纠正。因此要加强普查员培训工作,一方面是责任心、素质培训,同时加强相关统计业务培训,特别是关键指标内部联系和相关逻辑关系,使他们能够快速判断这些关键指标是否有重大出入。

 

  4、建立可信、快速企业关键指标评估体系。要评估企业关键指标质量,我们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并且有可信度高的评估体系。其特点快速、针对性和说服力强,要建立这样一个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关键指标分类,根据行业和区域不同分类评估。关键指标可分为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两类指标,基本情况属于静态指标,其评估标准,填写规范,定性准确,信息齐全等方面评估。而生产经营性关键指标关联性强,但普查对象填写随意较大,一方面通过关联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根据行业特点评价。

 

  关联性指标体系:产销率、利润率、平均工资、原材料消耗和成本关系,成本与产值关系,产量与产值关系,产量与生产能力关系,产量与能源消耗关系,工资总额与产值关系,工资总额与社保、养老保险关系等。我们对这些相对指标建立正比或反比关系,并根据行业区域不同,及企业自身状况,给出相对合理,变动范围进行评估。如电器行业产销率相对较低一般为9095%之间,如过低或过高,可能会存在问题。如劳动报酬评估可根据平均工资、养老保险及相关福利进行评估,建立企业走访和部门数据比较评估体系。对中小型企业我们对关键指标评估可深入企业一线和各不同部门,如深入车间了解,机器设备开工情况,开工率,生产完整产品工人人数,工人工资,产品类型和价值等,深入管理部门了解工资发放和福利标准和年薪标准及管理人员人数,进行数据关联和核实,对关键能耗指标可和电力、自来水公司配合,采用部门数据作评估依据,和其他数据关联进行评估。

 

  5、建立责任制,落实奖罚分明制度,确保关键指标的准确性。对于“三上”企业,我们可以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由企业财务人员和相关企业领导负责,签订责任书,确保关键指标质量,对大量规下企业,我们可以考虑与普查员订立责任书,并附一份现场数据核实情况说明书,在此说明书中,要求普查员对关键指标入户到车间或其他方法核实作一个数据说明,说明书制成固定格式,由普查员入户对不同人员询问作询问数据记录,并以此作为奖罚依据之一,这样从制度上约束普查员从严控制关键指标。

 

  6、建立规下综合数据关键指标评估体系

 

  规下数据包括:工业个体,工业规下企业和三产规下企业和个体。

 

  1、先核准单位数,由单位数评估2007年产均指标。

 

  2、建立清查户均关键指标,并和2007年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3、结合08年增长率和清查数据比重,推出算08年户均关键指标,并推出全部综合数据和抽样数据比较。

 

  4、根据比较结束,进行评估和调整,调整从行业和分专业相结合方法,尽量调整核实普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抽样数据,确保数据衔接。

 

  总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关键指标产生偏差的原因,根据各种原因结合本地实际,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杜绝不真实的数据上报,这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核体系,就可以有效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确保关键指标不出现重大的偏差。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经普办)


 附件

 相关文档
中国经济普查网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