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统计局
2010年4月28日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7978个,从业人员305.8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46.2%和29.2%。工业个体经营户19.7万户,从业人员65.8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 20.1%和 9.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952个,占1.6%;集体企业2242个,占3.9%;私营企业46859个,占80.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09个,占0.9%;外商投资企业778个,占1.3%;其余类型企业6638个,占11.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5.0%,集体企业占2.9%,私营企业占47.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8%,外商投资企业占4.9%,其余类型企业占26.5%(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个) |
从业人员(万人) |
合 计 |
57978 |
305.8 |
内资企业 |
56691 |
282.2 |
国有企业 |
860 |
25.3 |
集体企业 |
2242 |
8.9 |
股份合作企业 |
514 |
2.7 |
联营企业 |
101 |
0.7 |
国有联营企业 |
13 |
0.3 |
集体联营企业 |
50 |
0.2 |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
8 |
0.1 |
其他联营企业 |
30 |
0.1 |
有限责任公司 |
4612 |
69.3 |
国有独资公司 |
92 |
20.8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4520 |
48.6 |
股份有限公司 |
681 |
27.2 |
私营企业 |
46859 |
146.3 |
其他企业 |
822 |
1.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509 |
8.7 |
外商投资企业 |
778 |
15.0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3162个,制造业52881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935个,分别占5.5%、91.2%和3.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13.8%,制造业占82.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4.1%。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纺织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3.0%、10.2%和5.9%(详见表2)。
表2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
企业法人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合 计 |
57978 |
305.8 |
采矿业 |
3162 |
42.3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26 |
31.3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507 |
4.3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87 |
1.5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2123 |
5.1 |
其他采矿业 |
19 |
. . . |
制造业 |
52881 |
251.0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5512 |
15.2 |
食品制造业 |
1202 |
6.0 |
饮料制造业 |
1746 |
7.2 |
烟草制品业 |
8 |
1.0 |
纺织业 |
1976 |
17.9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2261 |
15.8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585 |
4.3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903 |
8.8 |
家具制造业 |
1019 |
2.1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969 |
4.0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1227 |
3.4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675 |
5.3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62 |
0.8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2553 |
13.2 |
医药制造业 |
460 |
5.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96 |
0.7 |
橡胶制品业 |
465 |
3.5 |
塑料制品业 |
2427 |
8.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1024 |
39.7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32 |
8.3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399 |
4.8 |
金属制品业 |
2665 |
9.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521 |
15.5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855 |
8.0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2200 |
16.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2142 |
14.9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62 |
5.3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389 |
1.6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974 |
3.4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472 |
1.2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935 |
12.5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793 |
9.6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07 |
0.6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35 |
2.3 |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 量 |
|
|
原煤 |
万吨 |
11649.5 |
|
卷烟 |
亿支 |
1161.7 |
|
纱 |
万吨 |
56.9 |
|
硫酸(折100%) |
万吨 |
335.6 |
|
烧碱(折100%) |
万吨 |
25.7 |
|
纯碱(碳酸钠) |
万吨 |
37.2 |
|
乙烯 |
万吨 |
0.2 |
|
合成氨(无水氨) |
万吨 |
205.0 |
|
水泥 |
万吨 |
6135.1 |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844.2 |
|
粗钢 |
万吨 |
1776.0 |
|
钢材 |
万吨 |
1960.0 |
|
氧化铝 |
万吨 |
1.2 |
|
金属切削机床 |
万台 |
3.5 |
|
汽车 |
万辆 |
57.1 |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1077.4 |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661.2 |
|
集成电路 |
万块 |
1724.7 |
|
彩色电视机 |
万部 |
243.3 |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124.8 |
|
(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11327.3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28.2%;负债合计6858.7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32.3%;所有者权益合计[1]4468.6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22.2%(详见表4)。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采矿业为62.6%;制造业为57.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73.4%。
表4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
资产合计 |
负债合计 |
所有者权益
合计 |
|
|
合 计 |
11327.3 |
6858.7 |
4468.6 |
|
采矿业 |
1774.1 |
1111.1 |
663.1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302.5 |
957.3 |
345.2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341.0 |
98.7 |
242.3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40.8 |
17.0 |
23.9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89.1 |
37.9 |
51.2 |
|
其他采矿业 |
0.7 |
0.3 |
0.5 |
|
制造业 |
7703.9 |
4390.3 |
3313.6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385.0 |
199.9 |
185.1 |
|
食品制造业 |
166.5 |
97.5 |
69.0 |
|
饮料制造业 |
204.8 |
123.0 |
81.8 |
|
烟草制品业 |
128.8 |
27.0 |
101.8 |
|
纺织业 |
263.9 |
160.0 |
103.9 |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92.0 |
50.0 |
42.0 |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55.7 |
29.1 |
26.6 |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14.5 |
54.8 |
59.7 |
|
家具制造业 |
31.3 |
14.9 |
16.3 |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21.1 |
64.1 |
57.1 |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81.0 |
38.0 |
43.0 |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30.9 |
17.7 |
13.2 |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95.7 |
83.8 |
11.9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528.0 |
310.6 |
217.4 |
|
医药制造业 |
170.2 |
90.3 |
79.8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43.5 |
23.2 |
20.3 |
|
橡胶制品业 |
118.9 |
73.5 |
45.4 |
|
塑料制品业 |
240.4 |
132.5 |
107.9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44.3 |
402.6 |
341.7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50.6 |
497.8 |
352.9 |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407.8 |
277.3 |
130.5 |
|
金属制品业 |
225.4 |
121.3 |
104.1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442.7 |
236.8 |
205.9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54.6 |
139.6 |
115.0 |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906.0 |
592.5 |
313.5 |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664.4 |
374.6 |
289.9 |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12.1 |
96.9 |
115.2 |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65.5 |
29.5 |
36.0 |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40.3 |
22.2 |
18.1 |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17.8 |
9.0 |
8.8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849.2 |
1357.3 |
491.9 |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1675.4 |
1273.3 |
402.1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56.6 |
35.4 |
21.2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17.2 |
48.6 |
68.7 |
|
(四)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2018.1亿元,比2004年增长187.1%。其中,采矿业占8.1%,制造业占82.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9.3%。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行业有25个,比2004年增加11个。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712.5亿元,比2004年增长179.0%。其中,采矿业占14.0%,制造业占77.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8.3%。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20个,比2004年增加15个(详见表5)。
表5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润总额 |
合 计 |
12018.1 |
712.5 |
采矿业 |
970.0 |
99.9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695.4 |
67.6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38.5 |
15.6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45.1 |
6.9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90.3 |
9.8 |
其他采矿业 |
0.7 |
0.1 |
制造业 |
9924.5 |
553.8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798.4 |
49.1 |
食品制造业 |
183.3 |
8.7 |
饮料制造业 |
188.7 |
14.8 |
烟草制品业 |
174.1 |
19.8 |
纺织业 |
308.3 |
12.5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139.4 |
7.9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 |
94.1 |
7.9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85.3 |
12.4 |
家具制造业 |
37.0 |
3.9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35.7 |
8.0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77.7 |
6.9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42.3 |
2.5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253.8 |
-21.5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675.8 |
45.4 |
医药制造业 |
142.4 |
12.0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35.8 |
1.3 |
橡胶制品业 |
111.7 |
5.7 |
塑料制品业 |
292.7 |
18.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668.0 |
59.5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325.2 |
40.3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32.2 |
18.2 |
金属制品业 |
305.5 |
21.9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498.7 |
51.1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78.3 |
24.5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829.8 |
28.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975.9 |
59.9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63.4 |
15.6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58.7 |
8.9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63.0 |
5.4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49.0 |
4.0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123.6 |
58.8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71.1 |
54.4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8.4 |
2.4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4.0 |
2.0 |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前五位的地区是:合肥19.5%、马鞍山11.7%、芜湖10.7%、安庆7.2%和铜陵6.8%。合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超过百亿元。
(五)企业科技活动
2008年末,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3]有1667个,占14.6%;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有681个,占6.0%。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56.0%,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28.4%。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人员10.9万人,比2004年末增长181.5%。2008年,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为202.0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69.4%。
在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较快增长,2008年为69.6亿元,比2004年增长232.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投入强度[4]为0.63%,高于2004年0.58%的水平。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61.2亿元,投入强度为0.84%,高于2004年0.68%的水平。分行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情况(详见表6)。
表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的行业分布
|
经费投入(万元) |
投入强度(%) |
合 计 |
696136.7 |
0.63 |
采矿业 |
41226.5 |
0.46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39853.9 |
0.58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173.4 |
0.10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199.2 |
0.04 |
制造业 |
654214.9 |
0.73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1307.0 |
0.17 |
食品制造业 |
4779.6 |
0.29 |
饮料制造业 |
7860.4 |
0.46 |
烟草制品业 |
3092.8 |
0.18 |
纺织业 |
6629.3 |
0.24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99.0 |
0.01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187.9 |
0.02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6.0 |
. . . |
家具制造业 |
|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2764.4 |
0.23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2967.9 |
0.48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21.0 |
0.01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193.7 |
0.01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30508.8 |
0.49 |
医药制造业 |
22985.4 |
1.73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855.6 |
0.25 |
橡胶制品业 |
25540.5 |
2.42 |
塑料制品业 |
22649.2 |
0.9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171.3 |
0.07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29154.0 |
0.22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3333.4 |
1.01 |
金属制品业 |
15417.1 |
0.59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5871.4 |
0.81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4043.0 |
0.97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41192.3 |
1.7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37139.2 |
1.46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33280.2 |
2.22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7586.8 |
1.47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1567.7 |
0.32 |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695.3 |
0.01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695.3 |
0.01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亿元的地区是: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蚌埠、淮南、宣城、淮北、巢湖、滁州。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4]产值1130.9亿元,新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为45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75件;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0.2%,比2004年增加4.9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9197个,从业人员172.1万人;建筑业个体经营户8.4万户,从业人员60.0万人。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317个,占3.4%;集体企业319个,占3.5%;私营企业6519个,占70.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329个,占14.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个,占0.1%;外商投资企业14个,占0.2%;其余类型企业687个,占7.5%。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8.3%,集体企业占5.5%,私营企业占35.2%,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32.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均占0.3%;其余类型企业占8.2%(详见表7)。
表7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9197 |
1720520 |
内资企业 |
9171 |
1715378 |
国有企业 |
278 |
248742 |
集体企业 |
319 |
94678 |
股份合作企业 |
88 |
14721 |
联营企业 |
23 |
6954 |
国有联营企业 |
1 |
3 |
集体联营企业 |
9 |
607 |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
5 |
5748 |
其他联营企业 |
8 |
596 |
有限责任公司 |
1368 |
624122 |
国有独资公司 |
39 |
66882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1329 |
557240 |
股份有限公司 |
237 |
99686 |
私营企业 |
6519 |
605269 |
其他企业 |
339 |
2120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2 |
2712 |
外商投资企业 |
14 |
2430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51%;建筑安装业占11.1%;建筑装饰业占23.5%;其他建筑业占14.4%。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0%;建筑安装业占7.9%;建筑装饰业占4.5%;其他建筑业占7.6%(详见表8)。
表8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
合 计 |
|
|
资质内企业 |
资质外企业 |
企业法人
(个) |
从业人员
(人) |
企业法人
(个) |
从业人员
(人) |
企业法人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9197 |
1720520 |
2719 |
1505129 |
6478 |
215391 |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
4686 |
1375941 |
1444 |
1224743 |
3242 |
151198 |
建筑安装业 |
1024 |
135511 |
382 |
115954 |
642 |
19557 |
建筑装饰业 |
2164 |
78240 |
561 |
57950 |
1603 |
20290 |
其他建筑业 |
1323 |
130828 |
332 |
106482 |
991 |
24346 |
(二)建筑业总产值
2008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2152.1亿元。其中,资质内企业[6]完成1890.8亿元,资质外企业完成261.3亿元。
在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4.3%;建筑安装业占8.8%;建筑装饰业占3.5%;其他建筑业占3.4%(详见表9)。
表9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建筑业总产值的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
合 计 |
|
|
资质内企业 |
资质外企业 |
合 计 |
2152.1 |
1890.8 |
261.3 |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
1814.0 |
1630.8 |
183.2 |
建筑安装业 |
189.8 |
165.2 |
24.5 |
建筑装饰业 |
74.2 |
51.2 |
23.0 |
其他建筑业 |
74.1 |
43.5 |
30.6 |
(三)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
2008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78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75.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623.4亿元,其中,住宅建筑竣工面积4947.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387亿元(详见表10)。
表10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
|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
房屋建筑竣工价值
(亿元) |
合 计 |
7875.0 |
623.4 |
厂房、仓库 |
1208.0 |
92.0 |
住宅 |
4947.3 |
387.0 |
办公用房 |
613.2 |
55.9 |
批发和零售用房 |
96.4 |
7.3 |
住宿和餐饮用房 |
76.7 |
7.3 |
居民服务业用房 |
71.6 |
5.3 |
教育用房 |
511.4 |
37.7 |
文化、体育用房 |
34.9 |
4.3 |
卫生医疗用房 |
96.6 |
8.3 |
科研用房 |
5.8 |
0.8 |
其他用房 |
213.0 |
17.4 |
(四)资产负债
2008年末,资质内建筑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为1409.3亿元,负债合计为94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8%(详见表11)。
表11 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行业分布
单位:亿元
|
资产合计 |
负债合计 |
合 计 |
1409.3 |
941.4 |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
1182.4 |
811.8 |
建筑安装业 |
144.9 |
89.5 |
建筑装饰业 |
48.1 |
23.3 |
其他建筑业 |
33.8 |
16.7 |
(五)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8年,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1832.6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6.4%,建筑安装业占8.5%,建筑装饰业占2.9%,其他建筑业占2.2%;利润总额65.2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79.3%,建筑安装业占13.1%,建筑装饰业占4.9%,其他建筑业占2.7%(详见表12)。
表12 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
工程结算收入 |
利润总额 |
合 计 |
1832.6 |
65.2 |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
1854.1 |
51.7 |
建筑安装业 |
155.7 |
8.6 |
建筑装饰业 |
52.2 |
3.2 |
其他建筑业 |
40.5 |
1.7 |
注释:
[1]所有者权益合计: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3]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是指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并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4]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是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5]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研制,但尚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投产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6]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是指依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1年第87号)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2001]82号),已经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指虽然没有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但实际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7]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是指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的建筑业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是指具有专业承包资质,可以承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的建筑业企业。不包括资质以外的建筑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8]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