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天津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011/01/12 14:59

|

Aa

字体:
|

天津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市统计局 市科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 市财政局 市国防科工办

 

2010115

 

根据天津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开展R&D活动企业[2]分布情况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62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203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0.2%

 

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52,8.4%;其他内资企业415个,占66.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2个,占6.8%外商投资企业111个,占17.9%(详见表1)。

 

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R&D企业及所占比重

 

 

R&D活动的企业数()

占同类型企业的比重

(%)

合计

620

9.0

内资企业

467

9.8

国有企业

34

18.8

集体企业

11

4.2

股份合作企业

11

9.8

联营企业

1

5.6

有限责任公司

180

20.0

    国有独资公司

18

54.5

股份有限公司

45

39.1

私营企业

180

5.7

其他企业

5

9.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2

10.7

外商投资企业

111

6.5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R&D人员41010人,是2000年的2.4倍;其中女性9973人,占24.3%。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0055人年,是2000年的2.7倍。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123.84亿元,是2000年的8.5倍,年平均增长26.8%;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3] 0.94%,比2000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107.73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1.13%,比2000年提高0.47个百分点。

 

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42.29亿元,占34.1%;其他内资企业55.65亿元,占45.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30亿元,占3.5%;外商投资企业21.60亿元,占17.4%

 

按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107.72亿元,占87.0%(详见表2)。

 

2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

 

行业

 

经费

投入

(亿元)

投入

强度

%

行业

经费

投入

(亿元)

投入

强度

%

   

123.84

0.9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73

1.37

采矿业

14.99

1.34

医药制造业

4.64

1.6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

 -

化学纤维制造业

0.02

0.2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4.47

1.68

橡胶制品业

0.76

0.7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

 -

塑料制品业

0.69

0.3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4

0.23

非金属矿采选业

0.52

4.7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0.95

1.43

制造业

107.72

0.9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50

0.22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8

0.49

金属制品业

3.58

0.65

食品制造业

0.52

0.26

通用设备制造业

5.20

0.83

饮料制造业

0.77

0.75

专用设备制造业

8.51

1.87

烟草制造业

0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94

0.33

纺织业

1.53

2.4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81

1.1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25

0.1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2.70

0.8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09

0.4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76

1.3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3

0.1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05

0.09

家具制造业

0.34

0.8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2

0.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55

0.6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09

0.24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18

0.5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11

0.2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03

0.1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49

0.53

 

 

 

 

三、R&D项目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3192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28783人年,项目经费97.80亿元。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4]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39.6%,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占26.3%,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占9.8%,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占4.7%,减少环境污染项目占2.7%,技术原理研究项目占9.3%,节约原材料项目占1.5%,其他项目占6.1%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84.5%,地方科技项目占6.2%,国家科技项目占1.9%,其他企业委托项目占2.3%;其他项目占5.1%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73.6%,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5.9%,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占3.9%,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占10.5%,与境外机构合作项目占3.3%,其他合作形式项目占2.8%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560个,比2000年增长65.7%。机构人员28886人,是2000年的2.4倍;其中博士和硕士2991人,占10.4%2000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全年机构经费64.04亿元,是2000年的5.2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83.64亿元,是2000年的6.1倍。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5]产值2907.11亿元,是2000年的5.9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826.27亿元,是2000年的6.6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1.4%,与2000年持平。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7162件,是2000年的14.8倍;其中发明专利2782件,是2000年的17.7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38.8%,比2000年提高6.4个百分点。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开展R&D活动企业: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3]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4]本公报中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按项目来源分以及按项目合作形式分的数据,均只包括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R&D项目。

 

[5]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天津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市统计局 市科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 市财政局 市国防科工办

 

2010115

 

根据天津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开展R&D活动企业[2]分布情况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62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203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0.2%

 

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52,8.4%;其他内资企业415个,占66.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2个,占6.8%外商投资企业111个,占17.9%(详见表1)。

 

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R&D企业及所占比重

 

 

R&D活动的企业数()

占同类型企业的比重

(%)

合计

620

9.0

内资企业

467

9.8

国有企业

34

18.8

集体企业

11

4.2

股份合作企业

11

9.8

联营企业

1

5.6

有限责任公司

180

20.0

    国有独资公司

18

54.5

股份有限公司

45

39.1

私营企业

180

5.7

其他企业

5

9.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2

10.7

外商投资企业

111

6.5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R&D人员41010人,是2000年的2.4倍;其中女性9973人,占24.3%。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0055人年,是2000年的2.7倍。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123.84亿元,是2000年的8.5倍,年平均增长26.8%;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3] 0.94%,比2000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107.73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1.13%,比2000年提高0.47个百分点。

 

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42.29亿元,占34.1%;其他内资企业55.65亿元,占45.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30亿元,占3.5%;外商投资企业21.60亿元,占17.4%

 

按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107.72亿元,占87.0%(详见表2)。

 

2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

 

行业

 

经费

投入

(亿元)

投入

强度

%

行业

经费

投入

(亿元)

投入

强度

%

   

123.84

0.9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73

1.37

采矿业

14.99

1.34

医药制造业

4.64

1.6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

 -

化学纤维制造业

0.02

0.2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4.47

1.68

橡胶制品业

0.76

0.7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

 -

塑料制品业

0.69

0.3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4

0.23

非金属矿采选业

0.52

4.7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0.95

1.43

制造业

107.72

0.9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50

0.22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8

0.49

金属制品业

3.58

0.65

食品制造业

0.52

0.26

通用设备制造业

5.20

0.83

饮料制造业

0.77

0.75

专用设备制造业

8.51

1.87

烟草制造业

0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94

0.33

纺织业

1.53

2.4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81

1.1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25

0.1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2.70

0.8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09

0.4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76

1.3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3

0.18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05

0.09

家具制造业

0.34

0.8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2

0.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55

0.6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09

0.24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18

0.5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11

0.2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03

0.1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49

0.53

 

 

 

 

三、R&D项目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3192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28783人年,项目经费97.80亿元。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4]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39.6%,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占26.3%,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占9.8%,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占4.7%,减少环境污染项目占2.7%,技术原理研究项目占9.3%,节约原材料项目占1.5%,其他项目占6.1%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84.5%,地方科技项目占6.2%,国家科技项目占1.9%,其他企业委托项目占2.3%;其他项目占5.1%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73.6%,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5.9%,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占3.9%,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占10.5%,与境外机构合作项目占3.3%,其他合作形式项目占2.8%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560个,比2000年增长65.7%。机构人员28886人,是2000年的2.4倍;其中博士和硕士2991人,占10.4%2000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全年机构经费64.04亿元,是2000年的5.2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83.64亿元,是2000年的6.1倍。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5]产值2907.11亿元,是2000年的5.9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826.27亿元,是2000年的6.6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1.4%,与2000年持平。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7162件,是2000年的14.8倍;其中发明专利2782件,是2000年的17.7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38.8%,比2000年提高6.4个百分点。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开展R&D活动企业: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3]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4]本公报中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按项目来源分以及按项目合作形式分的数据,均只包括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R&D项目。

 

[5]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