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海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2010/12/29 10:18

|

Aa

字体:
|

青海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青海省统计局 科技厅 发改委

教育厅 财政厅 经委

 

为全面掌握我省R&D[1]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按照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经省政府批准,省统计局、科技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经委2009联合开展了青海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1231,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2]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 以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等情况。

在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全社会R&D主要指标数据公布如下:

一、        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R&D人员751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554人,占47.3%;女性人员2237人,占29.8%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R&D人员770人,高等学校1498人,工业企业2348人,非工业企业1448人,事业单位1446人。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 4603人年,其中研究人员[4] 3001人年,占65.2%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1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606人年,占13.2%;应用研究人员1338人年,占29.1%;试验发展人员2661人年,占57.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9倍、2.1倍和2.0倍。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R&D总经费7.6亿元,是2000年的5.8倍,年平均增长21.7%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R&D经费1.0亿元,高等学校经费0.6亿元,工业企业经费4.1亿元,非工业企业经费1.0亿元,事业单位经费0.9亿元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0.7亿元,占9.2%;应用研究经费1.7亿元,占22.4%;试验发展经费5.1亿元,占67.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11.7倍、8.5倍和5.1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2.2亿元,占28.9%;企业资金5.1亿元,占67.1%;其他资金0.3亿元,占3.9%

按地区分,西宁市R&D经费5.3亿元,海东地区R&D经费428万元,海北州R&D经费95万元,海南州R&D经费88万元,海西州R&D经费2.3亿元。

三、R&D项目(课题) [5]情况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1163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4017人年,项目经费5.1亿元。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开展R&D项目219项,高等学校574项,工业企业147项,非工业企业78项,事业单位145项。

四、研究开发机构[6]情况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16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2485人,机构R&D经费4.0亿元,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6.1亿元。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开发机构10个,占8.6%;农业科学领域18个,占15.5%;医药科学领域7个,占6.0%;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64个,占55.2%;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17个,占14.7%

按执行部门分,高等学校有研究开发机构26科研机构有22个,工业企业有35,非工业企业有26,事业单位有7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3]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3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4]研究人员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5]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6]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青海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青海省统计局 科技厅 发改委

教育厅 财政厅 经委

 

为全面掌握我省R&D[1]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按照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经省政府批准,省统计局、科技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经委2009联合开展了青海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1231,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2]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 以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等情况。

在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全社会R&D主要指标数据公布如下:

一、        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省R&D人员751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554人,占47.3%;女性人员2237人,占29.8%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R&D人员770人,高等学校1498人,工业企业2348人,非工业企业1448人,事业单位1446人。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 4603人年,其中研究人员[4] 3001人年,占65.2%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1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606人年,占13.2%;应用研究人员1338人年,占29.1%;试验发展人员2661人年,占57.8%。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9倍、2.1倍和2.0倍。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省R&D总经费7.6亿元,是2000年的5.8倍,年平均增长21.7%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R&D经费1.0亿元,高等学校经费0.6亿元,工业企业经费4.1亿元,非工业企业经费1.0亿元,事业单位经费0.9亿元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0.7亿元,占9.2%;应用研究经费1.7亿元,占22.4%;试验发展经费5.1亿元,占67.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11.7倍、8.5倍和5.1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2.2亿元,占28.9%;企业资金5.1亿元,占67.1%;其他资金0.3亿元,占3.9%

按地区分,西宁市R&D经费5.3亿元,海东地区R&D经费428万元,海北州R&D经费95万元,海南州R&D经费88万元,海西州R&D经费2.3亿元。

三、R&D项目(课题) [5]情况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1163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4017人年,项目经费5.1亿元。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开展R&D项目219项,高等学校574项,工业企业147项,非工业企业78项,事业单位145项。

四、研究开发机构[6]情况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16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2485人,机构R&D经费4.0亿元,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6.1亿元。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开发机构10个,占8.6%;农业科学领域18个,占15.5%;医药科学领域7个,占6.0%;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64个,占55.2%;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17个,占14.7%

按执行部门分,高等学校有研究开发机构26科研机构有22个,工业企业有35,非工业企业有26,事业单位有7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3]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3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4]研究人员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5]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6]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