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安徽省经信委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国防科工办
根据全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开展R&D活动企业[2]分布情况
2009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08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1%。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304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1.9%。
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59个,占同类型企业总数的19.4%;其他内资企业923个,占7.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2个,占12.2%;外商投资企业60个,占12.1%(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R&D企业及所占比重
|
有R&D活动的企业数 (个) |
占同类型企业的比重 (%) |
合计 |
1084 |
8.1 |
内资企业 |
982 |
7.8 |
国有企业 |
43 |
18.2 |
集体企业 |
6 |
3.1 |
股份合作企业 |
8 |
7.4 |
联营企业 |
3 |
16.7 |
有限责任公司 |
280 |
10.6 |
国有独资公司 |
16 |
23.5 |
股份有限公司 |
87 |
32.8 |
私营企业 |
555 |
6.1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42 |
12.2 |
外商投资企业 |
60 |
12.1 |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R&D人员53976人,是2000年的3.1倍;其中女性8015人,占14.8%。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7608人年,是2000年的3.5倍。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90.75亿元,是2000年的9.7倍,年平均增长28.7%;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3] 0.71%,比2000年提高0.16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78.19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0.99%,比2000年提高0.29个百分点。
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14.39亿元,占15.9%;其他内资企业65.41亿元,占72.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3亿元,占4.0%;外商投资企业7.32亿元,占8.1%。
按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82.31亿元,占90.7%(详见表2)。
表2 按行业分R&D经费情况
行 业 |
经费 投入 (亿元) |
投入 强度 (%) |
合 计 |
90.75 |
0.71 |
采矿业 |
8.03 |
0.79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7.83 |
0.98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14 |
0.11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05 |
0.15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02 |
0.03 |
制造业 |
82.31 |
0.79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34 |
0.15 |
食品制造业 |
0.32 |
0.20 |
饮料制造业 |
0.99 |
0.46 |
烟草制品业 |
0.17 |
0.09 |
纺织业 |
1.37 |
0.39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0.16 |
0.11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0.03 |
0.04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06 |
0.03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0.61 |
0.44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
0.63 |
0.82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0.06 |
0.16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0.2 |
0.08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5.35 |
0.69 |
医药制造业 |
1.79 |
1.0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2 |
0.55 |
橡胶制品业 |
1.9 |
1.60 |
塑料制品业 |
1.43 |
0.5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 |
0.31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5.66 |
0.52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8.86 |
1.04 |
金属制品业 |
2.04 |
0.68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5.86 |
1.12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3.44 |
1.16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20.28 |
1.8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12.91 |
1.05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84 |
1.75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1.81 |
2.82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0.19 |
0.28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41 |
0.03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0.36 |
0.03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05 |
0.33 |
按地区分情况详见表3。
表3 按地区分R&D经费情况
地 区 |
R&D经费 (亿元) |
合 计 |
90.75 |
合肥市 |
28.16 |
芜湖市 |
17.43 |
蚌埠市 |
5.52 |
淮南市 |
6.19 |
马鞍山市 |
7.87 |
淮北市 |
2.96 |
铜陵市 |
7.73 |
安庆市 |
3.11 |
黄山市 |
1.29 |
滁州市 |
1.35 |
阜阳市 |
1.26 |
宿州市 |
0.49 |
巢湖市 |
2.09 |
六安市 |
0.6 |
亳州市 |
0.75 |
池州市 |
0.52 |
宣城市 |
3.45 |
三、R&D项目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5233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31011人年,项目经费74.44亿元。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4]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52.6%,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经费占20.9%,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经费占5.8%,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经费占4.5%,减少环境污染项目经费占2.6%,节约原材料项目经费占2.5%,技术原理研究项目经费占2.0%,其他项目经费占9.0%。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77.0%,国家科技项目经费占11.2%,地方科技项目经费占7.9%,其他企业委托项目经费占0.8%,来自国外的科技项目经费占0.4%,其他项目经费占2.7%。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56.1%,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经费占25.4%,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经费占8.3%,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经费占4.1%,与境外机构合作项目经费占1.1%,其他合作形式项目经费占4.9%。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1567个,是2000年的3.9倍。机构人员53872人,是2000年的3.3倍。全年机构经费88.35亿元,是2000年的10.1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69.21亿元,是2000年的2.6倍。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5]产值1708.81亿元,是2000年的11.1倍。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533.38亿元,是2000年的11.8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0%,比2000年提高4.3个百分点。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8504件,是2000年的29.0倍;其中发明专利2407件,是2000年的26.5倍;拥有发明专利3496件,是2000年的18.4倍。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开展R&D活动企业: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3]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4]本公报中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按项目来源分以及按项目合作形式分的数据,均只包括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R&D项目。
[5]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